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會計行業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主要提供會計信息或簽證服務,其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經營者、投資人和社會公眾的利益,進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本文通過論述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會計職業道德滑坡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一系列的解決措施,希望以此來凈化我國會計職業道德上的污染,還社會一個純凈的經濟往來空間。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誠信缺失;會計舞弊
會計人員主要是與人打交道的,由于職業而面臨特定的人際關系群。各種壓力源形成的合力,使得不少會計個體左右為難,由此極易導致人格異化,而這一危害的后果往往使某些會計人員不能堅持原則,缺乏誠信,甚至做假賬,化公為私;同時,由于會計信息嚴重扭曲和失真,使國家宏觀經濟決策失去依托,勢必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良性運行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在當今顯得尤為重要。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朱镕基總理“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校訓,是對廣大會計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職業道德要求。
一、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經濟生活中出現了大面積、持續的會計誠信缺失現象,一些人在追求經濟利益的過程中喪失了道德觀念,以至出現道德危機,導致了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假賬盛行。會計誠信的缺失,已引起會計界、經濟界以至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各種新聞媒體對此也屢有披露。從相關的事實來看,以會計誠信缺失現象為其突出表現的會計工作存在的問題,折射出了我國當前的會計職業道德現狀確實令人堪猶。
我國尚未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會計誠信體系,信用缺失已經危及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國信用制度建設的研究還停留于理論上,上海、山東率先建立了會計誠信評價體系,但在可操作性、嚴肅性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有人用“會計業出現誠信危機”來形容會計職業道德的狀況,雖有偏激,但也不無道理。這說明,加強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形勢嚴峻,任務緊迫。人無信無以立,職業無信也不能立。會計誠信的缺失,已成為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一大桎梏,對我國宏觀經濟管理政策制定產生誤導,損害我國財經法紀和會計制度的嚴肅性,嚴重干擾社會經濟秩序,影響經濟改革的進程,損害交易者的利益。因此,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成為當務之急。
二、會計職業道德滑坡的原因
目前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水準并不令人滿意,有些會計人員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觀念,為了追求個人或小集團利益,置道德良心于不顧,故意或在他人的授意下,偽造、編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欺騙廣大的投資者。例如2006年的華源制藥財務造假事件就轟動至今。造成會計職業道德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會計機構知假報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人員處于利益主體的中心,由于多元化利益的驅動,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也難免受到利益的驅動。少數素質較低的會計人員抵擋不住各種誘惑,不能堅持原則,謀取私利,貪贓枉法。部分會計人員對自己要求不嚴,責任心不強,缺乏愛崗敬業精神,法律意識淡薄,以致漠視職業道德,在工作中做出喪失誠信的事情來。
(二)各種配套機制不健全,企業或上級部門無視有關規定
1.單位領導指導思想不正,為取得利益而造假
單位負責人是單位的“最高長官”,會計人員受雇于企業管理者,其經濟待遇、工作安排、職務任免等都受本單位領導的控制和制約。個別單位領導為了獲取政治利益,撈取政治資本及維護自身領導形象,要求企業會計人員賬上添彩、表中生花,而會計人員出于自我保護,屈從于領導壓力,被動做假賬。
2.企業外部相關利益部門的要求決定企業必須造假
有的企業或上級主管部門為了企業獲得上市或增發配股,不惜作假使凈資產收益率達標;有的稅務機關為了平衡稅收收入任務,時而要求企業把不該交的稅先交上,時而又要求企業把該交的稅暫時緩交,企業為了滿足稅務機關的要求,而不得不做假賬;有的銀行放款只規定了資產負債率、利潤率等指標,而不論企業的發展前景如何,于是企業便通過粉飾財務數據來獲取貸款;有的政府部門和媒體經常只憑企業的報表數字來考核和評價企業,而不問企業的真實情況,于是有的企業大做報表文章,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
3.內部控制和會計監督體系不健全
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我國歷來十分重視企業的內部控制問題。
(三)會計職業團體建設不成熟,作用不突出
一般來說,每個發展成熟的職業都會有自己的成員組織,這些組織的目的在于協調內部成員間的關系,維護成員的整體利益,促進職業目標的實現。會計職業也是如此,但就我國目前情況來說,我國的會計職業團體力量還很薄弱,其作用還不能完全發揮。
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措施
(一)加強會計人員的素質教育
1.加強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加大會計職業道德宣傳力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宣傳方案,堅持不懈地在廣大會計人員中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把以誠實守信、不做假賬、客觀公正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會計職業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不斷灌輸到廣大會計人員的靈魂深處,使大家充分認識到喪失誠信給會計職業和社會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喚醒危機感和責任感,激發會計人員追求誠信的熱情和理念,營造出會計職業道德自律的氛圍,同時加強全社會的誠信教育,樹立長期博弈的觀念,從根本上凈化市場,建立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誠信檔案。加大注冊會計師的個人責任,提高其獨立性和風險意識,從而增加注冊會計師遵守職業道德的壓力。
2.加強會計人員的法制教育,創造良好執業環境
在規范和管理會計職業過程中,法治和德治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二者不可偏廢。因此,必須認真領會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重要思想,兩個建設同時進行。要強化行業監管職能,提高其權威性,進一步完善行業準入和禁入機制,為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只有會計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構建起阻擋各種經濟犯罪的防蛀大堤,真正構筑起會計業的“誠信”長城。
3.加強會計人員的心理教育,強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基礎
從目前的情況看,凡屬依法辦理會計業務的會計人員,一般均處于各種利益矛盾的焦點。一方面,有關法規及職業道德要求他們要保證國家的整體利益不受損害,另一方面,他們也必須充分考慮自己所在單位的利益。職業道德在強調精神作用的同時,不能忽視物質形式的鼓勵,會計職業道德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利益的導向和激勵,企業要保護、獎勵不做假賬的會計人員,對于發現的作弊人員應給予嚴厲的處罰,以起到警示作用。
4.加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加強其職業道德修養自覺性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不同時期,對不同層次的會計職業者的道德要求的程序等也有所不同,因而應該從會計專業學歷教育開始直至離開會計崗位。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使會計職業者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各單位應當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重點地抓好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把會計職業道德作為單位崗前培訓及崗中培訓的重要內容,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后續教育的重要內容,把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貫穿在整個會計工作職業生涯中。
(二)加強單位內部各種制度的建立與維護
1.完善財務總監委派制和會計委派制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逐步深化,各地財會人員管理體制改革都在探索發展中不斷得以加強和完善,為了提高會計人員工作的客觀性和獨立性,應在《會計法》中進一步補充相關的法律規定,使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的改革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2.加強與企業利益相關部門的管理
由于一些部門與企業的利益相關,因此他們的一些規定或意識反而促使企業進行財務造假,對此,我們應該加強對這些部門的管理力度,合理地改善其規定。如銀行放款時不要只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利潤率等指標如何,也要綜合評價企業的發展前景怎樣,再予以考慮是否放款;政府部門和媒體考核和評價企業的經營效益時,不要僅憑企業的報表數字妄下斷語,而應組織人員秘密調查。
3.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會計監督體系
(1)建立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
通過制定嚴格的內部會計制度,可以提高企業財務會計和其他經營管理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保證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貫徹落實與執行,確保企業財產物資及相關記錄的安全完整,從而杜絕舞弊事件的發生。
(2)加強會計監督
建立一套規范的會計基礎工作監管體制,一是需加強政府行政監管的力度,財政部門應將會計基礎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主要工作來抓;二是建立政府、單位內部、社會中介機構相結合,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全方位的會計基礎工作的監督機制。
(三)加強會計職業團體的組織和隊伍建設
職業團體除了對違規成員的懲戒要落到實處外,還應對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與行為標準的成員進行表彰獎勵,以形成一種抑惡揚善的社會氛圍,并借以引導其成員的從業行為。
據此,也可以說會計職業團體的這種行為后果會直接影響其成員的行為選擇,鑒于會計職業團體在職業道德建設中這種直接、有力的影響,我們應當不斷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團體的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建立行為監管體系,完善監管制度。我們還應充分發揮會計職業團體的作用,比如對為了維護職業道德規范而辭職的會計人員,會計職業團體應當幫助他盡快找到更好的工作。
參考文獻
[1]趙世興,孫丹,李玉玲,趙玉.從會計準則的未來發展看會計職業判斷.稅務與經濟,2003(5).
[2]劉玉廷.論現階段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和基本規范.商業會計,2003(8).
[3]張云.論會計信息失真與三大環境因素之關系.現代財經,2003(10).
[4]劉雙鳳.淺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問題.經濟師,2005(1).
[5]岳上植.會計誠信評價體系構建的思考.會計研究,2005(4).
[6]陶友竹.淺談市場經濟下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中國科技信息,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