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必須營造良好道德氛圍,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完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約束和監督機制,實行會計職業道德與健全法律法規相結合。
【關鍵詞】 會計 職業道德 對策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會計人員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會計職業特征,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經濟關系的職業行為
準則和規范,即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遵循的道德標準。它既是會計工作中要遵守的行為準則規范,也是衡量會計行為好壞的標準。同時,會計職業道德是規范會計行為的基礎,是對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是實行會計目標的重要保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對于提高會計人員素質、規范會計行為以及維護會計工作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一、營造良好道德氛圍,加強會計職業道德
道德行為依賴于環境的刺激,依托于特定的環境。由于我國尚未建立有助于會計人員誠信行為的制度環境,從而影響會計市場主體的道德取向。如果喪失制度基礎,缺乏強制性的道德,社會就很容易出現誠信問題。
要優化社會環境就必須提升社會環境的自潔和抗污能力,造就一種安定和諧、誠實守信、生動活潑的社會局面,就必須重視以誠信為中心的倫理道德建設,使企業在道德建設方面有章可循,以發展優良的企業文化促進企業道德環境的改善。要重視輿論的作用,對誠信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并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對于會計誠信缺失的單位和個人要在媒體上公開曝光,達到警示和教育的目的。只有形成揚正抑邪、褒善貶惡的社會輿論,才能凈化會計誠信建設的外部環境。逐步培育誠實守信的良好道德環境和社會氛圍,改造民族心理的傳統文化理念,使得社會倫理的價值取向更加富有,社會先進成員的品格力量更加震撼人心,營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道德氛圍,政府應通過自身特殊的影響力為經濟立德,增強全社會的會計誠信意識宣傳,加大對失信行為的處罰力度凈化社會環境,增強誠信意識。
二、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加強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人員作為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維護者,其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會計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會計工作秩序的好壞,影響著社會誠信基礎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健康發展。
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素質的重要體現,會計人員應當具備正直、誠實的品質,公平正直、不偏不倚地對待有關利益各方,不以犧牲一方利益為條件而使另一方受益。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應當結合會計職業活動,引導會計職業者進一步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職業品德和專業能力,促進會計職業道德水平和會計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如果會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較差,不注意專業培訓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忽視職業經驗的總結和積累,缺乏溝通交流能力,業務操作技能不熟練,從事工作難以勝任的,應對此負有道德責任。要對會計人員的行為動機提出相應的要求,引導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遵循職業道德,從而達到規范會計行為的目的。
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加強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人員的道德修養要依靠自我教育,會計人員要提高思想覺悟,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視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按會計法律法規辦事,一絲不茍地忠實履行崗位職責,熱愛本職工作。會計人員要加強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教育訓練,提高執業能力,努力鉆研業務,重視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對職業環境的適應能力。同時,必須熟悉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和業務管理情況,運用掌握的會計信息和會計方法,為改善單位內部管理,完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必須做到將公眾利益作為會計職業道德的最高準則,在社會上樹立會計人員威嚴和神圣的形象,把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貫穿于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之中。
會計人員在執業中要嚴格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準確完整地處理會計業務,遵循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敬崗愛業、客觀公正、實事求是、遵紀守法、保守商業秘密。對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而給投資者、管理部門等會計信息使用者導致決策失誤并造成損失的會計造假者,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使造假者付出代價,從根本上遏制操縱會計信息行為的發生。
四、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約束機制,加強會計職業道德
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約束機制,需要法律的支撐和依托社會各方面的變革與協調,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執行情況,建立檢查、考核、評價、獎罰制度,并與崗位資格、聘任職務、提職、晉級等精神和物質獎勵制度結合起來,選拔政治品質好、事業心強、工作認真負責、講道德、守紀律的人從事會計工作,并定期按有關規定對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有計劃的進行輪換,促進會計人員嚴格遵守職業道德。這,有利于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制定會計職業道德評價標準和恰當的評價方法,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會計執法環境。要建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誠信檔案,將評監結果登記入檔,作為職業道德考評的依據。加強對《會計法》等法規的貫徹力度,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行為進行懲處,并記入單位和個人的誠信檔案,供社會查閱,將會計工作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對會計人員產生外在的壓力。
此外,財政部門要通過嚴格的上崗資格考試制度,提高會計人員執業門檻,嚴格執法,加大對違規者的處罰力度。
五、健全會計職業道德監督制度,加強會計職業道德
社會外界應當積極營造有利于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社會監督氛圍,使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狀況始終置于經濟利益集團和社會公眾的督導之下,社會輿論應當積極參與對會計活動的監督,各種新聞媒體要創造條件進行輿論引導,系統地傳播、宣傳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宣傳正反面典型,使會計人員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只有在整個社會范圍內宣傳和推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才能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水平。
會計職業道德雖不同于法律而不具有國家意志性,得不到國家權力的具體保障,但卻能從信念、品行、能力等更為本質和深層次上來影響并提高會計行為的質量,調整會計人員與企業和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社會關系,會計職業道德可以配合國家法律制度,制約會計行為,通過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為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提供制度支持。各單位要按照《會計法》及相關法規的要求,制定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內容進行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準確完整,遏制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
六、實行會計職業道德與健全會計法律法規相結合
加強對會計人員品質評監,改進被評監者的品質缺陷,進而達到提高執業者品質質量的目的,建立較為完備的會計人員信用數據庫,記錄會計人員遵守執業道德情況以及失信情況,制定會計人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賠償責任等,讓會計人員遵循“不做假賬”的會計誠信原則,使會計行為符合會計倫理道德準則,自覺履行會計誠信倫理道德要求,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加大對違反職業道德者的懲處力度,約束和管制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
新《會計法》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通過法律的約束,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嚴格履行法定責任,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廉潔奉公,不論遇到何種情況,都不喪失原則,不圖謀私利,堅決不做假賬。完善“民事賠償制度”和法律的制裁做假賬者,縮小執法與處罰的道德自由空間,加大會計職業道德失信成本,使造假者、失信者在市場經濟中寸步難行,形成全社會“誠信為榮,失信為恥”的良好風氣。
總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需要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應當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不斷完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內容。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貫徹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思想的重要體現,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水平,是公民道德建設在會計領域的具體體現,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的教育和監督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規范會計行為,維護會計工作秩序,有利于促進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娟:會計行為中的道德沖突及原因剖析[J].財會月刊,2007(2).
[2] 臧海濤:試論財會人員職業道德建設[J].商場現代化,2007(3).
[3] 徐亞文: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之我見[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6(11).
[4] 崔秋霞: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途徑[J].經濟師,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