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由于我國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實行的是準則導向機制,對于習慣制度導向的會計人員來說,無疑需要加大其會計職業判斷力。本文旨在探討會計人員如何在新準則下提升會計職業判斷力的問題,借以推動新準則體系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 會計準則;職業判斷力;提升素質;有效途徑
企業作為會計準則的實施主體,其理解和掌握會計準則的程度直接影響到新舊準則的平穩過渡和會計準則的有效實施。隨著會計準則不斷改進。會計要如實反映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提供有利于決策的信息。越來越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不能像原來那樣完全依靠會計制度來進行操作,從而要求會計人員不斷提高職業判斷力。在會計實務中一些會計人員表現出迷惘,缺乏對相關會計業務的職業理性判斷,從而影響了正常業務的進行。培養和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力。構筑與完善支撐會計職業判斷的環境。是保證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本文對會計準則的改進與會計職業判斷的關系進行以下分析。
一、會計職業判斷的原則
會計職業判斷是會計人員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根據企業經濟環境和經營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日常會計事項的處理和財務報表編制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和判斷力。會計職業判斷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主觀性活動,它往往會影響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各方的經濟利益。因此,會計職業判斷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權衡利弊得失,按下列原則進行。
(一)以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為前提
會計職業的專業性很強。它融技術方法和專業理念于一體。在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中。會計職業判斷始終面臨著客觀性與相關性、穩定性與適用性、利益驅動與公允揭示等觀念和立場的矛盾與斗爭。始終伴隨著道德因素。因此,會計職業判斷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恪守會計職業道德,公允揭示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流動。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基于利益驅動,濫用會計政策進行盈余操縱的現象十分嚴重,損害了會計職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為此,要有效地制止企業利用會計職業判斷弄虛作假、粉飾報表,必須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凈化會計人員心靈。
(二)以國家會計規范為依據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我國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企業選擇會計政策、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除要遵循《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外。還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守法經營是企業作為法人賴以生存的基本前提,也是會計職業判斷的法律依據和底線。會計職業判斷只能在會計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否則就是違法的,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三)以公允、恰當反映為準則
財務會計的目標主要在于為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這些信息應當是真實而公允的,應當恰當反映和報告。隨著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企業的所有者通常無法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特別是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投資者對企業的影響力被日益削弱,“經理控制型”、“內部人控制型”企業明顯增多。在這種情況下。強調會計信息的公允揭示和恰當反映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重要。因此,公允性、恰當性成為會計職業判斷合理與否的最終標準。
(四)以相關性為根本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有助于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會計職業判斷的相關適用性是完成企業目標、貫徹經營思想、確保企業會計政策得到很好貫徹的重要保證。會計人員要對企業具體會計政策進行判斷和選擇,要考慮行業特點、企業組織形式、生產經營規模、理財環境、內部管理、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等諸多因素;正確評估企業自身所面臨的商業環境,合理確認收入、成本和費用,并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最后要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以及理財環境的變化,對會計政策作出重新選擇,以確保會計政策的相關性。
二、新會計準則和會計職業判斷的關系
會計準則和職業判斷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輔相成。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會計職業判斷有利于會計準則實施
企業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的廣泛化和復雜化、客觀情況的千差萬別及復雜多變,不可能存在普遍適用且穩定不變的會計政策和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不進行職業判斷。這些準則就不能準確實施。財務報告尤其是復雜或異常交易出現時,意見的差異就非常明顯。一般公認會計準則沒有明確規定適當的會計處理方法,需要企業及獨立會計師在決策時作出相關判斷。判斷越合理充分。準則會被越好地使用,從而財務報告的結果更準確客觀,為利益相關者提供的會計信息越真實,并使有限的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之,片面的判斷會歪曲經濟業務事項的實質,產生失真的會計信息,誤導利益相關者的決策,進而影響社會資源的配置。
(二)會計準則的制定導向對職業判斷有影響
會計準則的制定導向直接影響著會計職業判斷。原來我國會計準則體系采用制度決定實務的導向,制度制定得比較嚴密、完備。可操作性強。會計職業判斷的空間小,職業風險較低。但是此次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實現了國際趨同,采用準則導向,準則制定得比較寬松、原則??刹僮餍匀?,則會計職業判斷的空間加大。職業風險較高。
(三)會計職業判斷須在準則規定的范圍內進行
會計職業判斷必須在準則、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對于確定性的業務事項,已有規定的要按規定執行;如果按規定有多種會計政策可供選擇,則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通過分析確定應選擇適用的會計政策;準則或制度都沒有作出規定的。需要會計人員本著真實、公允的原則,利用會計人員的經驗和職業判斷力,作出職業判斷。而對于不確定性經濟交易或事項需要以最近可獲得的信息為基礎作出判斷,并盡力確保信息來源的合法性。會計準則的改進要求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要隨其變化而不斷提高。
三、如何提升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力
(一)轉變觀念,樹立會計職業判斷觀念
觀念決定思想、決定實踐。在長期的會計實踐中,會計人員已形成排斥判斷、崇尚統一的傳統,這是由過去長期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所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人員缺乏獨立判斷的意愿和行動,即使有,也可能會因經營者的不合作甚至抵制而難以實施,從而導致會計人員喪失獨立判斷的積極性。處理會計事項時照搬以前的做法。或者請示領導遵照執行,不越雷池半步。我國會計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國際會計的協調與趨同,以會計準則指導會計工作,而會計準則一般來說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這必然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力。要求他們不僅能處理會計準則中已作明確規定的業務,還能對規定不明或沒有規定的業務按照會計原則和慣例作出合理判斷。
(二)會計人員需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
會計職業判斷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具備較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好。首先,會計人員必須重視會計基礎理論的學習。基礎理論可指導新程序的開拓。增強判斷能力。其次,在熟練掌握會計知識的同時,還應掌握與會計相關的經濟、金融、貿易、外匯等相關知識,熟悉現代化的會計處理手段。最后,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新政策、新法規、新制度不斷出臺,這就要求會計人員接受后續教育,不斷充實和更新知識,認真領會相關政策、準則、制度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使之成為開展會計職業判斷的利器。
(三)加強實踐訓練,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會計職業判斷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會計人員只有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高適應復雜多變的會計環境的能力,才能做好職業判斷。而這種能力是在會計實踐中通過不斷訓練逐步積累起來的。為此,我們要打破會計崗位終身制。實行崗位輪換制,甚至讓會計人員深入生產、采購、倉儲、銷售等部門了解業務流程,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判斷的綜合能力。
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是建立在其深厚的理論基礎、廣泛的專業知識、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市場環境的準確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之上的。在高等教育中,應更新會計教育觀念,改革會計教學內容和方法,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為日后進行職業判斷打下堅實的基礎。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后續教育,注重會計人員對新形勢的敏感性、觀念及思維方式的轉變以及知識的更新,組織會計人員學習、討論各項會計法規、準則和制度,學習財稅、金融、管理、計算機等相關知識。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業務培訓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