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高校常見的違規和高收費問題,本文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分析了高校違規和高收費的負面影響,并提出了治理高校違規收費的對策。
高等學校收費工作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高等學校的健康發展,關系到社會大局的穩定。然而,近幾年高校在收費方面出現了亂收費和高收費現象,2006年國家審計署向社會公布了18所部屬高校以各種名目的違規收費高達8.68億元,向高校管理者敲響了警鐘。
一、高校違規收費和高收費的表現
據教育專家保守估計,10年來我國教育亂收費超過2千億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高校教育違規和高收費所占的份額。一些地方和高校對治理教育亂收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仍然認識不夠,不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政策,提高或變相提高收費標準,在國家規定之外擅立收費項目。
?。ㄒ唬┳粤⒚縼y收費
包括點招費、擴招費、重修費、補考費、學位申請費、評審費、電子注冊費、圖象信息錄取費、畢業證工本費、戶口遷移工本費、圖書工本費、學位考試費、轉專業測試費、就業協議費、試卷工本費等等。
?。ǘ┏瑯藴适召M
違反規定超標準收費,主要是指某些高校部分專業收取超過各省教育、物價、財政部門所規定的收費標準。如報名考試費、成人業余班學費、學生住宿費、自學考試費、計算機等級考試費及提高標準收取學分學費。
?。ㄈ├^續收取政府明令取消的項目
如大中專畢業生改派費、財產押金、與學生入學掛鉤的集資費、贊助費。
(四)代收費用混亂
如軍訓服裝費、體檢費、各類證卡工本費及所謂押金、保證金等。
?。ㄎ澹┦召M行為不規范
主要表現在收費公示不夠、未取得收費許可證、收費票據不規范、跨學年預收學費。
二、高校違規收費和高收費產生的原因
高校教育高收費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觀上是政府投入不足,高等教育市場供不應求;主觀原因則是高校自身受市場驅動,把高等教育產業化,將其作為謀取利益的重要手段而背離社會發展的要求。
(一)教育經費短缺是亂收費的主要原因
按國際慣例,教育投入指標當以國家財政性投入占GDP的比重來衡量。以下是自2000年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撥款(表1)
資料來源:《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
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明確規定,到2000年國家財政性教育投入比例要占到GDP的4%,然而,2000—2004年國家財政性教育撥款雖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占GDP比重卻呈逐年下降趨勢,并低于4.2%的世界水平。從這個角度看,投入的成本底線,即“基本的辦學條件”并沒有完全滿足。高等教育經費不足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問題,在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僅靠財政教育的投入,遠遠滿足不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在現行的以政府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新機制境況下,也仍然有著很大的缺口。基于這樣的整體效應,高等學校又有著壟斷收費的便利條件,于是各種名目的亂收費就成為緩解經費不足的無奈高招。
?。ǘ┦召M制度不健全
高等教育收費雖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但缺乏整體科學性的法律規范,還沒有相應的收費支持系統,以及相應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法規的保障,因此高等教育經費來源往往很不確定。而目前的狀況,則使高等教育高收費及相關部門提高收費成為可能。同時,現有的法律、政策在付諸實施時,司法、執法力度還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威懾力,各種亂收費行為之所以至今仍名目張膽,屢禁不止,除了種種客觀原因外,現行相關法律、政策、制度等也讓人有空可鉆。
(三)高校管理者法制觀念不強
由于國家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不足,致使高校在辦學中經費短缺,造成發展壓力不斷增大,于是,一些高校從自身利益出發,為了給自己的學校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利益,視國家的政策規定于不顧,在收費方面搞“暗箱操作”;有的甚至巧立名目擅自增設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和收費標準。這些違規行為的發生主要與某些高校負責人的法制觀念不強有很大關系(當然也不排除與個別負責人為滿足小集團利益的私欲有關)。
?。ㄋ模└咝X攧帐罩狈ν该鞫?
高等教育連年擴招,收費額度大幅度提高,通過“211”工程等,政府對其投入逐年增加,大學已難逃腐敗之嫌。學術腐敗且不論,而連年的大學校園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各種浪費驚人,而高校經費使用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學生作為服務的購買者來說,在現行體制下,學生作為弱勢的被動者,只有被當作創收的對象,而很少有權利對所繳納費用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加之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社會對高校經費使用情況缺少監督,從而在客觀上造成教育成本增加。
?。ㄎ澹└咝T诮逃召M上互相攀比
學費水平的地區性不明顯,與學校的知名度沒有太大的關系。有人講,北大、清華是國內最好的學校,但不是收費最高的學校;相反,部分普通院校學費卻很高,而且作為我國高校辦學模式的二級學院,其學費水平則更高,相當多的二級學院學費已超過萬元,甚至高達2萬元也不奇怪,更不用說研究生收費或EMBA的培養費。于是,有的地方院校收費向二級學院看齊,省屬院校向地方院??待R,個別重點院校掉過頭在收費上也向地方院??待R,都想通過高收費來提高教職工的待遇,減少骨干教師的流失。高校在教育收費上的效仿和攀比,為教育高收費推波助瀾,也是高校教育高收費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高校教育高收費的負面影響
?。ㄒ唬┯绊懮鐣?
有學者在探討不同社會階層在當前條件下的受教育機會時認為,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階層之間的差別日益突出。在高等教育亂收費導致的高收費情況下,低收入階層(城市下崗職工及廣大農民)的子女難以接受或完成高等教育,從而影響了公民的教育機會平等,進而影響社會公平。高校擴招使高考成績作為入學門檻越來越低,能不能進入大學則主要取決于家庭經濟狀況。例如二級學院收費超萬元,使低收入階層及部分在職工薪階層毫無能力為子女提供就學機會。
?。ǘе仑毟F者更加貧窮
受教育機會不公平,影響到向低收入階層的窮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而低價向窮人提供高等教育卻能大幅度增加貧困階層的人力資本,從而為窮人走向富裕提供條件。經濟學家認為人們的收入與人力資本互為因果。這種互為因果的關系與人力資本投資回報上存在的規模報酬遞增,將導致貧困陷阱的出現。實際上,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甚至基礎教育、中等教育)的高收費,已經成為相當數量的貧困者更加貧困的原因。例如,有的下崗職工和農民為了子女進大學而背負債務,子女大學畢業之后就業卻又成了問題,這使得其家庭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三)影響大眾的物質消費
我國近年來高校招生人數逐年增加,高中畢業生的升學率在一些地區已經達到70%多。人們普遍認為高等教育即將普及。在這種情況下,高等教育收費必然導致中等收入階層和貧困階層的短期消費下降,大多數人不得不節衣縮食減少近期消費,以便為子女的教育進行儲蓄。而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一個國家的消費率不得低于70%,積累率不能超過30%,否則儲蓄不能轉化為投資,其結果將導致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社會總產出下降。消費不足,難以拉動經濟的增長,最終將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ㄋ模└呤召M加快了人才和資本的流失
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很多學科領域的教育質量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工作報酬等亦不如發達國家。然而,發達國家的教育收費卻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收費標準的逐步提高而使二者的絕對差異日趨縮小。于是我們看到,國內越來越多的富裕家庭將子女送到國外上大學。據統計,1978年-2002年我國有50萬余人出國留學,只有15萬人回國工作,約四分之三的留學生滯留海外。不少學有所成的大學生、研究生帶走了國內資本,學成后少有歸國,這便造成人才和資本兩種資源的流失。
(五)影響大學教育質量的提高
在教育收費的形勢下,大學門檻一天比一天低,于是,有錢就可以進大學,有錢就可以讀研。其結果是學校對學生疏于管理,致使良莠不齊,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總體質量均出現滑坡。另一方面,大多數的貧困大學生不僅需要在寒暑假打工,而且有時甚至不得已犧牲學習時間去掙錢維持大學生活。沉重的經濟壓力使他們身心均受到損害,這無疑會影響高等教育的總體質量。
四、規范高校教育收費之對策
面對高校教育高收費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不少有識之士為之擔憂,而政府對此問題也非常重視,并且在2005年高考之前就專門發文(教財[2005]10號《關于做好2005年高等學校教育收費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強調要進一步做好高校收費管理工作,規范高校教育收費行為,堅決治理亂收費、高收費。因此,規范高校教育收費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ㄒ唬┩晟茩C制,改善環境,推動高等教育投資多元化
?。ǘ┩晟平逃⒎ê退痉ㄖ贫?,加強執法力度
(三)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均衡發展高等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整體水平
?。ㄋ模┘訌姼叩葘W校的內部管理
一是理清高等教育培養成本,科學合理地確定收費標準;二是建立收費管理制度和程序,強化內部管理及控制機制;三是完善和推行“學分制”收費,遏制亂收費行為;四是完善獎、助、補、減、貸制度;五是完善高等教育收費監督檢查體系。
五、結語
高校教育收費危機已引起國家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對18所部屬高校違規收費問題的曝光,就是向高校收費問題敲響了警鐘。清除高校教育違規和高收費的負面影響,規范高等教育收費行為,作為一項社會綜合治理工程,在政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進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