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業即將迎來一場財務計量標準的變革。
“在09年底前消除境外上市公司的境內外會計報表差異。”12月27日,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給出了時間表。
在這場變革中,保費計量將產生重大調整,即投連險和萬能險中投資賬戶收入不再計入原保險保費收入,業內粗略推算,這將令險企保費現有規模縮水30%到50%。
此外,責任準備金的標準也將產生變化,即準評估利率將上調,這意味著同等保費收入水平下,準備金的計提會相應減少,險企的利潤將直接受此影響。
剔除投資險保費
就保險業而言,保費統計與責任準備金既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指標,亦是境內外報表對接的直接與間接問題所在。
上述保監會人士透露,保費統計改革方案已定,如投連與萬能險的收入不計入保費,其懸念之一在于需要對分紅險的保險合同進行重大保險風險測試,若不達標(風險保障標準),其就不能做為保險合同核算,保費也不計為保費。
對此,東方證券分析師王小罡說,分紅險是否計入保費收入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個險、銀保等產品的風險占比各有不同。
另外,保單獲取成本亦將發生變化。該人士表示,新方案規定保單手續費、傭金等不允許攤銷,但境外報表如H股報表通常都會進行攤銷。“這意味著,新規實施之后,保險公司的H股利潤將被攤薄——至少打八折。”業界人士分析。
而境外報表利潤與境內報表利潤之差,還受制于資本市場。資料顯示,中國人壽07年在香港會計準則中所反映出的凈利潤比在中國會計準則下多100億元,高達388.79億元,而中國會計準則下這一數據為281.16億元。然而,股市欠佳的04年、05年,中國人壽在香港會計準則下的凈利潤分別較國內少5.23億和4.14億元。
中國人壽總裁萬峰對此曾解釋,兩個準則差異主要體現在傭金、手續費及營業費用的確認,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計提方法及固定資產評估準則的不同。
“香港會計準則下的凈利潤符合市場預期,而中國會計準則下凈利潤則低于預期。”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分析員周光認為。
而業界人士認為,兩地會計準則的不同在于“投資分類與費用攤銷”,報表利潤的擠壓和釋放取決于資本市場表現及攤銷費用。
放松準備金計提
而責任準備金充足與否事關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通常壽險公司負債的85%以上均為壽險、健康險和年金的準備金,其數量變化動輒影響險企某時期的收入與價值。由此可見,壽險統計口徑的變化勢必又會反過來影響責任準備金的提取。
目前壽險公司國內會計報表中的責任準備金,是根據保監會制定的壽險精算標準列示的,不是按照會計原則進行評估的責任準備金。兩者的差異,不僅僅體現在前者金額通常比后者大,更表現在兩者在評估原則、評估假設和評估方法上完全不同。新的準備金評估標準,標志著保險公司的準備金計提和利潤核算將擺脫現在的精算主導模式,更加注重對保單責任和利潤計量的“客觀真實”,從而使國內保險公司的會計報表在國際上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總體上,實施新規后,險企利潤還是會有所增加。”一位保險專家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按照國內監管標準,責任準備金的提取標準較國際會計準則要高出許多,一旦接軌,將有助于險企緩解責任準備金壓力,真實反映其財務狀況與盈利水平。
該人士舉例,如目前評估利率基本上設定在2.5%,即要求保險公司在利率評估水平為2.5%的情況下,計提準備金;而國際會計準則下,未必是2.5%,可按預期的未來資產回報率計算,其標準相對較高,4%或5%都有可能。
“其實,進入降息通道之后,2.5%的評估利率都未必顯得謹慎,而規定上限為7.5%。”某保險公司總精算師說。
其政策背景是,《中國保監會關于2000年末人身保險責任準備金計算有關要求的通知》規定“1年期以上傳統壽險和健康保險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評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單預定利率,并不得超過年復利7.5%。”而評估利率是保險公司用來計提準備金的標準,評估利率越低,準備金計提越多,反之準備金計提越少。
險企變局
按照吳定富在09年全保會上的表述,此次財務變革的目的在于,引導保險業調整產品結構,增強產品保障功能,科學反映公司業務規模、財務狀況、盈利能力和風險狀況。
上述精算師認為,新會計準則下,利潤表作用已大不如從前,評價一家保險公司業績如何,不能光看利潤,還得看業務價值、經營實力等多個指標,保費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
他所在的保險公司正面臨痛苦的轉型,諸如調整業務結構,改變財務規則等,“財務標準的調整極為復雜,如何做現在還不是很清楚,況且,目前保監會并沒有結論”;他說,“是否受益,也無法定論。”
據理論推算,執行新規將使保費收入縮水30%-50%。中國人壽2007H股年報的保費收入只有內地年報的52%,而平安人壽的這一比例為72%。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教授認為,新規出臺后,真正有影響的估計是中型保險公司,其排名會因此被打亂。他建議調整的最佳時機不妨定為08年年底,從近萬億的保費收入中約“擠出”2000億的水分(非保險合同收入),便于平滑09年保費收入的增速。“否則,08年保費增幅太高,09年的壓力會很大。”
不過,在郝演蘇看來,險企亦無需顧慮太多,監管層不妨同時公布兩個數據——總資產與保費收入,而投連與萬能險的收入與總資產有關,這樣,即便保費收入排名靠后也不一定是壞事,關健在于企業的盈利能力與內涵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