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第一章 企業戰略與財務戰略
第01講 考情分析及知識體系
考情分析
難易程度:●●○ 分值范圍:9分左右
本章主要考核的內容包括戰略分析、戰略實施模式、管理控制程序和模式、企業總體戰略的類型與選擇、經營戰略的類型與選擇、業務組合管理模型、財務戰略的分類(從資本籌措和使用特征角度劃分)與選擇、融資戰略的類型、投資戰略與分配戰略等。
具體知識點考核情況如下表所示:
知識點 考核角度與年份
企業戰略管理內涵 戰略目標體系(2023)
戰略分析 宏觀環境分析(2021)、宏觀環境分析與行業環境分析(2022)、內部環境分析(價值鏈分析中輔助活動)(2023)
戰略實施 實施模式(指揮型)(2023)
戰略控制 控制模式(評價控制和激勵控制)(2022)
企業總體戰略 成長型戰略類型(2013、2015、2018、2020、2022、2023、2024)、穩定型戰略(2024)收縮型戰略(2017、2023)
經營戰略 差異化戰略實施條件(2019)、成本領先戰略(2024)、波士頓矩陣(2017、2021、2023、2024)、SWOT模型(2017、2020、2024)
財務戰略 內部融資戰略識別(2014)、股權融資戰略和銷售資產融資戰略(2016)、擴張型和穩健型財務戰略類型(2019、2021)、股利分配戰略(2024)
知識體系
第02講 企業戰略管理要素、體系與程序
【考點】戰略與企業戰略管理的內涵
(一)戰略的內涵★
戰略是一種從全局考慮和謀劃,以實現全局目標的計劃和謀略。戰略的特征包括:
特征 相關說明
全局性 戰略是根據全局發展的需要制定的,追求整體效果,因而是一種整體的全局性的決策
長遠性 戰略的著眼點是未來,是為了謀求未來的長遠發展和長遠利益
指導性 戰略是一種概括性和指導性的規定,是指導行動的綱領
應變性 戰略必須建立在對內外環境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是預先的計劃與突發應變的組合
競爭性 戰略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在競爭中戰勝對手,是針對競爭對手制定的,具有直接的競爭性
風險性 戰略著眼于未來,而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ǘ┢髽I戰略管理的內涵★
1.企業戰略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 企業戰略是指企業為了實現長期的生存和高質量發展,在綜合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作出的一系列帶有全局性和長遠性的謀劃
作用 (1)戰略不僅決定企業業務活動的框架并對協調活動提供指導,而且使企業能夠應對并影響不斷變化的環境
(2)戰略將企業偏愛的環境和它希望成為的組織類型結合起來,戰略具有預先性和反應性
2.企業戰略管理的概念和原則
(1)企業戰略管理的概念
企業戰略管理是在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選擇和制定達到企業目標的有效戰略,并將戰略付諸實施、控制和評價的一個動態管理過程。
(2)企業戰略管理遵循的原則
原則 相關說明
目標可行性原則 戰略目標的設定,一是具有前瞻性,且通過一定努力可以實現;二是具有挑戰性,并能夠使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有效銜接
資源匹配原則 企業應根據各業務部門戰略目標的匹配程度,進行相應資源配置
責任落實原則 企業應將戰略目標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中心和責任人,構成不同層級彼此相連的戰略目標責任體系
協同管理原則 企業應以實現戰略目標為核心,考慮不同責任中心業務目標之間的有效協同,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管理,有效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ㄈ┢髽I戰略管理的要素、體系與程序★
1.企業戰略管理要素
要素 相關說明
經營范圍 經營范圍指的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領域,在設計時需要考慮目前所處的經營領域,以及未來進入何種經營領域,以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所需的發展空間
增長向量 按照產品與市場組合的方式的不同,增長向量分為市場滲透、新產品開發、市場開發和多種經營。在明確產品與市場領域基礎上,確定企業經營活動應該遵循的發展方向,如在現有產品市場進行擴張,還是開發新產品?在新的市場開發現有產品,還是在新的市場開發新的產品?
競爭優勢 明確企業在產品和市場領域成長中的優勢與條件,認識并利用企業的競爭優勢
協同作用 企業應該從現有產品和市場領域向新的產品和市場領域拓展時取得“1+1>2”效果,協同作用可表現為戰略協同、業務協同、財務協同、文化協同等
2.企業戰略管理體系
層次 相關說明
企業總體戰略 (1)戰略制定:公司董事會制定,是企業最高決策層指導和控制企業的行動綱領,也稱公司層戰略
(2)戰略類型:成長型戰略、穩定型戰略和收縮型戰略
經營戰略 (1)戰略制定:在公司戰略的指導下,各戰略業務單位所制定的部門戰略,如針對特定產品、客戶、市場或地理區域作出的戰略決策,也稱業務單位戰略、競爭戰略、事業部戰略
(2)戰略類型: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
職能戰略 (1)戰略制定:企業各職能部門為了實施和支持公司戰略和經營戰略,根據其特定管理職能制定的戰略。重點是提高企業資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2)戰略類型:涉及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領域,如研究與開發戰略、生產戰略、人力資源戰略、市場營銷戰略等
3.戰略管理程序
程序 相關說明
戰略分析 (1)目的:是整個戰略管理過程的起點。目的是評價影響企業目前和今后發展的關鍵因素
(2)內容:戰略分析包括外部環境分析和內部環境分析。外部環境分析包括宏觀環境分析、行業環境分析和經營環境分析。內部環境分析包括企業資源分析、企業能力分析、核心競爭力分析、價值鏈分析、戰略地圖分析等
戰略制定 在戰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戰略制定涉及多方面的選擇,包括公司總體戰略選擇、經營戰略選擇和職能戰略選擇;也包括內部發展戰略選擇、并購戰略選擇、聯合發展與戰略聯盟選擇和國際化戰略選擇等。
(1)概念:戰略制定,也稱戰略目標設定或戰略規劃,是指企業根據戰略分析的結果,合理界定企業的使命和愿景,并將使命和愿景轉化為企業戰略目標
(2)設定戰略目標:一是各部門都需要設定戰略目標,并將其具體化為一套財務關鍵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預測值;二是設定的各關鍵指標的目標值應該與本企業可利用資源匹配,并有利于執行人更加積極有效的實現既定戰略目標
戰略實施 (1)概念:即戰略落地,是指將企業戰略目標變成現實的管理過程
(2)具體過程:一是企業戰略目標在高層達成一致后,應該向中下層傳達,并在各項工作中分解、落實;二是應加強執行反饋,及時修正偏差,確保戰略目標實現
戰略控制 (1)概念:戰略控制是指應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等,將戰略實施的關鍵業務流程化,融入現有的戰略管理體系中
(2)內容:包括對戰略制定和戰略實施等的全方位控制
戰略
評價 (1)概念:戰略評價是指企業通過檢測戰略實施進展,評價戰略執行效果,審視戰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不斷修正戰略舉措,以實現預期戰略目標
(2)評價內容:包括戰略是否適應環境變化,是否有效配置資源,戰略實施進度是否恰當,以及戰略涉及的風險是否可以接受等,本質上屬于戰略控制的一種手段
戰略
調整 (1)概念:戰略調整是指根據企業情況的發展變化和戰略評價的結果,參照實際營運事實、營運環境和戰略執行情況等,對所制定的戰略及時進行調整,以保證戰略對企業管理活動的有效指導
(2)調整內容:包括對企業的愿景、發展方向、戰略目標及其戰略舉措等
(3)調整目的:保持和增強企業的戰略競爭力。如果企業具備戰略競爭力,實施戰略會給顧客帶來更多價值,給企業帶來超額利潤,形成競爭優勢。所謂超額利潤是指一項投資所獲得的超過投資者預期從其他相同風險投資項目獲得的利潤。不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至多只能獲得平均利潤
第03講 企業愿景、使命和戰略目標
(四)企業愿景、使命和戰略目標★
1.愿景
概念 企業愿景是指為企業所描述的未來發展的理想化定位和生動性藍圖,體現企業永恒的追求。解決的問題是“我們要成為什么”,反映了管理者對企業與業務的期望,旨在為企業未來定位
作用 企業愿景可以展示未來發展方向和結果,激發員工斗志,形成強大合力,為實現戰略目標奠定基礎。
2.使命
概念 使命是指一個企業區別于類似企業的持久性目的,它反映了一個組織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價值。解決的問題是“我們的企業為什么要存在以及我們的業務是什么”
作用 使命能夠為企業確定一個始終貫穿各項業務的共同主線,建立起相對穩定的經營主題,為企業進行資源配置、目標開發以及其他活動的管理提供依據
特征 企業使命由高級管理層制定,表述是“需求導向”而非“產品導向”。從立足需求特別是創造需求來概括企業存在的目的,使企業圍繞不斷發展的需求開發出更多更好的產品或服務。企業使命是指向企業外部的而不是指向企業內部
3.戰略目標
概念 戰略目標是企業愿景與使命的具體化。戰略目標反映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經營活動的方向和所要達到的水平。與企業使命不同的是,戰略目標要有具體的數量特征和時間界限。戰略目標是企業制定戰略的基本依據和出發點,是戰略實施的指導方針和戰略控制的評價標準
戰略目標體系 企業戰略目標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經濟目標,又包括非經濟目標;既包括定量目標,又包括定性目標,具體包括:
(1)盈利目標:利潤額、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投資報酬率、每股收益等
(2)產品目標:品種、價格、產量、質量、產品銷售額、產品盈利能力、產品技術含量、新產品研發周期等
(3)市場競爭目標:銷售總額、市場占有率、競爭位次、市場覆蓋率、企業技術水平、市場開拓、市場滲透、產品形象和企業形象等
(4)發展目標:企業的規模、知名度、資產總額、技術創新、勞動生產率、產品結構調整等
(5)職工發展目標:職工學習與成長、員工保持率、員工滿意率、薪酬福利等。
(6)社會責任目標: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推動社會進步與和諧等
【提示】企業戰略的基本目標是獲得戰略競爭力和超額利潤,衡量不同企業的競爭優勢時,可以利用關鍵績效指標、平衡計分卡、經濟增加值等企業績效管理方法。
第04講 宏觀環境分析
【考點】戰略分析
(一)外部環境分析——機遇與威脅分析
1.宏觀環境分析(PESTEL分析)★★★
(1)宏觀環境分析的目的
即確定宏觀環境中影響行業和企業的關鍵因素,預測這些關鍵因素未來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企業影響的程度和性質、機遇(即積極影響)與威脅(即消極影響)。
(2)宏觀環境分析中的關鍵因素
關鍵因素 相關說明
政治環境因素(Politic) 社會制度、政府政策、政治團體和政治形勢、國際上的貿易壁壘、雙邊關系等
經濟環境因素(Economic) 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及其調整)、經濟增長率、財政與貨幣政策、能源與運輸成本;消費傾向與可支配收入、失業率、通貨膨脹與緊縮、利率、匯率等
社會環境因素(Social) 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會價值觀與習俗、消費習慣、文化傳統、人口、交通、基礎設施;大量農民進城務工、人口老齡化、自我價值實現愿望強烈、城市集群和新型城鎮化、放開三胎生育政策等
技術環境因素(Technological) 創新機制、科技投入、技術總體水平、技術轉移及技術換代速度、競爭對手的研發投入、社會技術人才的素質水平和待遇等
生態環境因素(Environmental) 各種自然資源和綠色環保問題,如水資源、土地資源、污染等
法律環境因素(Legal) 法律限制或立法的變化,如國家或地方法律規范、國家司法、行政執法狀況等
【案例分析】甲國B地區的相關基礎設施和技術水平比較落后,自來水水質在短期內還不能達到規定的標準,嚴重影響到居民的健康生活。近年來,國民追求健康和高品質生活的愿望不斷提高。通過對上述情況的分析,B地政府擬采用PPP模式提升當地水質,甲公司與當地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擬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水資源凈化技術與設備。
要求:根據案例材料,體現了宏觀環境分析中的哪些關鍵要素。
『正確答案』
(1)技術環境因素。B地區相關設施和技術水平落后,自來水水質短期內還不能達到標準。引進先進的水資源凈化技術與設備
(2)社會環境因素。國民追求健康和高品質生活的愿望不斷提高。
『提示』題目中不要求寫理由的,可以不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