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財會專業畢業生實習難,而用人單位紛紛需要有兩年以上實際工作經驗的會計人才,為此,各高校對會計專業學生在其畢業前安排了會計綜合模擬實驗。本文對會計綜合模擬實驗的內容、意義和應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會計學是一門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更新的應用性學科。人才市場對會計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實戰型人才更受社會的歡迎。會計工作作為一項實踐性很強的企業管理工作,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核算技術和實踐技能。因此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會計實務水平已刻不容緩,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必須重視畢業前的綜合模擬實驗教學工作。
一、會計綜合模擬實驗教學的內容
(一)手工操作
即學生手工完成從編寫記賬憑證到填制報表的實驗過程。
(二)手工加電算化操作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會計實驗具有綜合化發展的趨勢,表現為會計手工實驗與電算實驗結合。會計電算實驗只是會計手工實驗在核算手段上的進化,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職能和基本技能沒有改變,因此,會計手工實驗和電算實驗可以同時分階段結合進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對比實驗更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千萬不可重電算輕手工。
(三)手工+電算化+輔教片操作
在手工和電算化實驗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會計實務工作的認識,選擇某單位的財會部門拍攝會計人員實際工作情況作為教學輔助片。主要內容包括(1)賬簿、會計憑證;(2)會計核算:包括貨幣資金核算,成本費用核算,銷售收入、財務成果、稅金的核算以及會計報表編制,實驗人員以此為例向學生講授會計實踐流程。
二、會計綜合模擬實驗的作用
(一)有利于學生融合四年所學的會計知識
畢業前的綜合模擬實驗是在把握和分析會計實際工作,以及大二、大三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的、專門化的強化訓練,對那些在教學環節被忽略或應該給予重視而沒有重視的部分,進行綜合復習、拾遺補缺。畢業前的綜合模擬實驗既是崗前培訓的重要一節,又是教學過程的總結和延續。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針對學生所不懂的問題、疑難問題、重點問題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講解,力爭講清、講透,讓學生從教師的講解中獲益,掌握解決同類問題的思路。
(二)有利于體會手工實習與電算化實習的不同
現在很多大學的會計綜合實習教學安排在大三上學期,筆者認為為時過早。雖然此時會計的主干課程都已學完,但有些學校此時會計電算化課程還未開設,在這個實驗中無法進行會計電算化的實驗及兩者結果的驗證,不能更好地體會兩者的優劣。在畢業前安排會計綜合模擬實驗有利于體會手工實習與電算化實習的不同。
(三)有利于增強學生應聘工作的自信心
在畢業前夕安排綜合模擬實驗,有利于學生應對招聘主管對于業務的考核。
三、會計綜合模擬實驗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選好會計模擬資料
1.會計模擬資料必須是典型的經濟業務
會計模擬資料是以被模擬主體一定時期內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內容,因而,它來源于實踐,必須具備真實性。但是由于當前實際會計工作的復雜性和不規范性,又不能照抄照搬,要求其具有假設性。所以,一方面必須考慮模擬資料所包含的經濟業務種類,業務種類要盡量齊全,因為模擬資料越豐富,模擬越生動;另一方面還必須考慮各種具體模擬資料之間的關系,使整套資料成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這是決定資料質量的兩個方面。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較為全面、系統、綜合地對會計主體單位、會計核算內容予以把握。
2.必須合理安排業務資料容量的大小
資料數量過多,影響會計模擬及時完成,造成重復勞動,影響整體模擬效果;數量太少,使模擬實驗缺少應有的深度和廣度,達不到模擬的真正目的。筆者認為全部內容應控制在2000筆左右,并放置在六周內,最好是跨年度的本年12月和下年1月份,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實習到日常核算,也可以實習到年終決算和年終結轉。學生實習時間,手工模擬掌握在四周,會計電算化實習掌握在兩周。
3.內容應兼顧手工會計實驗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兩方面的需要
例如:原始憑證最好以手寫體方式印刷,使憑證更加真實,并且能使學生了解規范的憑證填寫方法;編寫初始資料時要設計會計科目編碼方案,增加會計電算化實驗的有關資料。這樣有利于學生真切體會到兩者之間的區別。會計電算化能及時和準確地處理會計信息、減少計算錯誤及煩瑣的計算過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工作效率,加強預測和分析判斷功能;而手工做賬的最大好處是明了會計線索的來龍去脈,更好的理解會計原理。
(二)提高教師指導水平和質量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過程中,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一支合格的師資隊伍不僅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而且應具有超強的業務能力。畢業綜合實驗指導不同于理論課教學。由于不同的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參差不齊,實驗的速度有快有慢,遇到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可以說有多少同學就有多少個問題,有時一個問題要回答多遍,一個老師指導一個班,一個上午下來感到口干舌燥。因此老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在實踐教學領域需要一大批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甘愿吃苦耐勞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
目前我們的教師隊伍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精通會計不精通計算機;二是擅長會計理論教學卻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因為大部分高校教師從本科到高校,從未從事過實際工作。針對這兩個問題,一是制定制度化的教師定期培訓計劃,輔導教師輪番外出實習,及時更新知識,了解最新會計制度;二是鼓勵教師到企業兼職,增強會計感性認識,豐富實踐經驗,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技能;三是教師在輔導學生操作的同時,自己也親自動手操作,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有的放矢,使學生在操作中少走彎路;四是提高會計兼職教師占會計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聘請實踐工作經驗豐富的企業會計人員指導模擬實驗,以增加模擬實驗現場的真實感。
(三)加強對學生的會計素質教育
1. 會計職業道德素質教育
會計職業道德素質是指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在履行其職責活動中應具備的道德品質,是調整會計人員與國家、不同利益群體以及會計人員相互之間的社會關系及社會道德關系的總和。它是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會計工作中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行動準則。它要求會計人員愛崗敬業、熟悉法規、誠實守信,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地處理各種會計事務。要求會計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是會計職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這是因為會計人員是會計秩序和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維護者,會計的職業道德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會計工作的質量。無論是國內的銀廣廈,還是震驚全球的安然事件等會計丑聞,都說明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首先應具有的基本素質。
2.會計業務素質教育
會計業務素質是指高等學校通過對會計專業學生的教育所傳授的會計專業技術相關知識內化所形成的素質。它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面對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中出現的各種業務問題,能夠運用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做出符合職業道德規范和會計準則的分析、判斷和處理。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制度、準則及法規等,具有良好的業務能力,即會計核算能力、財務管理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執法監督能力及審計查賬能力等。此外,置身于信息時代和會計改革時代,知識更新加快,相關會計準則、制度的頒布和修訂頻繁,但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畢竟有限。據專家預測,一個受過高等院校教育的人,通過學歷教育所獲取需用的知識只占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識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因此,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掌握獨立學習、開拓創新的能力,不斷追求自我發展和完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才能勝任會計行業迅速發展的需要。
(四)抓好實驗的考核環節
實驗考核要注重實驗過程考核,注重理論考核與技能考核結合,以技能考核為主。要將考核評分與考核評語結合,建立由教師、學生、企業共同參與的主體多元化的評估體系,即對學生完成的綜合模擬實驗進行評估、考核、打分,采用“教師、學生、社會”相結合的開放性、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其具體操作方法是:教師公開、公平評價;學生參與評價;社會考證評價。應事先設計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考評內容、評價指標、權數、綜合計算等方面加以規定,盡可能做到客觀、公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理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
對模擬實驗的考核應當獨立進行,考核結果記入學生總評成績,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核:(1)實驗過程(即操作方法、輸入數據)和實驗結果,占實驗成績的70%;(2)實驗小組成員的工作態度和合作精神,占實驗成績的20%;該項以學生互評和教師考評相結合,從以下方面考核:態度、貢獻、出勤情況、成員間合作、工作數量與質量、創造性、對目標的貫徹;(3)學生實驗報告,占實驗成績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