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說,在1910年,某部隊一次命令傳遞的過程是這樣的:
少校對值班軍官:明晚8點鐘左右,哈雷彗星將可能在這個地區看到,這種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見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著野戰服在操場上集合,我將向他們解釋這一罕見的現象。如果下雨的話,就在禮堂集合,我為他們放一部有關彗星的影片。
值班軍官對上尉:根據少校的命令,明晚8點,76年出現一次的哈雷彗星將在操場上空出現。如果下雨的話,就讓士兵穿著野戰服列隊前往禮堂,這一罕見的現象將在那里出現。上尉對中尉:根據少校的命令,明晚8點,非凡的哈雷彗星將身穿野戰服在禮堂中出現。如果操場上下雨,少將將下達另一個命令,這種命令每隔76年才會出現一次。
中尉對上士:明晚8點,少校將帶著哈雷彗星在禮堂中出現,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話,少校將命令彗星穿上野戰服到操場上去。
上士對士兵:在明晚8點下雨的時候,著名的76歲的哈雷將軍將在少校的陪同下,身著野戰服,開著他那彗星牌汽車,經過操場前往禮堂。
以上故事是否真實我們無法考證,但它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即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會失真的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從本質上講,一個企業管理機構的職能一般由三個方面組成,一是管理決策職能,比如,企業的計劃部門所制定的計劃,其實就是決策;二是信息處理職能,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和發布;三是事務處理職能,一個職能機構作為一個集體,要保證其正常運作,必然有許多事務性的工作要做,比如,收發文件、打印材料、工作考勤等。如果做進一步分析,第一類職能與第二類職能密切相關。因為,做出決策的依據是所獲得的信息,做出決策后又要以信息的形式向外發布,因此可以說,企業工作的主要內容都與信息有關,特別是與信息傳遞有關。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生存發展,能夠進行正常的運作,重要的基礎就在于信息處理得當并傳遞準確。
傳統經濟學認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傳遞是無償的,至少其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是,隨著經濟學研究的深入發展,特別是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認識到,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傳遞需要支付成本,有時這種成本還是很大的。企業所有關于信息問題所花費的成本在經濟學上稱為信息成本。信息成本是企業的隱性成本之一。其中由于信息失真帶來的成本--信息失真成本又是企業信息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它比一般的信息成本的表現更隱蔽、更難于被認識。必須從企業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來做分析。
企業內部的信息傳遞
在企業內部,信息失真成本又可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一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失真。本文開頭的故事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這種現象在企業里可能經常遇到。這主要是因為,一個人接收一則信息并把它轉發出去,往往不是原樣轉發,而是加進了自己的理解和態度。尤其當這個人接收到自己非常不熟悉的信息并轉發出去時,錯漏可能更大。另外,如果接收者與信息內容在利益上不一致或是有沖突,信息的接收者則有可能在允許和可能的條件下,按照自己的利益取向修改或截取信息。如果這樣的作法一級一級地傳下去,信息失真會被逐級放大,即使最高層做出的決策完全正確,到下邊就有可能面目全非了。在大企業里,最高層決策都是以文件的形式自上而下地轉發,這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信息失真。因現實生活中情況是極其復雜的,必然有許多情況文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有些規定則可以做不同解釋。俗話說,上面的一本好經,給下面的歪嘴和尚念歪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種情況是信息自下向上傳遞。這時信息失真成本主要表現為影響力成本(參見《認識影響力成本》,《IT經理世界》1999年第11期)。就是說,有時下級從本人或從本單位的利益出發,在信息收集、信息傳遞等環節上,對真實信息進行取舍或加工,并以此來影響高層管理者的決策。這里還要指出,造成自下而上傳遞的信息失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信息自下而上傳遞過程中,信息是逐級濃縮、匯總的。一般來說,基層信息到達企業最高決策層時,原來大量的信息就變成了幾張報表,有時甚至是幾個數字。我們應當看到,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有用信息被丟失,一些本來能夠反映深層矛盾的信息被掩蓋起來了。
第三種情況是企業里橫向或相關單位之間的信息傳遞。如果你到一個大企業的機關工作一段時間,就會發現,那里的領導和機關職能部門的人員都在忙得不可開交,他們忙的主要工作內容都是在了解情況、溝通關系、協調工作。從本質上講,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降低信息失真成本。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不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傳遞有行政力量的制約,其信息失真一般表現為提供虛假信息甚至是信息封鎖。
企業外部的信息傳遞
關于來自企業外部的信息失真可能情況就更為復雜,這是因為企業外部時空之大幾乎是無限的。企業在這樣廣闊的空間里搜尋有用的信息,其失真是難以避免的。從時間上來說,企業及其外部世界都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企業的決策者可能經常發現,花費了很大的成本,辛辛苦苦剛剛搜集到的信息,卻由于外部情況的變化而已經變得毫無價值。這就像我們看到5億光年遠處的一個新星爆發一樣,其實那已是5億年前的事情了。再者,由于市場競爭是異常激烈的,有時甚至是殘酷的,其中的表現之一就是企業經常在打信息戰。因此,一個企業在市場中所獲得的信息,往往存在很大的缺陷,要么信息不完全,要么信息中有錯誤。
這使我不禁想起一件真人實事。一位朋友是搞企業管理咨詢的,有一次,一個企業請他去進行咨詢診斷。原來,這個企業剛剛開始生產一種新產品,在市場上很熱銷。因此,企業領導決定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請他去幫助策劃。經過一番調查分析,我這個朋友不但沒有幫助策劃項目,而且還給企業領導狠狠地潑了一瓢冷水。他向企業領導指出,現在需要考慮的是收縮生產規模,并進一步開發新產品。他的理由是,這種產品缺乏市場進入壁壘,要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嚴重的惡性競爭。應該多派出一些營銷人員,及時獲得市場信息,觀察競爭對手的動向,隨時準備快速反應。但是,這個企業的領導聽不進我朋友的意見,仍然堅持擴大生產規模。結果半年以后產品庫存積壓嚴重,新的生產線還沒建成就剎車下馬,企業陷入極為困難的境地。
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信息失真成本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成本有時是何等巨大,甚至會大到使企業走上末路。因此,企業必須認識到降低或避免信息失真成本的重要性。
首先,在企業內部要理順信息傳遞機制和渠道。這里有一條最主要的原則,即任務與利益相分離的原則。在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里,信息處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和發布與利用這些信息來做管理和決策的工作都集中在同一個部門,這樣的作法無疑會加大信息失真成本。我們的企業,特別是那些大型企業,需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機制,應當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原則,把信息處理與管理決策分離開來,信息處理由專職機構完成。這樣,信息機構與職能部門形成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也就是說,企業領導和職能部門相當于信息機構的客戶。另外,借用外腦,通過專門的信息服務或咨詢機構來了解競爭對于信息或整個行業、市場發展狀況,理應成為一種普遍的方式。這樣做,就可以減少由于利益相關而造成的信息失真成本。
其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減少信息傳遞的中間環節。我們還是回到本文開頭的例子。試想,那件事如果發生在今天,可能就不會出現那么嚴重的錯誤。如果值班軍官把少校的命令錄下音來,然后再播放給下級,這樣,就不會發生那樣嚴重的信息失真。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化,企業將向扁平化方向發展。這種扁平化的企業組織將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再者,要建立一整套避免信息失真的保障制度和辦法。比如,在企業里對那些虛假信息的提供者要給以相應的處罰,要改變那種吹牛不上稅的傳統觀念,給吹牛行為課以重稅,施以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