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淺議2008年所得稅調整對電子行業外資企業的影響

淺議2008年所得稅調整對電子行業外資企業的影響

一方面,降低稅率會減少逃稅激勵,從而促進稅收征管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電子企業稅收負擔,增強內資電子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從而壯大整個經濟總量

  目前,我國政治形勢穩定,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企業投資和發展環境日臻完善。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新一輪稅制改革基本原則,借鑒國際經驗,制定統一、規范的企業所得稅法,具有重大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2008年所得稅調整,有利于提高電子行業外資企業的質量,能更好地促進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2008年所得稅調整的主要內容

  在“入世”前,我國內外資企業之間的競爭并不激烈。這是因為,外資企業在享受自由進出口權等諸多“超國民待遇”的同時,我國外資法又對外資企業在當地成分和原料進口、外匯平衡、國內銷售以及投資領域等方面進行了諸多限制,使外資企業處于“次國民待遇”的地位。但在“入世”后,特別是在步入WTO的后過渡期,關稅在兩三年內將接近最終減讓水平,非關稅措施即將全面取消,服務市場開放力度迅速增強,將逐步取消外資進入的地域限制、數量限制、股權限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內資企業將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

  為了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在吸引外資的同時,保證民族企業的健康發展,我國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作為下一輪涉外稅收優惠政策調整的重要內容。

  2006年12月24日,旨在將內資企業、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兩法合并”的新企業所得稅法正式提交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進行首次審議,新稅法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為25%.2007年3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正式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企業所得稅法實現了“四個統一”,即內資企業、外資企業適用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統一并適當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和規范稅前扣除辦法與標準、統一并規范稅收優惠政策。這是我國新一輪稅制改革和“十一五”財稅立法的“扛鼎之作”,是我國經濟生活和法治化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新企業所得稅法的發布,標志著我國持續多年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改革工作終于突破堅冰贏得成功,也意味著我國內資企業距離同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新時代已不再遙遠。

  二、2008年所得稅稅法調整的原則

  1.稅負原則

  一是橫向公平,即要求具有相同能力的納稅人必須繳納相同的稅額,不再區分納稅人的資金來源、組織形式、經濟類型等有何不同;二是縱向公平,即具有不同納稅能力的納稅人必須繳納不同的稅額,能力高的多納稅。

  2.適度征稅原則

  該原則要求稅收收入既能滿足國家財政支出的正常需要,又能與國民經濟發展同步協調,并在此基礎上使社會稅收負擔盡量從輕,做到國家取之有度、企業負擔適中。

  3.高效征管原則

  高效征管原則一方面要求稅務機關講究行政管理效率,盡可能節約稅收征管費用,包括節約稅務機關的征管費用和納稅人申報繳納的費用;另一方面要求稅收的額外負擔最小,所謂額外負擔是指由征稅造成的、超過稅收成本以外的經濟損失。

  三、2008年所得稅調整對電子行業外資企業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電子行業外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以直接優惠為主,優惠形式比較單一。一般而言,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階段習慣采用短期效果顯著的直接優惠方式來吸引外商投資,發達國家則青睞有利于增強電子行業外資企業發展后勁、易于體現國家產業政策的間接優惠方式。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日漸提高,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招商引資的政策重點已從單純追求外資數量向著力提升引資質量轉變,更加注重與國家產業政策和區域發展政策的協調。此時,繼續倚重改革初期使用的稅收減免和稅率優惠等簡單的直接優惠方式來吸引發達國家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已經沒有必要了。

  統一內外資電子企業所得稅從短期來看,可能會造成稅收收入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一方面,降低稅率會減少逃稅激勵,從而促進稅收征管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稅率降低有利于降低電子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強內資電子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從而壯大整個經濟總量,稅收收入也會進一步增長。

  1.稅收優惠的過渡

  充分利用外資企業五年過渡期的規定,鼓勵現有外資電子企業利潤轉投資和增資擴股,使外資電子企業在我國進一步做大做強,不斷通過境外上市、跨國并購等形式,吸納國外優質產業資本進入我國。

  為了保證稅收政策的連續性,需要安排適合制度變遷的過渡性措施。體現產業優惠的所得稅政策,可先實施于外資電子企業,然后再過渡到內資電子企業享有同等待遇;原有老電子企業優惠尚未到期的,可繼續享受到期滿為止。

  在內外資電子企業適用的產業優惠政策統一后,對外資電子企業的特殊優惠只保留在對某些特別需要的投資項目上。

  在實際操作中,根據我國現行財務制度和電子企業管理水平,統一后的電子企業所得稅稅基、費用扣除項目和稅前列支標準可向外資電子企業靠攏。如取消計稅工資,取消對公益、救濟性捐贈扣除的限額,工資方面的費用應據實扣除,業務招待費應統一按電子企業銷售額的一定比例計算扣除,減少不必要的地方性稅前扣除項目等。

  對資產的稅務處理,應調整固定資產折舊的稅收政策,統一后的電子企業所得稅制應允許符合條件的所有內資電子企業實行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法,加快固定資產更新,促進電子企業的技術進步。對電子產業應給予風險補償,兩稅合并后的電子企業所得稅應盡量加大對電子產業的稅收優惠力度,變地區優惠、直接優惠為主為產業優惠、間接優惠為主,如設備加速折舊,按一定標準計提的技術開發基金可限額扣除,技術開發費增長抵免應納稅所得額可結轉扣除。這些措施既有利于鼓勵資本投資,又有利于促進電子企業的生產技術進步,并同國際慣例銜接。

  2.實行投資抵免

  投資抵免,是指政府對納稅人在境內的鼓勵性投資項目允許按投資額的多少抵免部分或全部應納所得稅額的一種稅收優惠措施。實行投資抵免是政府鼓勵企業投資、加快電子行業外資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推動產品升級換代、提高電子行業外資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政策措施,是世界各國普遍采取的一種稅收優惠政策。投資抵免的優惠方式與投資額的多少有關,投資越多,抵免越多,具有適用范圍廣、受其他因素影響較小的特點,特別是對于初期投資較大的如基礎設施、能源交通、高新技術等行業的鼓勵效果明顯。應對國家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實行投資稅收抵免,允許電子行業外資企業按資本投資額的一定比例從當年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抵免比例可根據設備的先進程度、投資類型、投資地區而有所區別。從1999年開始,我國開始對技術改造國產設備實施投資抵免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勵電子行業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購買國產設備,采用先進的、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對現有設施、生產工藝條件進行改造,以達到提高電子行業外資企業經濟效益和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促進產品升級換代、擴大出口等目的。

  3.準許費用扣除

  規定特定范圍費用開支的應納稅額扣除,如加拿大規定,科技開發費用可在當期應納稅額中全額扣除。我國從1999年起,電子行業外資企業技術開發費比上年增長10%以上(含10%)的,經稅務機關批準,允許再按技術開發費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

  4.實行財政補貼或補助

  凡對繁榮經濟有重要促進作用的外商投資項目,應該可以從政府得到資金支持。如:珠海市的投資優惠政策規定,市財政每年將安排一定額度的科技三項經費,擇優補助高新區內具有發展前景的高科技成果項目,每年還將增加1000-2000萬元財政撥款,重點支持科技項目的孵化和產業化,引進內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高科技成果項目在珠海實現產業化。

  5.從政策上引導電子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開發型、輕能耗型企業轉變

  吸引外資時,應考慮產業和行業的特點,注重產業結構調整,結合我國自然資源和商貿物流優勢的特點,積極吸引外資投向國家鼓勵扶持的高新技術、環保節能、節水等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開發型、輕能耗型企業轉變。要把吸引大規模的跨國公司來我國投資作為重點,特別是引進世界500強電子企業。大規模電子企業,特別是發達國家的跨國電子公司資金實力雄厚,技術設備先進,研發實力強大,對我國電子技術水平和開發能力的提高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應是今后吸引外資的重點。

  四、結論

  電子行業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改革將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應針對目前電子行業企業所得稅存在的問題,及時實施電子行業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改革。同時,電子行業外資企業所得稅改革必須循序漸進,相機抉擇,使改革帶來的風險和負面效應降到最小。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