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商品零售企業中,流動資金的合理配置和健康循環始終貫穿于進、銷、存三個環節,有效地實現了零售企業的經營目標。筆者作為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在實際經營管理中發現,靈活運用財務管理技術,對零售業務循環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在商品采購中最佳經濟采購量的運用
零售企業的業務緊緊圍繞進、銷、存三個環節循環流轉。在商品采購環節,首先要測算出保本的銷售額,即損益平衡點銷售額,損益平衡點銷售額=固定費用/(銷售毛利率-變動費用率),由此可見,我們要把所采購商品的毛利率控制在損益平衡點所需的毛利率之上。在實際操作中,毛利率不可太高,更不可太低,如果毛利率偏高,必然導致定價過高,經營中會導致很多潛在顧客的流失,既影響了銷售,也影響企業形象;毛利率如果低于預期報酬所需的比率,則會達不到企業應有的創利水平,不利于企業的整體發展;若低于平衡點所需的比率,就會直接導致企業虧損。一定的銷售毛利率是保證企業銷售凈利率的基礎,沒有足夠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因此,零售企業盈利能力的直接反映就是毛利率的高低,銷售毛利率=(商品的實際銷售額-商品的進貨成本)/商品的實際銷售額。因此,我們在采購時要盡量壓低進價,并千方百計尋找物美價廉商品的供應商,并取得毛利率控制的主動權。其次,在采購過程中,要考慮量和質兩個方面,商品的進貨量必須根據銷售預算來測定,對各類商品在預測期內的銷售(包括本期所含重大節假日的銷售)進行準確的預測,依據現有存貨數量和預測的銷售量,確定下階段各類商品的進貨量。在組織商品進貨之前,以經濟效益為目標測算確定商品的最佳經濟采購量。最佳經濟采購量= 。在測定最佳經濟采購量后再根據保險儲存量和相關的費用成本,以保利期為目標,選擇最佳進貨地點和進貨時機。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無論提貨或送貨,在商品的所有權轉移時點必須對商品的質量進行點驗查收。對不合格品、不良品或保質期限已逾期等商品,必須依有關作業規定即時處理,并作記錄備案,以建立廠商考核資料,作為下次進貨參考。
二、在商品銷售中商品保本期和商品保利期的運用
銷售是實現利潤和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科學分析并運用銷售過程中本、量、利三者的關系可有效促進經濟效益最大化。零售業中的本、量、利分析是成本、銷售量和毛利三者關系分析的簡稱,對實現零售業最佳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量、本、利三者都不是一個孤立的變量,它們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我們可以從一個變量的變化或多個變量的變化來預測對其他指標所產生的影響。保本期、保利期分析法就是利用商品在經營過程中的進銷差價、銷售稅金、費用之間的數量關系,將商品庫存額或庫存量的多少和庫存期限的長短與銷售盈虧聯系起來,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對商品庫存進行預測分析,并據此控制和掌握商品庫存時間。
商品保本期可以從商品保本庫存期和商品保本庫存額兩方面進行分析:商品保本期是指商品從購進到銷售,不出現經營性虧損的最長存放時間,它所保的本,既包括進行分析時已經發生和支付了的商品購進成本、購進費用,又包括進行分析時尚未發生,但必將發生而又必須支付的費用、銷售費用等。最長庫存期是商品盈虧的分界點。在最長庫存期內,能取得一定的利潤,如果超過最長庫存期就會發生虧損。
進行商品保本庫存的預測,必須了解影響商品盈虧的有關因素,以及因素之間有何種關系。商品售價大于進價的差額稱為毛利,毛利減去應交納稅金后,如果與發生費用相等,即不盈不虧,正好保本,此時的售價和毛利就為保本點的售價和毛利,商品庫存達到保本點時的期限,即商品保本庫存期。毛利和稅金不隨商品儲存期的長短而變動,商品購進后至銷售前發生的費用,如保管費、利息等,則隨商品儲存期長短而變動,商品儲存期越長,發生費用越多。超過商品保本庫存時間越長,發生的虧損越多。以上可歸納為:商品保本儲存天數=(商品毛利額-商品固定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商品日平均庫存費用。根據商品保本儲存天數和銷售額可測算商品保本儲存額=日平均銷售額×商品保本儲存天數。商品保利期=(商品毛利-商品固定費用-商品銷售稅金-目標利潤)/商品日平均庫存費用。
倉儲管理人員應根據庫存分析人員的數據在商品保管賬上記錄商品的進貨時間和保本保利期天數及各自的截止日期,做好ABC分級管理。對即將超過保利期限的商品要明顯標志,并提前向經營部門做出預警提示;對即將超過保本期或已經超過保本期的商品要及時督促經營部門進
行處理。零售企業的倉儲部門通過這種保本保利期管理,掌握庫存結構,有利于促進商品庫存的良性循環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在商品庫存管理中存貨周轉率和存貨周轉期的運用
另外,要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還必須對企業存貨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存貨管理能力分析主要就是存貨的周轉率和周轉期,存貨的周轉率直接反映經營效率,與經營效率成正比,存貨周轉率=銷貨凈額÷[(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而周轉期的長短與經營效率成反比,存貨周轉期=平均存貨÷銷貨凈額×360。由此可見,決定存貨周轉率和存貨周轉期的主要是銷售額和存貨量的多少,前面已述關于銷售額的增長。另一職能部門就是企業的倉儲部門,倉儲部門應及時了解庫存結構,促進商品庫存的良性循環。其經常性的工作就是在商品保管賬上記錄商品的進貨時間和保本保利期天數及各自的截止日期,使商品保管員在管理上心中有數。對即將超過保利期限的商品要明顯標志,并提前向銷售部門做出預報;對即將超過保本期或已經超過保本期的商品要及時督促銷售部門進行處理。通過對存貨周轉分析的目的是從不同角度和環節找出存貨管理中的問題,使存貨管理在保證經營連續性的同時,盡可能少占用經營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財務管理中的一些技術如果有效地運用到經營管理活動的進、銷、存環節中,會使企業的許多被忽略了的經營行為更加科學化,許多莫名其妙的損失也能找到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