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中介服務業的特征決定誠信經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但多年來由于市場競爭不規范,政府對企業誠信監督機制不健全等,中介服務行業違背誠信經營行為時有發生,嚴重阻礙了中介服務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以會計師事務所為例,論述了影響誠信的四個主要因素。
【關鍵詞】 中介服務; 會計服務業; 誠信
中介服務業是隨市場經濟的發展應運而生,并為市場正常運行提供服務的各種組織。但中介服務行業違背誠信經營行為時有發生,據工商部門的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企業每年因失信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 855億元,誠信問題已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市場經濟是以貨幣為媒介,以誠信為基礎的信用經濟,穩定可靠的信用關系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發展的前提和保證,沒有誠信機制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場經濟,也就不可能有中介服務業的迅猛發展。由此可見,研究影響中介服務業誠信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現以會計師事務所為例進行分析。
一、組織形式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對會計中介服務業的組織制度進行了改革,實行政企分離,使會計中介服務機構獨立于政府部門,目的就是為了營造誠信約束、加強行業自律、提高執業質量。1993年我國頒布的《注冊會計師法》規定,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可以采用合伙制和有限責任制兩種,但中國現有的5 0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中,幾乎是清一色的有限責任制。有限的責任,巨大的收益,使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違紀成本遠遠小于違紀收益。從經濟學角度看,這進一步刺激了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違紀行為,從而影響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誠信。在國外,會計中介服務機構大多實行合伙制,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因為是負無限責任的,所以促使合伙人在執業過程中更注意保持獨立性和職業謹慎,加強風險防范和控制,提高執業水平,提高審計質量,從而更好地保證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誠信。
二、生存環境
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社會中介組織應該公平競爭,其競爭的根本是服務質量和服務誠信。但我國由于中介機構多是伴隨政府機構改革而分離出去、由各部門改制而成,在行政隸屬、業務范圍上與其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是由于這種較強的行政依附,使得中介服務機構在實際處理問題時難以保持中立立場,喪失誠信約束,背離了社會中介組織“誠信、客觀、公正”執業的服務宗旨,無形中影響了中介機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另外,大型國有企業的“內部人控制”現象,使得聘用會計師事務所完全由企業領導決定。企業領導為了自己的業績,以提高收費標準相拉攏,以項目的承接相要挾,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放棄原則、弄虛作假。反過來,由于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是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企業為了生存,也不得不放棄誠信。此外,中介服務機構有時也是迫于政府部門的壓力放棄了誠信。比如說,政府為了地方經濟發展、局面穩定等方面,往往要求中介機構做假,而中介機構在執業情況檢查、開業、停業等方面又要受當地財政機關的管理。縱觀這些因素使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不能也不敢違抗當地政府,只能放棄誠信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