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會計2001.8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 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柯文棋
近日,財政部印發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對于規范各單位的內部控制,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護企業資產安全完整,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可靠都將發揮重大作用。本文擬就內部會計控制在實施過程中應重點注意的問題作粗淺探索。
一、內部控制及其作用
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新《會計法》要求,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制度,會計工作中職務分離、重大會計事項決策與執行秩序、財產清查和定期內部審計等。這些要求和規定從本質上講就是要加強內部控制。可見,如何建立和完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僅是當前國企改革的重頭戲,也是貫徹落實新《會計法》的重大舉措。《規范》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務指導上都將發揮巨大作用。筆者認為,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規范管理的作用。由于對內部控制定義的理解偏差和各單位內部具體情況不同,在具體執行新《會計法》的方法和力度方面均會存在一定偏差。本《規范》就如何建立和完善符合現代管理要求的內部組織、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等作了明確,確保各單位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
(二)保護資產安全與完整。《規范》就如何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欺詐、舞弊行為等方面作了要求,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當前正值國有企業轉軌改制的關鍵時期,扼制改制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本《規范》毫無疑問將在這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三)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規范》通過對單位內部各部門和各個崗位以及各項經濟業務,并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的控制,確保會計資料的傳遞加工制作過程的合理性,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四)明確了責任,指明了方向。《規范》明確了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實施負責。并且要求各單位由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門人員具體負責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了內部控制的貫徹實施。同時明確了由縣以上各級財政部門,對各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規范》實施中應重點注意解決的問題
(-)注意強化對單位負責人進行內部控制的宣傳和學習。內部會計控制中的“人文主義”作為構建內部控制機制的作用已越來越多地被企業接受,內部會計控制成敗與否取決于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和行為。而單位負責人對內部會計控制的理解程度,自覺控制意識和行為又是關鍵。單位負責人的業務素質、業務能力和道德品行并不單純只是內部控制的環境因素,而日漸成為內部會計控制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尤其在國有企業,大量的事實證明,單位負責人不注意或不重視本單位內部建立科學、嚴格、有效的內控機制,就極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二)重視對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實務指導。理論上講,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現代管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企業內部必須要建立一套相互制約,相互牽制和相互協調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理論也早已超出早期以核對賬簿、賬簿記錄與財產的一致性以及會計報表數據可靠性為內容的思想范疇,而進入了多元化控制階段。《規范》應該考慮幫助企業解決內部會計控制的實務運用問題,以確保《規范》的順利實施。
(三)重視內部會計控制管理與現行其他法規的協調統一。內部會計控制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活動,涉及面廣,跨越的范圍大,相關的法律法規中多有涉及內部控制問題。《規范》的頒布應當要注意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配合。避免自成體系或相互矛盾,影響《規范》的實施。
(四)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理論與方法的再研究。我國對于內部控制的研究較之于西方發達國家起步晚,目前在學術界形成的觀點和共識也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成果為依據,我國的國情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仍將在“十五”期間得到進一步發展。國有經濟與私有經濟、個體經濟之間有著巨大差異,其管理和控制的出發點、運用的理論和方法、控制效果等方面都存在明顯不同。因此,研究和制訂適合我國國情的內部控制理論與方法,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仍將是“十五”期間的一個重要課題。
(作者單位:福建省供銷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