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部門根據《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對國有企業領導人任職期間所在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當負有的經濟責任進行的審計監督、鑒證和評價的活動,是在企業財務收支審計的基礎上,把審計結果人格化,將審計結果落實到人的經濟責任上。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成果是寶貴的審計資源,充分運用好審計成果是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最終目的。本文擬從一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查出的經濟案件著手,就加強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運用談幾點思考。
審計“利劍”使“蛀蟲”原形畢露
2001年10月,江蘇省灌云縣政府決定對某縣某廠進行改制,指令縣審計局對某廠長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審計進點后,審計組首先進行了內部控制測試。為了了解該廠業務操作是否符合控制要求,審計人員首先詢問該廠原料采購、生產、銷售環節業務控制的程序,發現存在不相容職務沒有分離的問題;通過觀察材料倉庫進出貨,發現存在登記不及時、手續不完備、職責分工不明的問題;進一步抽取一定數量的應收賬、現金賬、銀行賬等賬表進行檢查,發現內部會計業務管理上存在重大漏洞。審計組決定從關聯客戶入手,逐筆核對發貨、銷售收入、資金回籠、資金入賬情況,逐筆核對大額資金支出去向、用途及原材料購進、入庫情況,對往來賬目進行清理,對重大疑點進行外調。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努力,審計組掌握了某廠長涉嫌重大經濟犯罪的線索,并及時移交給了紀檢監察機關,使侵吞國有資產的大“蛀蟲”原形畢露。該案件涉案金額達235.5萬元,某廠長因犯貪污、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與其一起身陷囹圄的,還有其兒子、兒媳,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十年,一個風光一時的腐敗家庭瞬間瓦解。
縱觀某廠長作案全過程,可見其私欲膨脹,把國有企業當成了自家的銀行,大肆侵吞國家資財。一是把企業產品賣出去后,收回資金直接放入自己口袋。1999年10月,某廠長指使,將客戶匯給該廠購棉款50萬元收入不入賬,占為己有。審計查明,1999年5月至2001年9月兩年多時間,某廠長及其親屬分8次將國有企業收入980589元攫為己有。二是虛掛往來,做假賬提取現金,將國有企業收入占為己有。1998年11月,某廠長指使,將客戶抵給該廠沖抵加工費的價值人民幣30多萬元的棉花,轉賣給另一客戶,采用虛掛往來的手段,將匯給該廠的買棉款309638元不入賬占為己有。審計查明,通過虛掛往來的手法,某廠長兩次就侵吞了國有財產728888元。三是把原料賣出去后,按成本價入賬,溢價部分不入賬。審計查明,1995年10月,某廠長將縣棉麻公司分配給該廠的國家計劃棉50噸賣給他廠,將其中溢價收入4萬元收入不入賬,直接占為己有。四是造假工資表,直接從銀行提取現金“中飽私囊”。審計組在審計過程中發現, 2001年1月該廠工資支出異常,經與表內人員逐個核對,查明是假工資表,從而揭開某廠長指使虛造工資表,并以發工資名義,將客戶匯給該廠的加工費380000元從銀行提出“中飽私囊”的犯罪事實。五是有意讓利給業務對象,以便大肆收受回扣。1997年至2000年期間,某廠長多次將業務單位送給現金197000元“笑納囊中”。六是在工程發包、企業添置固定資產時收取好處費。某廠長借企業購置固定資產之際,兩次就收受有關人員送給的好處費28000元。
某廠長腐敗案是一起典型的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借企業改制之機,處心積慮地將國有資產占為己有的案件,是經濟責任審計揭開了這個腐敗家庭的黑面紗,是紀檢、監察、司法部門共同利用經濟責任審計成果才使這個國有企業的“蛀蟲”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經濟責任審計成果運用的幾點思考
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應在國有企業廉政建設,維護財經紀律,建立企業經營者的培養選拔任用機制,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某廠長腐敗案雖已塵埃落定,但對國有企業利用經濟責任審計成果以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加強內部控制,預防和懲治腐敗帶來的反思卻是深刻的。
1、必須加強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完善國有資產外部監管機制,尤其要加強重要崗位人事監管。一要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完善對國有企業權力制約和監督制度,提高制度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嚴格貫徹執行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各項制度,尤其在重大決策、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的使用上,必須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二要建立國有企業外部監督機制。審計部門應會同財政、稅務部門對國有企業進行共同監督,形成監督、制約合力,并且還應充分運用社會審計組織和內部審計機構的有效工作成果,利用其取得的有關資料和線索開展審計,形成一條嚴密的監督防線。三要加強國有企業重要崗位上的人事監管,防止“內部人”操控企業。某廠長在承包原棉紡織廠期間,在企業重要崗位上安排親屬人員16名。他本人分管財務,讓兒媳婦擔任現金會計,通過人事安排,把企業的所有權力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為大肆侵吞國有財產創造機會。如果企業主管部門能及時加強企業的外部控制,加強人事監管,實行回避制度,也不至于讓這個風光一時的家庭變成腐敗家庭。
2、國有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發揮內部會計、審計監督職能,預防腐敗現象的發生。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要建立健全內部會計、審計監督制度,以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從內部減少、杜絕不法行為的發生。某廠長腐敗案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企業內部監督體系失靈,不相容職務沒有分離。因此,必須加大國有企業的內部監督力度,預防腐敗現象的發生。一是要建立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即在企業供、產、銷全過程中建立相互制約的制度,各部門人員要各負其責、相互監督、相互制衡。二要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即在會計部門常規性的會計核算基礎上,對其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的周期性核查。三是建立以查為主的監督防線,即以現有的稽核、審計、紀檢監察部門為基礎,成立一個直接歸董事會管理并獨立于審計對象的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通過內部常規審計、離任審計、落實舉報、監督審計企業的會計報表等手段,對會計部門實施內部控制。“防、堵、查”遞進式監督控制,對于及時發現問題,防范和化解企業經營風險和會計風險,促進國有企業廉政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3、加快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完善經營者的選拔機制,逐步消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某廠長腐敗案產生的一個重要根源是當初的企業改制不徹底,企業產權不清晰,企業主管部門疏于監管。因此,必須加快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完善經營者的選拔任用機制,逐步消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一是要探索與努力,通過規范“委托——代理”機制,處理好所有者與經營者的關系,實現出資人原始所有權、企業法人財產權和法人財產權的“三權分離”,改變“一肩多任”、“一把手說了算”導致“窮廟富和尚”等內部人控制問題。二是以探索“黨管企業干部”的新形式為突破口,加快職業經理人市場的培育,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市場化進程,多渠道地選擇經營者。對內部選拔的,要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差額考察、任前公示、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任職試用期等制度。三是以經營者薪酬制度改革為突破,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調動經營管理者的積極性。四是政企分開,切實減輕國有企業的社會負擔。
4、構筑國有企業反商業賄賂的堅固防線,通過立法、執法,嚴厲打擊商業賄賂行為。某廠長腐敗案再次敲響了國有企業反商業賄賂的警鐘,向國人詮釋了反商業賄賂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治理商業賄賂既需要嚴格的立法和執法,也需要營造一個杜絕商業賄賂生長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一要開展嚴格的反腐敗立法和執法,這是打擊商業賄賂的最重要的手段。我國目前關于商業賄賂的法律規定還相對籠統,所以應不斷完善打擊商業賄賂的法律法規。二是企業內部要建立一套嚴密的防范商業賄賂的機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實行嚴格的招投標制度,只要超過一定數量的建設工程或采購項目均采用真實的招投標制度,企業的最高領導人不直接參與招標工作,具體招標工作由職能部門組成的招標小組進行。同時成立監督小組,檢查監督招標小組有無違反招標程序的行為,以防止個別招標人員在招標中接受賄賂、營私舞弊。三是著力推進輿論監督機制建設。在公開和透明的輿論監督之下,任何形式的賄賂都會被公之于世,使行賄者和受賄者遭到媒體曝光,為世人所不齒。
5、加強國有企業領導干部任中審計,把審計監督關口前移,及時發現、解決企業領導不廉潔的問題。某廠長腐敗案再一次表明,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要確立“任中審計為主,凡離必審,重點企業跟蹤審計”的工作思路,將審計監督關口前移,及時發現、解決企業領導干部不廉潔的問題。一是任中審計與離任審計相結合,以任中審計為主。離任審計是一種事后監督,查出問題往往難以糾正,可能會造成很大損失,而任中審計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通過審計及時發現領導干部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早采取措施,幫助其改正錯誤,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達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二是將經濟責任審計與財務收支審計、效益審計相結合。作為一種審計方式,經濟責任審計是以人為中心的審計,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可以促進財務收支審計的深化及其審計成果的運用。同時,經濟責任審計又是財務收支審計的發展,是從財務收支審計到效益審計的過渡階段。企業的經濟效益審計做好了,企業的經濟責任也就明確了,相關組織、人事部門自然可根據審計的結果和被審計對象的職責規定對有關領導人員作出正確的評價。三要把經濟責任審計結果與審計整改工作結合起來,督促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領導落實審計意見和決定,并跟蹤檢查整改情況,切實糾正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可建立審計結果運用反饋制度,即審計部門向被審計對象所在單位發出《整改通知書》,要求針對審計結果報告列舉的問題進行整改,限期將整改結果分別報送組織部門和審計部門,并存入《干部監督跟蹤檔案》。四要將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結果與審計結果公告制度結合起來,讓社會各界通過關注審計結果,參與到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中來,把經濟責任審計結果與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結合起來,促進企業領導干部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6、發揮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職能作用,多部門配合,形成有效的監督體系。某廠長腐敗案的暴露,再一次體現了紀檢、經濟主管部門、監察、審計部門組成的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的重要作用,體現了各部門共享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必要性。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嚴肅性,必須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就是要求組織、紀檢、企業主管部門、審計部門在工作上能配合聯動、統一安排,分工協作,形成共同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合力。一要圍繞審計結果運用,繼續堅持和完善領導小組為工作決策層,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為結果運用層,審計機關為實施操作層,聯席會議辦公室為組織協調層的四體聯動、協調共抓的運行保障機制,充分發揮紀檢監督、企業主管部門、審計監督的綜合效能。二是組織部門、企業主管部門要根據企業干部管理和監督的需要,堅持先審計,后離任的要求,提出審計工作計劃,確定審計對象和重點,正確運用審計結果。三是紀檢監察部門要按照廉政建設的要求,從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出發,把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納入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總體安排,加強監督檢查,及時查處審計中發現的違紀違規問題。四是審計部門要按照有關的制度規定,依法開展審計工作,廉潔從審,突出重點,改進方法,規范審計評價,確保審計質量,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在“管干部、正黨風、促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江蘇省灌云縣審計局 莊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