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和重要保障,涉及面廣、類型多樣、情況復雜。山東曲阜由市財政局牽頭,群策群力,積極落實上級財政部門關于加強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和會計核算的決策部署,筑牢根基,夯實會計基礎;建章立制,健全管理機制;用好盤活,提高資產績效,多措并舉推動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各項工作提質增效。
一、夯實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會計核算基礎
(一)增強意識、提升本領,多措并舉提升單位會計人員專業素質。
會計人員是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會計核算的重要支撐,曲阜市財政局堅持抓住“管隊伍”這個牛鼻子,多措并舉提升單位會計人員專業素質。一是培養對象上注重點面結合,一方面確保橫向到邊,2024年6月舉辦的全市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素質提升培訓班,覆蓋各鎮(街)、市直各部門會計骨干及財政局年輕干部;另一方面,積極組織轄區內符合條件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負責人或業務骨干參加濟寧市行政事業類高端會計人才培養班人員選拔,我市6名會計人員成功入選,抓住“關鍵少數”,發揮領頭雁作用。二是培訓內容上注重統籌兼顧,培訓內容不局限于會計準則制度,還包括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務操作、預算管理、財務合規管理等各方面內容。三是培訓方式上靈活多樣,既舉辦線下集中培訓班,也成功舉辦2024年度曲阜市行政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綜合能力提升網絡專題培訓班,還于6-7月開展財會監督專項檢查,以問題整改提高會計人員合規意識和業務水平。
(二)業務為基、業財融合,以業務底數核查財務資產家底。
摸清“財務家底”的前提是摸清“業務家底”,曲阜市財政局群策群力,以實物底數核查財務資產家底。一是在工作機制上加強協調,在財政局內部實現會計、資產、監督科室合署辦公,打通會計管理、資產管理、監督評價環節;加強與預算科室的聯系,改變各自為陣的工作局面;在會同部門開展工作時同步召集業務和財務部門,讓會計人員懂業務,業務人員有財務意識。二是致力打通業務模塊和財務模塊的信息交互,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實現道路信息、圖譜、資產信息逐一對應,并嘗試在市政基礎設施領域予以推廣;在文物資源管理領域,以《政府會計準則第11號——文物資源》及應用指南實施和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為契機,力爭將普查成果轉化為入賬成果。
截至目前,實物信息盤查有序開展,取得初步成效。一是交通基礎設施已完成全部清查并實現動態維護。截至2024年10月,已清查登記本級及以下管理維護的公路1282條、里程1429.41公里,實現逐條公路建立實務檔案,建成公路動態“一張圖”,并實現全部入賬,資產原值共計24.4億元。二是市政基礎設施初步摸清業務底數。截至目前,全市市政道路263.73公里,面積593.47萬平方米;橋梁32座;路燈2.28萬盞;地下綜合管廊4.31公里;排水管網420.59公里;城區綠地面積1328.14公頃;公園25個;綠道83.47公里;生活垃圾轉運站12座;公廁46座。推動市政交通設施、供排水設施等分類入賬,截至2023年末已入賬資產原值28.91億元。三是文物資源實物普查工作有序開展。曲阜市作為全國13個“四普”試點區縣之一,已于2024年3月完成下轄尼山鎮古建筑試點普查,共核查古建筑28處,其中復查古建筑24處,新發現古建筑4處。截至目前,已完成12個鎮街的外業實地調查工作,累計普查各類文物961處,其中復查文物819處(復查率100%),新發現文物142處。2025-2026年將依法認定、登記并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同步推進文物資源入賬工作。
(三)追根溯源、逐一核查,以基本建設支出追蹤資產入賬。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投資多以基本建設的形式開展,曲阜市財政局精心組織,逐一排查,推進存量項目及時轉固和有效利用。自2024年4月起,市財政局組織自規局、水務局、住建局、交運局、農業局等五部門填報2006-2023年期間、合同價在100萬元以上的“政府投資項目統計表”,累計匯總已完工項目244個,項目預算金額合計78.53億元。
下一步將加強指導,加快辦理竣工決算,對尚不具備竣工財務決算條件的項目,推動要求各單位依據基本項目有關規定及時、完整登卡入賬。
二、健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機制
(一)管理鏈條延伸,覆蓋資產管理全生命周期。
逐步扭轉會計和資產管理的“后端思維”,參與到資產前期配置和后續管理、處置過程中。一方面,資產管理科和績效評價中心在政府投資項目財政評審環節提前介入,立項時即實現“掛號登記”,以便于后期在交付使用、竣工決算等關鍵節點時有清單可追溯,動態跟蹤,確保資產登卡建賬應入盡入。另一方面,與單位非稅收入管理部門形成聯動,后續資產市場化運營、處置等環節中取得收入的,確保及時、完整納入財政非稅收入賬戶。截至目前已針對資產處置收入、涉案財物管理、長期掛賬借款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二)集中統一托管,定期核實資產配置動態。
為實現存量資產的動態化管理,曲阜市財政局借鑒學習山東省屬資產運營公司的先進經驗,成立曲阜市財金資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開展存量資產集中統一運營管理,該做法被山東省財政廳列入全省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典型案例。一是摸底經營性和閑置行政事業性資產底數。截至目前共梳理出全市范圍內經營性房屋及土地資產55處,其中房屋面積5.7萬平方米,土地面積15.3萬平方米,養殖水面1處,涉及單位32家,租賃點位97個。二是在不改變資產權屬的前提下實現集中統一托管。截至2024年12月底,25家單位經營性和閑置資產全部完成運營權移交協議簽訂,逐步由資產運營公司接收運營,后續實現動態更新。三是梳理資產使用情況。對各項移交的資產建立使用情況臺賬,明確出租資產租期、占用資產清退計劃、空置資產情況,為后續資產盤活夯實基礎。
(三)數字財政發力,支撐資產治理水平提升。
曲阜市財政局支持市大數據中心集中力量辦大事,統一建設“集約化、一體化”建設數據支撐平臺。一方面,集中管理各部門信息系統,統一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已實現大數據中心、住建局、統計局、司法局、教體局、財政局、檔案館等17個單位上云,承載政務網辦公系統、安全態勢感知系統、曲阜市智慧城市指揮系統、大數據融合視頻平臺、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臺、視頻賦能平臺、曲阜市實景三維系統、智慧社區、智慧路燈平臺、數智鎮街平臺、和美鄉村平臺等29個應用系統。另一方面,探索實現財政資產系統信息與業務系統信息銜接,實現資產、會計信息實物化、條目化、可視化。
三、提高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績效
在現階段財政收入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曲阜市財政局分別從節支、保收、增收角度提高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績效。
(一)服務中心,管好增量資產。
堅決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嚴把增量資產配置關。曲阜市財政局從財政評審破題,建立存量資產與新增資產配置的掛鉤機制,嚴控增量,對涉及資產購置的項目從嚴審核,能夠調劑使用的資產不得在項目中新增資產,超標準、超數量配置的資產一律不予審批。特別是在信息化項目建設方面,在財政評審階段會同大數據中心嚴控服務器、智慧屏重復建設,防止因數字經濟一哄而上,造成財政資金的低效使用。根據《曲阜市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市大數據中心統籌全市信息化項目建設,負責全市政務信息化項目的規劃、審核、立項、驗收、評價和全生命周期備案管理。
(二)物盡其用,盤活閑置資產。
提升資產盤活利用效率,做好存量資產利用文章。一是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體系。陸續出臺了《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國有資產處置管理的通知》、《曲阜市財政局關于印發〈曲阜市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經營權統一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曲阜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等文件,規范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處置管理和盤活利用。二是推進資產調劑共享,積極發揮公物倉作用,組織開展低效、閑置資產跨部門調劑使用。對無法滿足單位使用功能的計算機、打印機等設備,篩選出狀況較好的部分,統一納入公物倉管理,供學校、公立醫院及大型會議活動等調劑使用。三是加強資產出租和處置收入管理。將不具備納入公物倉條件的辦公設備,統一規范報廢處置,處置收入納入財政非稅收入管理。將摸底掌握的出租房屋建筑物清單推送給相關科室,實現信息共享,共同監督單位租金上繳非稅;對承租方欠繳租金的資產,多次協調部門單位進行催繳,明確催繳措施及計劃清繳時限,定期調度工作進展。
(三)突出特色,讓文物活起來。
發揮當地文化資源稟賦,打好文旅資源發掘利用牌。以古樹名木為試點,通過數據資產盤活古樹資源,會同文物局、大數據中心,借助屬地高校科研力量和中介機構專業服務,已建成集數據采集、三維建模、智能監測、互動展示、科研分析、古樹認領及在線交易于一體的綜合性數字平臺。涵蓋曲阜市主要古樹名木2萬余棵,正在著手開發可視化交互平臺。后續將推動交互平臺上線,力爭把曲阜古樹名木打造成精品IP,開展古樹數據資源旅游導覽、文化宣傳、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市場化運營,并按照數據資產管理有關要求推進入表工作。
下一步,將總結古樹數字化利用經驗,以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為契機,結合文物數字化保護相關項目,推進數字三孔建設與推廣;與屬地博物館聯動,推動70余萬件館藏文物數字化利用,讓文物真正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