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管理會計方法在西方是否“沒有得到普遍應用”
《楊文》寫道:1980年便取得“國外的資料,知道美國的企業中應用成本會計的比例…大約是10%吧,很懷疑這個數字是不是可靠。1985年…參觀柏 克萊附近一家惠普公司的工廠。…他們介紹情況時說,他們沒有采用標準成本。如果不是我親自聽到,我是不會相信的。那時回憶起上述10%的數據,覺得可信 了”,按照《楊文》的思路,“管理會計是成本會計的發展,是以成本會計為基礎,”而成本會計在美國只有10%的企業應用,那么管理會計(方法)在西方自然 “沒有得到普遍應用”。我們認為,這里首先要澄清兩個問題:
(一)何謂“管理會計方法”《楊文》認為:管理會計方法是指“成本會計…加上一些決策、預算和部門業績考核方法,”或者指“計算成本、編制標準成 本”,“責任會計”以及“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們早就提出來的…概念和模式”。應該說,這種概括比較完整。這里擬將討論的就是這些管理會計方法。
(二)詞組“普遍應用”中“普遍”一詞含義是什么 我們認為,“普遍”一詞應該定量。按照最簡單且又最嚴格的方法,“普遍應該等于100%”,即100%的管理會計方法應用于100%的企業,才可稱之為 “普遍”。在這個意義上,管理會計方法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都不可能達到普遍應用的程度,相關的討論則是毫無意義的,按照另外一種符合常識但較為粗略的方 法,“普遍小于100%但大于50%”。這種定量方法可以為人們“普遍”接受。它表明:不是“全部方法”用于“所有企業”、而是“部分方法”用于“部分企 業”就是“普遍”,進言之,一種管理會計方法在一家或多家(最多可達49%)企業中沒有應用,并不能說明這種方法未被普遍使用;相反,一種管理會計方法在 一家或多家(不超過50%)企業中應用也不能說明這種方法已經被普遍應用。在這個意義上,《楊文》依據美國惠普的一家工廠沒有使用標準成本就相信成本會 計、進而管理會計方法在西方沒有得到普遍應用,似失之于嚴謹。
一般說來,管理管理會計方法在西方是否得到普遍應用對我們來說并不重要。因為對于特定管理會計方法來說,無論它在西方企業應用的情況如何,只要對我國 企業有用,我們便用;對一個企業有用,我們就用于一個企業,諸如此類。但問題并非如此之簡單。人們在討論管理會計方法在西方應用的普遍程度時,總是帶有傾 向性。試圖為管理會計方法在我國應用找一個參照系,即某種方法在西方普遍采用,我們也可以普遍采用;反之,亦反。這在我國流行的管理會計教科書中表現的尤 其明顯,其中幾乎沒有中國自己的東西。
那么,管理會計方法在西方究竟應用得怎么樣呢?我們有幸存有《楊文》提到的斯坦福大學Horngren等三位教授合著的那本《成本會計:以管理為重 點》(1997年,英文第9版)。該書26章,合成7個部分,即成本會計基礎,計劃與控制工具,用于決策的成本信息,成本分配與收益,質量控制與適時制, 資本預算,管理控制系統。按照中國大陸學者的看法,這無異于一本管理會計。該書一個突出特點是穿插進25項關于成本會計在公司應用情況的調研 (Surveys of Company Practice)結果。 它們與《楊文》的判斷大相徑庭。茲摘引“制造業標準成本應用普遍程度”的調研結果如下:
國 別 被調查企業中使用標準成本的企業所占%
美 國
愛爾蘭
英 國
瑞 典
日 本 86
84
76
73
65
注:表中數據都是經嚴格調研取得,大多發現在美國《管理會計》雜志。
二、成本會計有沒有用
《楊文》寫道:“成本會計…在中國則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實施密切聯系在一起。在資本主義經濟下,成本會計的實行是很有限的。”隨著中國計劃經濟過渡 到市場經濟,“是不是一部分國有企業連成本計算也被廢除了呢?不是不可能。‘抓大放小’,小企業產權發生變化,還需要不需要有成本會計,是由企業管理者決 定的。在美國,絕大部分企業不是也不計算成本嗎?”。我們認為,這些觀點是大大值得商榷的。
(一)成本會計有沒有姓“資”性“社”問題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成本會計最初是伴隨著工業革命從而資本主義的興起在英國產生,后來被美國人發揚光 大。現代成本會計已經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共同智慧的結晶。英美的資本家與中國國有企業使用的成本會計在基本原理上是相同的。 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成本會計與英美成本會計沒有差別。事實上,沒有兩個企業的成本會計完全相同。但這種差別不體現社會制度,而是由成本會計本身造成的。 此其一;其二,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兩種不同體制中,成本會計的應用與發展,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也有差別。這種差別也不體現社會制度,只反映經濟管理體制, 其情形與《楊文》的觀點完全相反,即在一般意義上,計劃經濟限制成本會計應用,市場經濟才為成本會計應用提供更為廣闊的前景。道理很簡單:成本會計首先是 價值計算。計劃經濟實際上是一種集權型的產品經濟,不承認企業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而市場經濟則是一種分權型的商品經濟,講究資本經營,企業追求在本保 值、增值,因而企業需要計算成本。大量事實證明:經濟體制改革以前,盡管我們在利用成本開支范圍的確定來調節企業與國家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在班組核算等 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但總的說來,它與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應用與重視成本會計的情境是無法比擬的。
(二)企業管理是否可以決定不用成本會計
答案也應該是否定的。我們認為,所謂“應用”,在這里,首先是指將成本會計教科書中介紹的方法應用于企業管理實務。當然,不可能原樣照搬,總是有所變 逐,有所引伸;同時,也不可能將所有方法都直接用于企業管理實務,總是一部分能夠直接應用,而另一部分或者作為能夠直接應用的那些方法的基礎和拓展,或者 作為方法使用者的“思維訓練”和“預備知識”,而屬于間接應用。其次,還指在企業管理實務中實際地計算和控制成本,將成本數據用于決策等諸如此類的活動。 這就是說,不局限于應用成本會計教科書介紹的方法。大街上推車賣冰棍的老太太,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成本會計教科書,但一天過去,她少不了算計一下當天是賠還 是賺,因此,她不得不計算成本,應用成本會計。不同的僅僅在于她憑借的是常識和經驗,而不是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