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更好地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加強對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研究已刻不容緩,文章分析了當前在經濟效益審計理論研究領域中必須重點研究并加以解決的幾個緊密相關的問題。
[關鍵詞]經濟效益審計 重要性 必要性 理論研究
經濟效益審計是在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政府支配的公共資源越來越多的背景下,出于對資金使用用途和效果加強監督的要求而產生和發展的。從我國效益審計的實踐看,盡管我國審計組織和機構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經濟效益審計的路子,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效益審計理論和方法。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效益審計的提出與實施,與真正的經濟效益審計還相差甚遠,具體表現在:一是對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經濟效益審計在不斷取得新進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思想認識上的混亂現象,以及由此導致的工作上的種種偏差,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二是就經濟效益審計的方式方法來看,也存在著明顯不足,突出表現是用財務審計的模式開展效益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的法定審計制度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評價和規范體系。三是從效益審計的內容來看,主要以揭露問題為主,從探索經濟效益審計規律,健全經濟效益審計規范角度考慮不夠。四是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研究及其成果缺乏系統性。
一、充分提高對經濟效益審計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一是審計機關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開展對經濟效益審計的宣傳,用國內外典型的案例進行開導;二是審計機關要強化審計信息工作,及時向各級政府反饋經濟發展這各種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特別是審計中發現的國家各項經濟政策在貫徹執行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三是要靠審計部門的努力工作,運用取得的經濟效益成果,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對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視、支持,這是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利保證;四是通過有關媒體廣泛宣傳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和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扭虧增盈工作一道進行宣傳,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五是政府要高度重視經濟效益審計,制定出必要的法規,為全面實行經濟效益審計提供依據。
二、圍繞中心,突出重點,積極穩妥地推進經濟效益審計健康發展
“突出重點,積極穩妥”既是開展審計工作的基本思路,也是實施經濟效益審計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要是經濟效益審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重要性原則
開展經濟效益審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圍繞重點領域、重點部門,突出重點資金、重點項目的審計。為此,在經濟效益審計的實踐中必須結合國有企業缺乏活力、資金沉淀問題突出,公共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現狀,審計組織應重點圍繞經濟體制改革中的熱點與難點問題開展審計。
(二)實效性原則
之所以貫徹實效性原則,主要是由于經濟效益審計本身的局限性決定的。我們知道,審計機關的法定權限和審計手段是有限的,經濟效益審計的任務和力量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對經濟效益審計工作不能單純追求數量,必須把與當前工作相關且容易成為熱點項目的話題作為經濟效益審計的重點,將有限的審計資源用到“刀刃”上,通過在重點領域、重點項目上集中運用一定的審計資源,來提高審計質量,求得實效。
(三)可行性原則
盡管經濟效益審計理想的境界是對被審計單位政策的執行情況和效果進行全面準確的評價,但是這只是審計機關要達到的目標。事實上經濟效益審計的覆蓋面和可操作程度都會受到限制,所以考慮可行性問題,把可能與需要結合起來非常重要。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必須從經濟效益審計的現實條件出發,使經濟效益審計能夠順利實施。對于一些有用而目前審計又有困難的項目,則要通過長期的研究和創造必要的條件,逐步加以解決。
(四)建設性原則
在經濟效益審計中貫徹建議性原則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一是遵循謹慎性原則;二是審計建議應建立在事實清楚、分析透徹的基礎上;三是審計建議要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具有政策上的可操作性,并且符合國家法律和國家的產業政策。
三、不斷總結經驗,加強對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研究
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研究在我國仍然很欠缺,這已成為制約經濟效益審計實踐的一個突出問題。為了更好地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加強對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研究已刻不容緩。這就要求必須狠下工夫,從歷史的、現實的角度對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進行立體的研究。在當前經濟效益審計研究領域下,下列幾個問題與我國經濟效益審計發展緊密相關,必須重點研究并加以解決。
(一)盡快構建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框架
到目前為止,審計理論界尚未構建出一套經濟效益審計自身的所獨有的完整的理論框架和邏輯體系。我國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框架中除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之外,還應該包括經濟效益審計的發展理論。經濟效益審計基礎理論是研究經濟效益審計規律性的理論,這種理論的客觀性最強,一般不受時間限制或限制很少,研究結果表現為一套概念、目標、原則、慣例與方法等,對經濟效益審計實踐不具有人為的強制性;經濟效益審計應用理論是研究經濟效益審計實踐中一些具體性問題的理論,這種理論的客觀性比較強,受時間的限制大,研究結果往往表現為具體的措施、政策或建議,對經濟效益審計實踐以及時的規范;經濟效益審計發展理論是研究經濟效益審計的全局性、方針性和方向性問題的理論,這種理論的主觀性比較強,時間跨度比較大,它是綜合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并結合應用理論,對未來提出比較明確的構想,研究成果表現為長期的重大行動方案。
(二)明確經濟效益審計的學科地位
要討論經濟效益審計的學科地位,首先應討論該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否具有獨立性。之所以有人對經濟效益審計的學科地位產生懷疑,就是對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不能明確把握,只是在管理或審計的概念下理解經濟效益審計的研究對象,而沒有把對學科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進步的認識上升到對審計創新的高度,并在這個高度上去開發和建立經濟效益審計的研究對象。
(三)重視經濟效益審計的研究方法
經濟效益審計的研究方法是我們把握經濟效益審計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和,它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才能正確的認識經濟效益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的研究方法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而思維方法是經濟效益審計研究方法的核心。經濟效益審計研究的思維方法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方法論;第二層次是基本方法;第三層次是具體方法。
(四)強化經濟效益審計的應用研究
經濟效益審計的應用研究既是經濟效益審計理論研究的需要,也是經濟效益審計實踐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需要。經濟效益審計的應用研究具有極廣大的空間和深度,是財務審計所難以比擬的。關注經濟效益審計實踐,根據其研究對象的具體性和特殊性,研究任務和目標的針對性等特點來界定經濟效益審計應用研究的內容,運用實驗研究、創造性的實務研究及案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分析經濟效益審計的實踐對經濟效益審計改革的啟示,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注解和運用經濟效益審計理論,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審計同其他事物一樣,也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機遇,我們一定要摒棄一些不好的習慣,改進經濟效益審計研究方法方式,積極倡導科學精神,著重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大力提倡開展調查研究,切實鼓勵思想創新。只有這樣,我國的經濟效益審計才能在富有前瞻性、多視角、全方位、寬領域的理論研究的推動下,取得更大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