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bei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1.8
正 文
加強基礎建設推行農業稅收規范化
唐山市財政局
2000年,唐山市從農村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出發,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農業稅收征管制度和辦法,逐步理順了有關方面的工作關系,改善了農業稅收征管工作條件,使全市農業稅收工作又上新臺階。2000年全市征收農業四稅21855·2萬元,入庫20624·6萬元,為年初任務的128·4%,連續6年完成和超額完成農業稅收任務,為實現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增加對農業投入和確保農村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規范、強化基礎工作
由于農業稅收涉及面廣、稅源零星分散等特點,長期以來,農業稅收征管基礎薄弱,管理滯后,專業化、制度化水平此較低,制約了農業稅收征管工作的深入開展。為扭轉這一局面,從1998年一2000年我們連續3年在強化農業稅收基礎建設,加大農業稅收規范化管理力度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摸清稅源,健全、完善稅源檔案和征收臺賬,合理分配稅收任務。搞好稅源背查,建立完善、準確的稅源檔案,克服隨意性、盲目性,做到稅源清、情況明,有利于科學分配稅收任務,使農稅任務分配建立在資料準確、稅源準確的基礎上。為此,我市每年進行多種形式的稅源普查,準確掌握稅源發展的動態,不斷健全和完善征收臺賬,為征收決策打好基礎。如灤縣財政局為使農業稅收任務分配的均衡合理,根據農業四稅稅源分布狀況,認真分析、測算,確定農業四稅任務基數,明確鄉鎮財政的留解比例,做到任務明確、獎懲分明。通過這兒年清查稅源,分項建檔,分戶管理稅源的清查、建檔工作,健全完善了農業稅收稅源管理檔案,進一步規范了基礎資料管理,使農業稅收稅源檔案基本上做到了一戶一卡,一所一賬。
二是規范會計核算程序,完善農業稅收征解會計制度。農業稅收征解會計是農業稅收征管的重要基礎,針對部分縣、鄉會計人員對新的農業稅收征解會計制度不熟悉,賬簿設置、記賬方法和程序等不規范,直接影響農業稅收基礎工作健全和完善的現狀,1999年我們根據稅務總局印發的《農業稅收會計制度》和財政部印發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從市到縣均舉辦了不同形式的農業稅收會計人員培訓班。通過學習培訓,規范了會計核算方法、程序、賬簿設置及記錄、報表、票證管理等手續,嚴格票證的領發、繳銷結報,建立了農業稅收征收、報解、票證、檔案管理制度,統一了農業四稅的納稅通知書、限期納稅通知書等各種農業稅收文書的正確使用。
三是抓農業稅收政策宣傳,為農業稅收規范化管理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近年來,我市始終把農業稅收政策宣傳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各種形式,利用各種渠道,廣泛深入地進行稅收宣傳,包括向各級黨委、政府、人大、政協、有關部門、社會團體、企業單位以及納稅單位和個人進行宣傳,同時將征管工作中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向各級領導反映匯報,爭取領導的理解、重視和支持,減少了征收工作中的阻力和矛盾,推動了規范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下大力量抓農業稅收規范化管理
一是積極探索農稅征管新模式,狠抓農稅征管軟件開發。農業特產稅稅源分散,品種繁多,計算復雜,特別是稅源變化的經常性,對臺賬的動態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99年7月份我們與北京東方基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開發了農業特產稅征管軟件。確定9個縣的14個財政所(農稅所)為試點,配備了微機,舉辦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農業特產稅征管軟件培訓班。2000年,豐南市黑沿子農稅所根據本地稅源的實際情況和自身征管特點,自行編制開發了一套適合海水漁船捕撈農業特產稅征收管理計算機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樂亭縣財政局結合本縣農業特產稅征管實際,在市局開發的應用軟件基礎上,著重完善了林果農業特產稅征管部分,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善的林果稅源檔案、征收臺賬管控體系,工作效率成倍提高。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我們為各縣(市)區先后配置了電腦筆記本,重新購置新型計算機,爭取2001年在全市大規模推廣使用。
二是完善操作程序,規范農業稅收征納行為。農業稅收征管難度大,征管行為不規范引發的矛盾時有發生,廣大納稅人學法懂法的越來越多,從而對農稅征管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為被告或出現上訪事件。針對上述問題,2000年我市要求各縣(市)區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整改,如遷安市財政局在2000年重點推行了農業稅計算到戶、征收到戶、稅票到戶的“三到戶”制度,各鄉鎮財政所重新完善了農業稅征收到戶臺賬及相關手續,并在兩個有代表性的農業大鄉施行了《農業稅納稅明白卡》,明白卡每戶一張,從根本上規范了農業稅的征納行為。通過試點情況看,效果良好,出現了以前從沒有過的納稅人手持納稅明白卡,排隊交稅的情景。
三是完善代征手續,健全規范協稅護稅網絡。由于農業稅收點多面廣,納稅人納稅意識淡薄,目前還難以做到主動納稅申報和集中征收,主要是依靠基層政權組織的行政手段和農稅征管人員上門征收,特別是農業稅、農業特產稅主要是鄉村干部的協稅護稅,使納稅人在納稅過程中所享有的權利、應履行的義務、承擔的法律責任與征收機關的職責混淆,造成了征收機關工作效率低下,執法不到位;為此,我們進一步規范了委托代征手續,一是選擇政治素質好、文化水平較高、財經觀念較強、工作認真負責的鄉村干部擔任代征員、協稅護稅;二是加強對委托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代征人員的業務素質;三是征收機關與代征單位簽訂委托代征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并由征收機關發給委托代征單位和部門委托代征、代扣委托書。
四是推行納稅申報,促進農稅工作規范化、法制化。1997年我市在豐南市黑沿子農稅所取得了農業特產稅申報納稅的成功經驗,樂亭縣、灤南縣沿海各農稅所也推行了農業特產稅申報納稅為主的征管方法。
圓滿完成全年的稅收收入,一是強化服務意識,增設了申報納稅服務點,延長工作時間;二是主動為漁民辦理延期申報納稅手續。2000年下半年,他們根據各漁船的實際情況,經群眾評議,為408條船辦理了延期納稅的手續,深受納稅人的好評;三是加大稅收執法力度,對既不辦理延期手續,又不交納稅款的納稅人,嚴格按照稅收征管法進行處理。目前,我市大部分縣(市)區日積極行動起來,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推行納稅申報制度。
三、實行崗位目標管理,完善獎懲制度
2000年我市各縣(市)區進一步健全、完善崗位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考核評比等制度,明確了獎勵辦法,把競爭機制引進農業稅收征管工作中。如我市灤縣財政局在抓好基礎工作的同時,結合2000年財政體制的變化,完善了農業四稅百分計獎考核辦法,年終進行打分評比排隊,考核各鄉鎮分局、財政所的工作業績,縣委、縣政府也把農業四稅的完成列入鄉鎮政績,考核指標,從而使各級鄉鎮政府、農稅征管人員增加壓力和動力,調動了組織農業稅收收入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稅收的征收進度,2000年提前4個月完成全年農業稅收征收任務。
(責任編輯:谷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