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山東省土壤污染防治中心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
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有關規定,以“制度筑基、數字賦
智、創新驅動”推進內控體系升級,通過系統性制度建設、搭建
智能管理平臺、創新資產管理手段,推動內部控制從“合規管控”
向“價值創造”轉型,為守護齊魯大地土壤安全注入強勁動能。
一、制度筑基,筑牢風險防控之堤
系統性制度建設,為內控體系注入源頭活水,是強化財會監
督、防范化解風險、推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的堅實保障。
一是完善制度,織牢風險防控網。將“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全面
納入制度管控框架,構建“業務論證、合規審查、集體決策”三
級監督網,權責一致,嚴格落實廉政責任,實行“經濟合同、廉
政合同”雙簽制度,將廉政理念貫穿于內控的每一個環節。二是
動態更新,優化流程提效能。緊扣內控風險防控核心,定期開展
內控執行效能評估,建立“制度修訂建議直通車”。例如,及時
修訂政府采購分級審查流程,新增“采購雙審”環節,在一般性
審查基礎上,增設重點性審查。
二、數字賦智,業控融合雙向賦能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構建美麗中國數字
化治理體系,搭建智能化業務管理平臺,實現業控融合“雙向賦
能”,以業務升級驅動內控精細管理,以內控建設規范業務發展
方向。一是數字賦能,提高預算編報精度。“山東省土壤環境管
理信息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土壤平臺”)整合全省土壤污染
地塊調查、風險評估、修復效果評估等全流程數據資源,實現全
省土壤環境管理信息和土地開發利用“一張圖”,量化工作任務,
精準掌握各環節資金需求,助力預算編制精準度提升。二是全程
留痕,提升財會監督效能。土壤平臺能夠隨機抽取專家并做到抽
取留痕,評審意見、報告得分以及評審結果準確上傳,實現評審
費用支出有據可查,全程信息可追溯,保障資金規范使用。三是
實時跟進,高效完成績效目標。土壤平臺動態更新地塊報告評審
完成數量、抽查抽測完成數量等績效指標,直觀反映預算績效目
標完成進度,及時跟進督導,確保高質量完成績效目標,提升內
控風險研判精準度。
三、創新驅動,拓展資產管理路徑
創新資產管理手段,優化資產管理理念,“用”“管”結合,
提升資產價值創造能力,助推內控體系建設新高度。一是激活資
源共享新模式。出臺《山東省土壤污染防治中心儀器設備管理辦
法》,建立“一機一檔”電子臺賬,重塑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儀
器設備跨部門共享共用常態化運行,有效提升資產使用效益。二
是開創多場景應用新模式。創新非現場監管手段,在全省 15 個
土壤污染重點管控地塊安裝視頻監控,設置固定資產銘牌,實時
監控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情況,專人定期巡檢,實現異地資產安全
管理。三是探索協同增效新模式。深挖無人機航測、VR 實景建
模與探地雷達等固定資產使用潛能,協同描繪“空天地”三維構
圖,將資產管理嵌入核心業務發展,打造土壤污染防治特點亮點。
山東省土壤污染防治中心將以“走在前、挑大梁”的擔當持
續深化提升內控效能。我們堅信,以智慧內控體系為盾,以綠色
創新機制為矛,以更高標準打好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
攻堅戰,定能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東貢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