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汽車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的核心和精華是成本企劃。成本企劃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在新產品設計之前,根據市場的需求和相關條件制定目標成本,并在開發過程中通過各項管理活動來保證目標成本達成。成本企劃體現了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即成本控制不是始于生產,而是始于新產品企劃階段。
一、成本企劃與傳統的成本管理的區別
成本企劃起源于 20 世紀 60 年代初期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新產品開發和產品更新換代之中。然而,這種管理模式真正成為日本企業戰勝競爭對手、獲取利潤的手段,是在 1973 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之后。石油危機使世界發達國家受到重創,而日本因為采用了成本企劃的管理模式,解決了當時傳統成本管理無法解決的成本驟升的問題,以物美價廉的產品占領市場,成為市場競爭的勝利者。之后,以汽車工業為先導,成本企劃在日本許多行業中得以推廣、發展,成為日本產品占領世界各大市場的有力手段之一。
成本企劃與傳統的成本管理的區別在于:傳統的成本管理方式主要體現為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即一個新產品,首先是設計圖紙,然后進行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提高生產效率等各種手段來達到降低成本、進行成本管理的目的。而成本企劃則突出的是,在一個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中,對其成本在源頭上的控制。
在制定新產品戰略時,就要根據市場需求,設定新產品的目標成本,然后,在產品的企劃階段進行各項成本 ( 如零件成本、制造成本等 ) 的分析,排除各種浪費成本的因素,將成本浪費消滅在產品萌芽階段。比如,為了降低制造成本,在企劃階段就預設出日后批量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條件,對生產的全過程預先進行透徹的分析,使企劃階段預計的制造成本基本就等同于日后制造現場的實際成本。這就等于在產品企劃時就保證了批量生產成本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二、成本企劃的過程
在日本汽車公司一般都設有各類 企劃室 ,這些企劃室圍繞著公司的經營理念,分別從事事業戰略、技術戰略、環境安全戰略、企業形象戰略和地域戰略等方面的研究,并廣泛收集世界相關產品的市場情報信息,仔細分析市場需求,在此基礎上確定出新的產品戰略。產品戰略中包括產品的價格戰略。根據產品的預計售價,成本管理人員按公司的收益計劃、現實的生產環境等條件,制定出合理的目標成本。必須注意的是,這一目標成本不僅要參考當時的汽車成本水平和競爭對手同類產品的成本,而且還要預測到新產品投放市場時競爭對手在成本上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產品壽命周期內的市場變化 。以日本本田公司為例,該公司在開發第七代雅閣時,所設定的成本目標是針對 2002 年投產時及以后 5 年的市場,而非僅以 2000 年的汽車成本為基礎。只有這樣,設定的目標成本才具有市場競爭力 。
目標成本的制定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它是新產品投放市場后成敗的決定因素之一,因此,在日本汽車公司負責成本管理的人員都是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他們在從事成本管理之前,通常要在設計、工程、采購、生產、銷售等部門工作,充分了解各部門的工作流程。這是因為,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現場工作經驗,才能具備極強的發現降低成本新途徑的能力。這一點與中國汽車企業有著很大的不同,國內企業的所謂成本管理人員往往多是由對具體產品接觸不多,對生產現場更是不大涉足的財務人員來充當。
由于產品成本是由多個成本項目構成的,汽車的每一個零件和每一道制造工序都是產品成本的一部分,因此,目標成本制定后必須進行分解,落實到每一個項目上。當然這個成本分解的過程并非憑空想象,而是成本管理人員根據多年積累的數據和經驗,并通過和各關聯專業技術人員共同探討而得出的。
比如,對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的零部件的成本,成本管理人員和產品開發人員就要對產品的構成從零件和功能兩個角度展開分析,對從汽車的發動機到車身上的每一個零件進行分解,設定目標成本,在設計上就要以最小的成本達成所需要的功能。同時,各制造工廠的生產技術人員與成本管理人員還要共同探討現行的制造方式的優劣,通過改善現行的生產技術,引入先進的生產方式來達成最小的制造成本。
目標成本制定和分解后,為了確保其達成,在產品開發過程和制造工廠的生產準備過程中,必須進行預算成本 ( 即預計的實際成本 ) 的跟蹤管理,保證預算成本逼近目標成本。 在日本汽車企業中,例如本田公司,通常要采用評價會的形式進行各方面的跟蹤管理,其中也包括對成本的管理。具體過程如下:在產品開發和生產準備過程中,分階段設立了多個評價會,其中也包括成本評價會。在各階段成本評價會上,成本管理人員總結前一段的工作并對預計的實際成本進行估算 ( 即做出預算成本 ) ,當然,預算成本肯定與目標成本有一定差異,有時甚至較大。那么成本管理人員必須和有關專業技術人員一道詳細分解超出目標成本的部分,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的措施和手段,力求在后面的工作中使預算成本逼近目標成本。
日本企業在新產品投入批量生產后,仍然會持續不斷地進行成本改善活動,其主要方式有:其一,擴大生產能力、提高生產效率;其二,與供應商形成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協助供應商從工藝、品質、人員培訓等各方面進行改善,降低零件成本,進而逐年要求供應商降低供貨價格;其三,通過全員改善提案等活動,強化成本意識,使成本改善貫穿于企業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中。
三、日本汽車企業的成本企劃對我國汽車企業的啟示
日本汽車公司通過良好的成本企劃和成本改善,以價廉物美的汽車產品迅速占領國際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汽車企業應該向這些世界先進的企業學習,實施成本管理創新戰略,只有這樣,才可能在競爭中成長壯大。目前中國的許多汽車合資企業,例如廣州本田公司等,在新產品導入過程中,已經采用了日本本田公司的成本管理模式,雖然還處在學習中,但通過不斷的消化和完善,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于那些尚在成本管理方面進行摸索的企業,應該盡快學習世界先進的成本管理理念并運用到實踐中,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得市場。
2004 年下半年汽車市場風云突變,急速降溫,很多車型滯銷,庫存激增,經銷商和汽車企業不得不掀起了降價風潮。當利潤被市場一層層剝離之后,價格競爭的實質就演化為成本的競爭,汽車的暴利時代也將一去不復返。因此,抓緊修煉內功,不斷地降低成本,將價廉物美的產品提供給消費者才是各個汽車廠家必須選擇的道路。我國主要汽車企業不少是采取粗放經營,并沒有形成嚴格的成本管理體系,要迅速地降低成本,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汽車企業就必須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成本管理經驗,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科學的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