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科技出版社 李慶
互聯網的普及與應用,引發了全球IT領域繼PC機后的第二次產業浪潮,促進了全球經濟和社會的重大變革。一批網上企業、網際企業、虛擬企業等新的企業系統開始出現,企業的管理與經營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財務會計系統作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也將隨之發生深刻變革。
1.財務會計理論的變革。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是建立在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的基礎上的。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傳統會計假設所依據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會計問題對這些假設提出嚴峻的挑戰。如:企業間虛擬聯合、戰略聯盟的出現,沖破了原來會計主體假設的適用范圍;網上兼并、收購、破產對持續經營假設提出了質疑;會計實時報告系統的出現,可以隨時生成財務報告;電子貨幣、電子銀行的出現,使得無紙化、非貨幣計量交易成為現實。
2.會計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手工環境下會計信息的傳播是一個繁瑣的過程,其計算工具落后,信息加工成本高,造成數據處理和信息生成的數量受到“成本效益原則”的嚴格約束。而利用網絡技術,通過在Internet上建立一定區域的會計信息市場網站,各企業可以通過E-mail將會計信息直接從本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向網站傳遞。用戶利用網站提供的搜索引擎和鏈接技術,直接獲取會計信息和其他可公開的企業信息。這將使會計人員從傳統的日常業務中解脫出來,進行財務會計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質量的信息支持。
3.財務管理模式的變革。網絡技術的最大優勢就是把企業各部門及各種業務有效地聯系起來。就財務管理而言.它包括了對整個企業的供、產、銷整個經營過程中成本的核算,以及計劃與控制等。這就要求企業拋棄財務作為事后反映控制的舊觀念,把財務管理的重點轉到計劃、決策與分析上來,運用財務管理的手段與方法,發揮計算機網絡的硬件優勢,綜合全企業各部門的相關信息,從財務的角度進行預測、分析、計劃和控制?,F在已發展得較為成熟的企業資源計劃(ERP)就為企業提供了這樣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能夠保證企業的財務與業務一體化。比如,某企業發生了一筆采購業務,通過網絡財務軟件的采購管理模塊,填具了這筆業務的采購入庫單,此筆業務的數據使全自動傳遞到庫房部門,自動生成庫在臺賬,同時ERP系統會根據入庫單信息自動生成采購發票。這樣企業可以對這筆來購業務進行結算處理。
4.財務報告相關性得以加強。互聯網的出現,不僅能適應網上交易的需要,而且實現實時數據的直接輸入輸出。這在財務報告上體現得尤為突出:傳統的財務報告著重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員經營責任的信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的“反映經管責任”逐漸被取代,以提供有助于使用者決策的相關信息為目標的“決策有用性”成為財務報告的主導方向。因為,不同的信息用戶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他們據以決策的決策模型也是千差萬別的。實時報告的出現則如此目標的江正實現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因為網絡使信息提供者與信息用戶的雙向交流成為可能,信息提供者可能在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大目標之下,根據不同使用者的要求,提供能夠靈活滿足不同決策模型需要的差別財務報告。
5.網絡信息的安全傳遞要求更高。在網絡環境下,數據信息通過網絡傳遞,電子符號代替了會計數據,磁介質代替了紙介質,財務數據流動過程中的簽章等傳統手段不再存在,信息的完整與真實難以保證,財務信息易被截取、篡改。此外由于網絡上任意一臺計算機都可獲取其他計算機的信息資源,因此為了保證會計信息安全傳遞,應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結合會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強對數據輸入的管理。在輸入系統前數據都要經過檢驗,輸入工作也應由多人多組分擔,并且對輸入的數據、代碼等進行必要的校驗,以保證其合法性和真實性;同時根據會計核算的要求和網絡系統的特點,可以把同類憑證按憑證號順序分成幾組進行輸入。②加強對數據處理的控制以提高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采取以上措施,就能使得企業在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物理意義開放的同時,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保證網絡系統的可靠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