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摘要:績效預算把市場經濟的一些基本理念融入公共管理之中,有效地降低了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成本,提高了財政支出的效率。本文闡述了科研項目實施績效預算的必要性,提出了實施績效預算的方法。由于實際操作中的一些因素,我國科研項目實施績效預算存在一定的難度,本文對此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科研項目 績效預算 績效評價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公共預算管理的改革浪潮席卷了發達國家,其典型的表現是績效預算在各國的推廣。目前,世界上近50個國家采用了績效預算。所謂績效預算是指政府部門按照其職能進行預算,將政府預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績效基礎上,即干多少事撥多少錢,是一種“產出式”預算管理方式。績效預算的推廣不僅是預算方法的一種改變,而且是整個公共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世界各國對科研項目經費的投入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加,如何通過改革預算管理提高科研投入的產出效率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實施科研項目績效預算管理是一種有效的嘗試。
科研項目實施績效預算的必要性
預算本身并不是最終目的,更多的是充當一種聯系科研項目規劃與科研項目成果績效之間的工具。預算體系在分配資源的基礎上,主要用于衡量與監控各部門的績效,以確保最終實現項目的研究目標。
在科研項目中實施績效預算,可以做到要求人們在編制預算時要以項目績效為依據,更進一步說,就是要把劃撥資金和項目研究要取得的結果聯系起來。又因為績效預算管理通過績效核算手段,可以從資金使用的角度去分別規劃科研項目各個相關部門在每一個階段內可能取得的績效。再者,績效預算是一種示意圖,就是預算資源的使用必須產生某種效益,而這種效益應是社會公眾所需要的,并非簡單地由科研單位認為應該取得的效益。那么把績效預算引入到科研項目預算中后,就可以激勵與推動研究機構更好的進行項目研究。可見,實施績效預算可以做到追蹤問效,促進科技資金投入的產出數量與質量。
科研項目績效預算的實施步驟
對于科研項目實施績效預算,可以學習西方國家的某些做法,并借鑒政府部門實施績效預算的經驗。績效預算管理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管理,要做到事前制定計劃,事中進行績效考核、追蹤問效,事后對項目進行回顧,充分利用績效評價的結果。
科研項目績效預算的實施可以分以下幾個步驟:
(一)申請研究項目
在申請研究科研項目的同時,針對研究項目制定相關的績效預算計劃,制作成申報文本。績效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說明績效目標,提出考核該目標需要的定量標準、價值和比率;確定績效指標,用于考核產出效果,并描述測量績效的科學方法;說明為達到績效目標要采取的工作程序、技巧、技術、人力資源、信息和其它資源等;確定管理者的權限和責任。該科研績效計劃上報給科研項目績效管理部門審查,經專家確定可行之后,貫徹執行。
(二)整理績效考核結果
項目主管部門和財務部門一起對項目預算進行績效考核,對考核結果進行整理,形成績效評價報告。這項工作主要是為了預算計劃的有效實施,達到預算計劃的目標。為了規范績效考核,項目主管部門和財務部門應該共同建立預算項目的績效考核制度,這樣就可以做到對項目跟蹤問效。通過考核要達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兩點:項目執行的結果是否達到預期,在某些方面是否需要改進;決定是否需要增減或維持項目的投入水平。考核要依據績效考核的指標來衡量,應該包括定性和定量兩種指標。考核結果要編寫成書面考核報告,以便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對改善預算項目績效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三)完善績效評價體系
對預算項目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回顧,利用好績效考核報告結果。績效評價的效果如何,主要看評價提供的一些信息是否被采納以及是否應用到了主管部門的決策當中。所以對預算項目執行情況及進展情況進行回顧是十分必要的,在檢查的過程中可以做到:了解評價較好的方面及其原因、評價不好的方面及其原因;意識到以后績效評價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預算評價體系。績效考核報告的結果可以作為以后科研項目預算支出安排的依據,為項目管理者提供更多的預算安排參考,改進科研項目的預算管理。
科研項目實施績效預算的難點
分析國內外績效預算制度的實踐與有關研究成果,筆者認為,我國的科研項目實施績效預算管理在實際操作上仍面臨著許多難題。
現行的會計制度不符合績效預算管理的要求,無法提供具有信度和效度的資料庫來支持績效評估。我國預算會計使用的是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方法,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之間的根本差異在于會計確認的時點不同。而權責發生制可以更準確、全面地反映一定時期內提供產品和服務所耗費的總資源成本。收付實現制的這些缺點使得作為績效預算管理核心的績效評估指標無法獲得客觀的基礎數據,從而影響了績效預算管理的有效性。
績效衡量與預算結合中存在著制度與技術限制的瓶頸問題。由于財務資料與績效資料關聯的復雜性,使得績效衡量依賴于財務資料的正確性和連續性,由于科研單位的工作不像市場上的各種活動那樣具有直接的經濟效益,科研單位活動的范圍往往是那些不能馬上看到社會效益的領域,短期很難見到經濟效益的項目,這使得投入與產出或結果的不確定性很高,無法象企業采用成本效益法來簡單建立一個確切的因果關系。另外,績效衡量對資料需求和信息處理要求非常高,但現行的會計和審計制度尚無法配合。可見,制度的不完善和技術的不成熟成為績效預算的瓶頸。
績效預算是一項綜合性較強、涉及面很廣的工作。在科研項目中實施績效預算,不是單靠哪一個部門的力量所能完成的,這要求財務部門在組織實施績效預算的過程中要注意部門之間的協調。對于績效預算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不可抗拒的因素,應根據實際情況與相關部門一起適當改變有關績效指標,隨機應變,以確保科研項目中績效預算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