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檸檬市場”的產生在于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而資產評估就是盡可能收集市場信息,對標的物進行現值估算,得出最接近于真實價值的建議價格,平衡交易雙方間的信息不對稱,以維護各方合理權益
市場經濟要求通過市場調節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壟斷性競爭取代完全競爭,信息的私有化造成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廣泛存在。因而,市場參與者難以獲得充分的信息,市場的功能不能完全發揮,常出現市場無序、惡性競爭等問題,出現了所謂的“檸檬市場”。
一、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檸檬市場
(一)檸檬市場理論
經濟學家阿克洛夫就市場經濟環境中信息不對稱現象提出了“檸檬市場”理論。在其論文《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和市場機制》中,阿克洛夫指出,當產品的賣方比買方擁有更多產品質量的信息,而同時買方又難以辨識產品的品質時,易導致劣質產品驅逐優質產品,從而使市場上的產品質量持續下降。
該文以舊車市場為例,指出因買賣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賣方清楚舊車的質量和價值,當買方無法通過有效辦法確認舊車的品質時,只能給出其所了解的平均質量下的價格,導致市場競爭的價格機制發生扭曲,由于價格過低,質量好的舊車被擠出了舊車市場,市場上舊車的平均質量下降,買家給出的價格從而更低,市場上最終只剩下劣等舊車,造成“壞車驅逐好車”的逆向選擇現象。
(二)信號傳遞模型
勞動力市場同樣存在“檸檬”現象——有關雇員能力的信息不對稱。經濟學家斯彭斯發現,雇員知道自己的能力,而雇主卻不知道。其論文《勞動力市場信號》和《市場信號:雇傭過程中的信息傳遞》指出,雇員的教育程度可以成為向雇主傳遞雇員能力的信號。基于勞動力市場的研究,斯彭斯建立了斯彭斯模型,也就是信號傳遞模型,即為了解決市場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賣方可通過發出某種信號,顯示自己商品的品質類型,以便讓買方識別。同樣以舊車市場為例,在舊車市場上,舊車賣主在賣車時會提出周全的產品保修計劃,以顯示其舊車質量以及服務品質,從而使市場上的舊車價格與其質量相適應。
(三)信號甄別模型
信息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則通過對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的保險市場、金融市場、信貸市場等的研究,提出了由信息不對稱而引發的逆向選擇問題,并建立了“信息甄別”模型。他和羅思切爾德合作的經典論文《競爭性保險市場的均衡:論不完全信息經濟學》指出,為避免保險市場成為“檸檬市場”,保險公司可以提供適用于高風險客戶與低風險客戶的兩類不同保單——低保險金、低賠付率的保單和高保險金、高賠付率的保單,存在不同風險程度的保險客戶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合同。這樣一來,保險公司就可以通過客戶的自行選擇實現保險市場有效履行率的“分離均衡”。
正如在真實的生活中不存在物理學中完全無摩擦的環境,現實生活中也不存在信息完全對稱的理想經濟環境,即便是在完全自由競爭的環境下,市場主體間對信息的占有程度也是不同的,信息共享不完全都會使得資源無法流向最優配置。“檸檬市場”的不均衡現象只是信息不對稱阻礙市場的典型表現。
二、信息不對稱的解藥——評估
市場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著市場運行,這就需要一種機制,以最小的成本來實現最大效用的信息傳遞,這就催生了評估——收集、傳遞信息的行業。
(一)最優交易價格
市場要實現帕累托最優,就需要處在一個完備信息環境中。斯蒂格利茨和羅思切爾德合作《競爭性保險市場的均衡:論不完全信息經濟學》指出,在不完備信息環境中的市場難以出現極高的經濟效率,即使在不完備信息條件下出現競爭性均衡,也將可能不是帕累托最優。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模型:
P是交易價格,C是信息共享、傳遞的成本,可稱為找尋成本,U是社會總效用,x是信息傳遞、共享的人數。交易價格越高,表明資源流向越需要該資源的買方,社會總效用就越高;而找尋成本的增加對社會總效用有負作用,所以k和j分別是交易價格和找尋成本對社會總效用的轉換系數。
方程①是預期交易價格函數,P= f1(x)=E(x)*p(x),E(x)是問價x人后的最高交易價格,或稱為抽樣x的極值,p(x)則是問價x人后極值接近總體極值的概率。
找尋成本與傳遞人數成正比,方程②是關于x的一個一次線性函數。
對U求導,使U‘=0,求得x0,代入方程①,得到最優交易價格p0,可使社會效用最大化。p0是最接近商品內在價值的最合理的交易價格。
為了找到商品的最優交易價格,市場需要一種機制,用最小的成本來得到這一價格。市場的價格體系正是這樣一種機制,平衡著市場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使賣者了解其產品對社會的價值,使買者了解產品對自身的效用,在動態中維持著市場的均衡。
(二)專業評估機構的產生評估,正是數量為x0的信息收集過程。專業的評估機構由于其專業化,能以最低的成本C( x 0)采集足夠的信息,得到接近商品內在價值的最優交易價格p0.價格體系本身就是一種評估機制,但市場自身的價格體系只是眾多市場主體對同質化的標的物的估價匯總,適用的只是市場上普遍的同質化商品,而對特性不同、效用不同的商品或資產,價格體系則無法自行評估,這就需要專業的評估機構來滿足市場發展的這一需要。
在信息高度不對稱的市場里,市場參與者難以得到充分信息,市場功能是不完善的,交易價格常常遠離最優交易價格p0.這就更需要專業的評估機構對標的物進行現值估算,得出最接近于真實價值的建議價格,平衡交易雙方間的信息不對稱,以維護各方合理的權益。
“評估”不同于“計算”。評估是一種定量分析,但并不是完全客觀和科學的。一方面,它使用許多定量分析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另一方面,它又適用許多主觀估計的數據,帶有一定的主觀估計性質。評估的質量與評估人員的經驗、責任心和專業性有關。專業的評估機構具有專業的從業人員,其評估結果才能接近于最優交易價格。
(三)評估的發展
1.綜合化發展
評 估 的 歷 史 主 要是不動產評估的歷史。
資產評估濃厚的不動產色彩在近20年里得到了很大改變,經濟的發展使得資產類型多樣化,越來越多的行業和市場有了頻繁、大規模的交易,經濟主體都要求充分掌握市場信息,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各方利益,資產評估也擴展到了這些行業,其理論體系也進一步發展完善。不僅不動產評估理論繼續發展,關于機器設備、動產、無形資產、企業整理資產的評估理論也得到了重視并日益發展成熟。隨著管理理論的深入,目前人力資源評估、企業整體價值評估及如何將電子商務更好地在評估業中應用正日益成為各國評估理論研究的新熱點。
2.國際化發展
隨著各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合作的相互依賴滲透,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全世界都已經融入到同一個更大的市場當中,經濟主體經常會進行跨國界交易,信息也需要進行跨國界地共享,資產評估領域內的國際合作空前加強,境外跨國評估項目日益增多。
3.“能力”評估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這里的能力是指企業的獲利能力及人的能力。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開始關注人的價值。雖然高等教育背景可以作為一種信號來區分勞動力市場中人力資源的價值,但這還不夠完善,僅僅只是初步的區分。盡管在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已開始了人力資源理論研究,但還是主要側重于人力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源會計等領域,對人力資源價值評估還尚未形成一套可供操作的理論體系。所以,對人的價值評估將成為今后評估業的重要研究和發展方向。
從企業的獲利能力方面分析,現代企業價值評估是把企業作為一個經營整體并通過預測企業的未來收益,分析和衡量企業的公平市場價值。在當今復雜的市場背景下,企業經營者或投資者對完全信息的獲得更加不易,企業價值評估對于企業管理者、所有者正確分析本企業和相關目標企業的價值和發展前景,作出購并、出售企業等有關資本運營的重大戰略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