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財會2001.11
企業會計制度與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比較
王紅云
一、資產類會計科目
1.兩個制度同樣設置了以下會計科目: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跌價準備、應收票據、應收股利、應收利息、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預付賬款、應收補貼款、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庫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資、委托代銷商品、受托代銷商品、存貨跌價準備、分期收款發出商品、待攤費用、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清理、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其中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從1999年起均計提四項準備,即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這對實施會計政策的調整具備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和實踐經驗,為計提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減值準備打下了良好基礎。
2.企業會計制度不僅保留了以下會計科目,而且在會計科目表中第一次列示了明細科目。(1)其他貨幣資金下設6個明細科目:外埠存款、銀行本票、銀行匯票、信用卡、信用證保證金、存出投資款。這將便于企業加強其他貨幣資金的管理,及時辦理結算。(2)短期投資下設4個明細科目:股票、債券、基金、其他。按短期投資種類設置明細科目,便于反映企業持有的各種形式的短期投資成本。(3)長期股權投資下設兩個明細科目:股票投資、其他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下設兩個明細科目:債券投資、其他債權投資。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單位設置明細科目,而長期債權投資按債權種類設置明細科目,能夠更加明確投資對象。(4)工程物資下設4個明細科目:專用材料、專業設備、預付大型設備款、為生產準備的工具及器具。分別核算為工程準備的材料、尚未交付安裝的需要安裝設備的實際成本,以及預付大型設備款和基本建設期間根據項目概算購入為生產準備的工具及器具等的實際成本。(5)待處理財產損益下設兩個明細科目: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待處理固定資產損益。企業清查的各種財產物資的損益,應該在辦理年終決算前查明原因,并報經批準處理,本科目一般無余額。未能在年終決算前處理完畢的,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此規定兩個會計制度相同,所以在資產負債表中不再將待處理財產損益作為一項資產列示。
3.刪除或替換了以下會計科目:(1)用物資采購代替在途物資。商品流通企業采購商品可以不通過物資采購科目核算,對于因采購商品而在期末發生的在途商品,以及采用實際成本核算材料、商品的企業,仍可以用“在途物資”科目核算,并按照在途物資的核算方法進行核算。(2)刪除開辦費科目,將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費用,包括人員工資、注冊登記費等,在開始生產經營的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即管理費用科目中。所以在資產負債表中不存在開辦費的攤余價值。
4.新增加下列會計科目:(1)材料成本差異、自制半成品這兩個科目是根據工業企業制度的規定而增加的。(2)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這三個科目的增加,使企業對于不符合資產定義的各項資產都應當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使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資產價值更真實,有利于解決企業的虛盈實虧、短期行為和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縮短了我國會計標準與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慣例的距離。(3)未確認融資費用,核算企業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所發生的未實現融資費用。并且在租賃期內按合理的方法在各期間以財務費用分攤。(4)委托貸款下設3個明細科目:本金、利息、減值準備。核算企業按規定委托金融機構向其他單位貸出的款項,這是為了滿足企業多種融資行為而設置的。
二、負債類科目
1.兩個會計制度同樣保留了以下會計科目: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代銷商品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付股利、其他應交款、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遞延稅款。
2.保留了以下會計科目并設置了明細科目:(l)應交稅金下設11個明細科目:應交增值稅、應交營業稅。應交消費稅、應交資源稅、應交所得稅、應交土地增值稅、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應交房產稅、應交土地使用稅、應交車船使用稅、應交個人所得稅。并且在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下還設置有關增值稅為一般納稅人時用的10個專欄如進項稅額、已交稅金等。按稅金種類設置明細科目,從而規范了企業應交納的各種稅金,如果是印花稅、耕地占用稅以及木需要預計應交納的稅金,就不在該科目核算。(2)應付債券下設4個明細科目:債券面值、債券溢價、債券折價、應計利息。按債券種類設置明細科目,可以明確企業發行債券的情況。
3.刪除了住房周轉金會計科目。住房周轉金是用來核算公司取得的可用于職工住房方面的資金,由于企業普遍貫徹“九五”房改政策,絕大部分企業已不存在住房周轉金。
4.新增加了3個會計科目:(1)待轉資產價值。該科目專門用來核算外商投資企業待轉的接受非現金資產捐贈的價值。(2)預計負債。核算企業對外提供擔保、商業承兌票據貼現。未決訴訟、產品質量保證等可能產生的負債。這次會計制度改革將或有負債作為一項流動負債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上,這是一大進步。(3)專項應付款。核算企業接受國家撥入的具有專門用途的撥款等,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企業得到國家技術方面的扶持款。
三、所有者權益類會計科目
1.兩個會計制度都保留了實收資本(或股本)、本年利潤會計科目。
2.保留了以下會計科目并設置了明細科目:(1)資本公積下設7個明細科目:資本(或股本)溢價、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接受現金捐贈、股權投資準備、撥款轉入、外幣資本折算差額、其他資本公積。按資本公積形成的類別設置明細科目,可以讓投資者清晰地了解企業資本公積的種類。(2)盈余公積下設6個明細科目: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法定公益金、儲備基金、企業發展基金、利潤歸還投資。按盈余公積的種類設置明細科目,可以明確地表現企業的性質是股份有限公司,還是外商投資企業。(3)利潤分配下設12個明細科目:其他轉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儲備基金、提取企業發展基金、提取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利潤歸還投資、應付優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積、應付普通股股利、轉作資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末分配利潤。用該科目核算企業利潤的分配(或虧損的彌補)和歷年分配(或彌補)后的積存余額。
3.新增加的會計科目是已歸還投資。專門核算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按合同規定在合作期間歸還投資者的投資。
四、成本類會計科目
1.兩個會計制度都保留了制造費用會計科目。
2.保留了會計科目并設置了明細科目:生產成本下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該科目要求分別按照基本生產車間和成本核算對象設置明細科目,并按規定的成本項目設置專欄。
3.新增加了勞務成本會計科目。核算企業對外提供勞務所發生的成本。勞務成本過去直接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支出科目,這次企業會計制度將發生的各項勞務成本先列入該科目,結轉完成勞務成本時再轉到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支出。
五、損益類會計科目
1.兩個會計制度都保留了以下會計科目: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所得稅、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沒有在會計科目表上設置明細科目。
3.刪除了兩個會計科目:(l)折扣與折讓。將現金折扣在實際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財務費用;將銷售折讓在實際發生時直接從當期實現的銷售收入中抵減。(2)存貨跌價損失。將企業計算出存貨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差額不再計入該科目,而直接計入管理費用,當已計提跌價準備的存貨的價值以后又得以恢復,恢復增加的數額不沖減該科目,而沖減管理費用。
(作者單位:云南財貿學院財務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