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會計2001.12
試論國有(有限責任)公司的財務改革
李曉峰
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資產重新組合,基本完成了結構改制工作,大部分企業改制成了有限責任公司,但是,就內部管理體制而言,尤其是財務管理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現代企業運作的需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市場全球化的推進,更要求企業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因此,國企財務改革必須在深層次注入新的內容。
一、改革總體思路
國有企業必須改革原有的財會管理模式,突破傳統的理財思路,使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從傳統的守財型向生財、聚財和理財型轉變,會計核算工作從單純的記賬、算賬、報賬型向預測、計劃、考核、分析、參與決策的核算管理型轉變,同時,加快會計電算化、信息網絡化進程,將會計信息與企業經營數據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財會管理工作效率。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同國際接軌,必須遵循國際通行的會計準則,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二、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建立以產權核算為中心的會計核算體系
為適應企業經營機制向資本多元化的有限責任公司轉化,維護投資者權益,確保資本的保全和增值,有限公司財會工作必須按照“誰投資,誰收益”有限責任的原則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依據出資者的份額進行控制、考核、核算、管理和分配,進而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確保股東的合法權益。
改革后的公司會計核算體制可分為母子兩級核算體制,母公司財務部門除母公司本部基礎核算外,主要承擔母公司系統會計匯總和合并核算任務,并對子公司(全資、控股,下同)制訂有關規定,對其進行指導及間接管理。子公司財務部門是負責處理本部門會計業務的職能機構,實施基礎核算,在工作上接受雙重管理。在核算內容上,母公司財務部門主要進行所有者權益核算、投資核算、基建項目和利潤分配核算;子公司則進行與其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資產與負債、收入與支出的核算。
(二)實行以母公司為核心的兩級財務管理模式
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組織形式,公司法人擁有包括國家在內的出資者的全部法人財產,并以此對其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就是通過對資金的籌集、運作、耗費和分配,通過成本和費用管理,在滿足客戶要求,增加市場占有份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企業盈利,從而體現資本金的保全增值原則。就企業整體而言,母公司是整個企業的經營決策中心和財務管理中心,具體表現形式為投資決策中心、資金調控中心、利潤分配中心和財務監督中心。
改革后的公司財務管理模式可以是上下兩級的分級管理模式,在管理重點上,母公司注重現金流量的調控、配置、資本金的投放、對外融資、擔保的管理和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控制;子公司注重的是資金及其物化形式的具體使用,流動資產的核算和管理。通過公司系統上下兩級的財務管理,確保企業財務管理及時、準確和高效運作。
(三)健全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內部財會管理制度
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和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結合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主要可從三方面進行內部建制。
1 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方面
(1)貨幣資金管理和內部調控制度。
有限公司要結合實際,制訂具有本系統特色的現金內控制度和存款、貨幣等價物管理制度。在改制過程中,有限公司更應注重的是企業的現金流量。除對經營性資金按相對數進行控制之外,要求對籌資性、投資性及其他非經營性資金按絕對數控制,實行收支兩條線,專項管理,先審后用。有限公司有責任對公司系統的內部資金進行有效調控,使公司有限的資金發揮最佳的作用。
(2)存貨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要根據各子公司的特點,制訂各類存貨的進出、保管、清理、盤點、報廢、跌價和損壞賠償制度,制訂庫存的結構分析、周轉情況分析以及適應企業特點的核算方法,建立完備的存貨明細賬,使存貨總量安排在經濟實用的水平上。
(3)投資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要根據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的特點,建立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立項審批、投資的方式和期限、投資所得的考核等辦法,重點控制風險大或投機性強的投資項目。同時,公司要建立有價證券的管理制度,包括有價證券的種類、面值、到期日的明細登記,保管責任及轉讓的審批程序和權限。
(4)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要根據有關制度規定和企業實際,編制企業固定資產目錄,建立完善的有關固定資產的增加、減少、折舊、報廢、清理、減值等制度,同時,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折舊率和凈殘值率,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具體核算辦法和管理責任制。
(5)負債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要建立款項借入的預算管理制度,借入資金用途和成本分析制度,嚴格負債款項的登記、歸還及利息計付的財務處理規定,區分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的界限,做到分別核算,規范管理,并可根據有限公司實際,建立對外提供擔保行為的管理制度。
(6)資本金、資本公積、留存收益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要建立資本金的分級管理制度,以及資本公積金的成因登記,核算管理辦法和留存收益的形成、提取、分配及使用辦法,確保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
2 收入、成本、費用及利潤管理
(1)收入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銷售(經營規模)預算和削價報批制度。對賒銷和代銷業務要制訂按時回收款項的具體操作規定,對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也應制訂有關辦法,確保企業收入及時足額入賬。
(2)成本費用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對成本費用實行兩級管理。子公司對其費用成本進行直接管理,母公司實行間接控制。公司要制訂費用支出的預算、報銷審批制度和費用的分攤辦法。公司的費用管理可實行彈性預算和零基預算相結合的原則,對大的費用項目實行專項審批制度,對使用范圍廣、彈性大的費用項目要結合本公司特點制訂相應的管理辦法,從而使費用支出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
(3)利潤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應編制利潤預算,確定各子公司的目標利潤,并且,建立利潤分析制度、考核辦法,進一步明確利潤構成、核算、分成和收繳辦法的具體規定。
3 財務報告分析及其他管理
(1)財務報告管理體系
有限公司除按國家規定編制各類對外的財務會計報表外,應按照企業內部管理的要求,設置有關企業內部報表,公司還需對報表的填報口徑、復核辦法、編報時間、報送單位等作出統一的規定,使公司財務報告體系走向規范化和系列化。
(2)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有限公司應根據企業性質和工作環境,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實行有效的內控管理,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合理設置會計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規定相關工作的授權范圍、權限、程序、責任,建立和完善采購與付款的控制程序,實行重要崗位輪崗制,增加工作透明度。除此之外,公司還需制訂單據流轉規程、對賬管理、稽核、內審制度等。此外,還需制訂以“穩健性”為原則的抗風險機制。
(四)加快以會計電算化、信息網絡化為主要內容的財會現代化管理進程
有限公司在改制過程中應合理配置母公司和子公司兩級電腦硬件,逐步形成公司系統的會計電腦網絡,并對原有財會人員進行電腦操作技術的全員培訓,要求做到財會專業人員持兩證(會計證和電算化合格證)上崗。注意開發適合公司特點的應用軟件,通過運用電腦程序處理公司財務信息和會計資料,達到會計制證、記賬、匯總、檢查、分析、核算、報表生成電腦化,并作為一個系統模塊接口,向產銷信息處理一體化、管理信息網絡化過渡。
(作者單位:上海華聯配送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