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知識經濟時代高校財務管理工作臨的新挑戰,闡述了知識經濟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變革的具體措施。
一、知識經濟的內涵及特征
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一種全新的基于科技和人類知識精華的經濟形態。所以,知識本身是認識、開發、利用資源的資源,是最重要、最基礎的資源。知識經濟的核心是把知識作為經濟增長的基礎,將高新技術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最重要的資源依托。
知識經濟并非工業經濟的簡單過渡和延伸,它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與傳統經濟形態相比較,它具有如下特征:
(一)知識經濟是一種可持續性經濟
知識經濟是以網絡和信息技術為依托,以知識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為投入的主要資源。與其他稀缺資源不同,知識和信息可以被人們共享,并且在使用中不會被消耗反而能增加。
(二)知識產品呈爆炸性增長
目前基礎研究向應用轉化的周期日趨縮短,信息尤其是知識對企業至關重要,它正日益廣泛和深刻地影響著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
(三)知識經濟是全球一體化的經濟,地域對其影響逐漸減小
資源、產品、服務乃至市場日趨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生產方式主要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采取小批量、多品種、高效率的分散式生產。
二、知識經濟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挑戰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它的技術含量和管理知識含量很高。高校既是培養科技人才的基地,又是高新技術創新的發源地。而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已經滲透到高校的各項管理工作中,面對知識經濟的社會,高校財務管理正面臨新的挑戰。
(一)對高校財務管理方法的挑戰
知識經濟拓展了經濟活動的空間,改變了經濟活動的方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網絡化。目前全球互聯網的用戶有近千萬,預計15年內將有10億人采用全球互聯網,容量巨大、運行迅速、知識共享的信息技術網絡構成了知識經濟的基礎,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將在網上進行。二是虛擬化。知識經濟時代,許多傳統的商業運作方式將逐漸消失,代之以電子支付、電子采購和電子定單,商業活動將在全球互聯網上進行,使企業間的購銷活動更便捷、費用更低廉,這些變化勢必要求建立在經濟活動基礎之上的高校財務管理方法有所創新。
(二)對高校財務管理內容的挑戰
知識經濟改變了高校財務管理的內容,具體地說,改變了財務管理的重點,由原來的以有形資產管理為重點轉移到以無形資產管理為重點。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社會,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土地;在工業經濟社會,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設備、資金等有形資產;在知識經濟社會,專利權、專用技術、商標、商譽、信息等以知識為基礎的無形資產對經濟增長起著決定性作用。與此相聯系,高校資產結構中無形資產的比重迅速上升,甚至成為高校的主要資產。因此,為適應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的需要,高校財務管理要逐步轉變到以無形資產管理為重點上。
(三)對高校財務分析工作的挑戰
知識資本在高校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決定了學校的發展前景,所以在高校的財務分析報告中要增加對知識資產內容的分析,衡量知識資本價值的指標將成為重要的分析指標。現行會計要素中的資產要素,是按歷史成本原則確認和計量的資產,無法全面計量包括知識資本在內的全部價值。因此,知識資產這一寶貴的資產迄今為止仍未全部納入資產要素的核算范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財務分析體系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弱,很有必要改進現有的財務分析體系,增加一些衡量知識資本價值的指標。
(四)對高校財務人員素質的要求提高
知識經濟是以人為本的經濟,它對高校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對高校的財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財務管理高水平、會計核算高質量。隨著知識資本納入財務管理的范圍,知識資本的構成、籌措、計量、分配、運營及效率評價等問題將是高校財務管理必須解決的問題。如何構筑一套完整的涵蓋高校全部財務范圍的財務管理體系,以適應知識資本化后的高校財務,關鍵是要有一批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才。
三、知識經濟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變革的具體措施
知識經濟時代要求高校財務管理的觀念必須更新,會計模式必須改革,會計核算手段必須適應時代要求,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必須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校財務管理的水平,適應時代的要求。
(一)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牢牢樹立人才價值觀
一是要認識知識資本,即了解知識資本的來源、特征、構成要素和表現形式;二是要承認知識資本,即認可知識資本是高校總資本的一部分,認可知識資本與高校市場價值和高校發展的密切關系以及知識資本應分享的高校財富;三是要重視和利用知識資本,高校既要為知識創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應的經營資產以發展知識資本,又要充分利用知識資本為高校提供持續的利潤增長。對于一個高校來說,知識資源的擁有量是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高校應把知識看作高校發展壯大的源泉,樹立知識效益觀念。同時,高校只有擁有了人才,才能創造、擁有并運用知識。因此,高校要牢固地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財務管理要把人作為核心,加大對人才的投入,加強對人才價值的計量與信息反饋。
(二)在高校中普及網絡財務
網絡財務是現代化的財務核算管理手段。為了適應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需要,為了適應激烈競爭的經濟環境的要求,為了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高校財務管理就必須建立自己的財務技術結構網絡,實現電算化網絡管理。一是利用網絡技術把財務人員從繁重的手工報賬、記賬、算賬中解脫出來,使會計基礎工作高效化;二是利用網絡技術建立計算機財務指標分析系統,使核算管理做到事前計劃預測、事中監督控制、事后分析;三是高層管理人員利用網絡技術工具,能夠在方便、準確、快捷的在線管理條件下,提高工作效率,加強上級對下級的財務監控,及時部署和調整經營活動及財務運作;四是利用網絡技術實現財務管理信息與經濟活動一體化,實現財務系統與人事、教學科研及外部單位相關系統的信息集成和數據共享,整合優化各種資源,為教學科研和管理決策提供最優服務;五是通過網絡技術的核算與分析,宣傳自己的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及科研成果,吸引社會各界投資,實現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實現高校經濟效益的最佳化。
(三)加強財務風險管理,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
由于知識經濟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以及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將使財務管理的風險趨于復雜化,由傳統的投資風險轉向投資風險和網絡技術風險并存。科學地規避風險,要求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及時調整財務人員適應新環境的知識結構,使他們能夠具有及時捕捉風險、防范風險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加強調查研究,運用科學方法對投資項目進行預測,提高投資決策效果。另外,由于在高新技術產業與無形資產上的投資風險遠遠大于固定資產投資風險,對那些技術進步快,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促進意義的無形資產,采取類似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進行攤銷,從而降低風險程度。
(四)加強培訓,提高高校財務人員的素質和創新能力
對包括知識資本在內的總資本進行市場化運作管理,需要很強的專業性、技術性、綜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資產的傳統手段是難以適應的,必須提高財務人員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一是財務人員既要有寬廣的經濟和財會理論基礎,又要有良好的現代數學、法學和網絡技術基礎,面對知識快速更新和經濟、金融活動的廣闊、靈活和多變,能從經濟、社會、法律、技術等多角度進行分析并制訂相應的理財策略。二是能不斷汲取新的知識,開發企業信息并根據變化的理財環境對企業的運行狀況和不斷擴大的業務范圍進行評估和風險分析。
(五)注重對知識資本投入產出情況的分析
要在財務報告中反映體現知識資本投入產出的情況,可考慮設計一些科學合理的指標。如:反映高校資產結構及知識資產利用情況的指標,包括高校知識資產占高校總資產的比重、高校知識資產利用率、高校知識資產資金周轉率、高校知識資產保值增值率等;反映高校知識資產投資效益方面的指標,包括高校知識資產投入產出率、高校知識資產投資效益系數、高校知識資產投資回收率、高校知識資產投資年平均報酬率等。當然獲得這些指標要建立在有科學依據和計量方法的會計信息基礎之上。只有增加考核知識資本的相關指標,才能全方位評價整個學校的總體情況,從而作出科學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