
作者:[黃景堯]
財政部于2001年6月發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規范——貨幣資金(試行)》(以下均簡稱《規范》)。與基本規范相關的實物資產、采購與付款、銷售與收款、工程項目、對外投資、籌資、成本費用、擔保等其他8個具體規范,正在繼續制訂并陸續下發。本文對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以下簡稱“內控制度”)應做好的相關工作闡述自己的觀點。
一、提高認識仍是當務之急
1.企業領導,尤其是企業負責人,要認真學習《會計法》及相關的條例、法規,當前尤其是要學好《規范》。首先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是企業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應努力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重視并組織好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其次要充分認識到建立企業內控制度既是《會計法》的要求,也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科學管理的需要,它對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有關法規的貫徹執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把建立企業內控制度作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及早列入議事日程。
《總會計師條例》規定,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的總會計師,是本單位會計監督工作的組織領導者,應在建立健全本單位內控制度中發揮好組織領導作用。
2.財會部門是企業內控制度建設的牽頭部門和具體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應組織財會人員認真學習《規范》,提高認識,吃透精神,掌握好原則和方法。財會部門要發揮好其應有的主導作用,積極策劃,制訂方案,給領導當好參謀。應當看到,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國有企業放權讓利,對于搞活企業,促使其轉換經營機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在社會變革和企業轉型時期,不少企業出現了較多管理失控問題,給企業、國家造成了損失,有些甚至是巨大的經濟損失。這些問題的出現,原因固然很多,但企業管理粗放、內控制度不健全可以說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我們應盡快做好這一工作。
3.企業要加大對《規范》的學習宣傳力度,使所有的管理人員甚至全體員工都了解《規范》的內容,并加深對其重要意義的理解。要充分認識到會計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和基礎,是一個全方位、全過程、全員都要參與的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管理活動。大家都應鼎立支持并積極參與,做好相關方面的工作。
二、建立健全企業內控制度的思路
1.企業應成立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工作的領導小組,以便做好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由企業負責人擔任組長,副總經理和總會計師擔任副組長。組員由財會、審計、機電、物資、計劃、勞資、人事、營銷、生產、基建、信息、董事會及總經理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擔任。辦公室設在財會部門。將任務按項目合理分工,如:財會部門負責貨幣資金、對外投資、籌資、付款、成本費用、經濟擔保等;計劃和基建部門負責工程項目;營銷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產品及勞務定價;機電部門負責機械設備采購、保管使用;物資部門負責材料物資、生產性低值易耗品的采購、保管、收發等;勞資部門負責崗位設置、職責權限劃分、確定工資待遇和勞動保險費用;人事部門負責人員配備、職工獎懲、領導干部資產經營承包考核兌現等;信息部門負責指導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董事會辦公室提出對總經理的授權方案;公司辦公室負責辦公設備、行政低值易耗品以及機關管理費用,并提出對副總經理及有關部門的授權方案;審計部門除了參與策劃外,重點應做好整個制度的審查和修訂工作等等。還有不少需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具體項目,均應本著涉及誰、誰協助財會部門提出具體方案的原則,做好相應的工作。
2.建立內控制度和建立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結合起來進行。《企業會計制度》實行之后,國家不再制訂相應的行業財務制度,現行的行業財務制度已不能滿足企業財務管理的需要。企業須根據自己的實際,制訂內部財務管理辦法。財務管理辦法與內控制度共同之處,都是為了加強財務管理。不同之處是,前者涵蓋了企業所有的財務管理內容和有關方法,其所涉及的內控問題,一般都原則性較強,后者強調的是會計具體事項在全過程中如何相互制約(或曰相互牽制),把涉及會計事項的經濟業務的責任和權限,劃分得更加明確、更加具體,以便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強化監督、防止越權、堵塞漏洞。兩個制度的建立結合進行,既可以相互匹配、互為補充,又可以避免內容上的重復。
3.建立內控制度,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要對原有相關制度與《規范》進行對照清理。已有的制度,符合要求但尚不完善的,應補充完善;不符合要求的,加以廢止。經常發生的有關事項,即使《規范》中沒有列明,也應加以補充。
4.發揮整體優勢,調動上下各方面的積極性。在較大的企業或企業集團內,擁有較多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其所發生的不少經濟業務,具有很大的共性。從上至下,如果各層次都分別制訂一套內控制度,既無必要成本又高。因此,發揮大企業、大集團的整體優勢,不僅可以降低工作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工作質量。可從內部不同層次的會計崗位上抽調一部分業務骨干,成立制度起草小組。在建立好制度主題框架的基礎上,根據小組成員各自所在層次的專業優勢,合理分工。實施辦法制訂后,分別經總經理辦公會、董事會通過后,下發實行。各下屬單位,可以此為據,結合本單位實際做補充規定或制訂實施細則。有關授權事宜,應根據企業管理的有關規定或公司章程進行。
三、貫徹落實《規范》應做好的其他幾項工作
1.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深化企業改革。國有大、中型企業,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繼續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在這方面,國家應通過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真正解決好出資人到位問題。已經改制為公司制的企業,在權力制衡方面,尤其要解決好當前存在的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和經理成員在職位上高度重疊的問題,克服和防止“內部人控制”。董事會要真正代表所有者對經營者進行監督。監事會對董事及經營者的監督作用要有效發揮,而不應是擺設。在建立健全內控制度過程中,應層層明確會計事項的審批授權范圍,劃清責任,防止越權審批。
2.建立嚴格的違規責任追究制度。一是國家有關立法部門,要建立健全適合企業特點的真正能夠操作的有關責任追究法律法規;二是企業內部建立健全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責任追究制度應體現下管一級的原則,使責任追究制度做到責任到位,有法有規必依,違法違規必究。
3.建立健全嚴格的監督檢查制度。企業的主管部門以及企業外部的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要把檢查評價企業內控制度是否完善和有效,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并適時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企業內部,上級財會部門,要對下級單位的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要充分發揮企業紀檢監察部門、審計部門的作用,因為,許多違反會計制度的問題,僅僅通過財會人員是很難發現或者是很難及時發現的。
要解決好以包代管的問題。現在,各種承包制,在企業內部廣泛推行,這對于落實經濟責任、加強內部控制,能夠起到積極作用,但也掩蓋了不少管理上的問題。許多金額較大的承包項目,形成的最終結果往往是包盈不包虧,在形成巨大損失后,承包人所交數額有限的風險抵押金,根本無法抵補疏于管理而造成的損失。而在問題的背后,還可能隱藏著違法亂紀、營私舞弊的行為。
4.會計人員在執行內控制度過程中,起著其他人不可替代的把關作用。首先,會計人員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度的責任心,其次要有較強的技術業務能力。另外,企業領導必須支持和理解會計人員的工作,維護好會計人員在控制中應有的權威作用。
5.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當前,會計工作質量差,會計信息失真,其原因固然很多,但與會計基礎工作相關的許多其他管理工作水平較低亦有很大的關系,因而要加強會計控制水平,有賴于全面提高企業內部各項管理工作的水平。內控制度一旦建立,必須全面開展培訓工作,使所有相關人員不但熟悉它,而且要掌握其操作方法,并自覺做好相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