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第一節戰略管理概述
一、戰略與企業戰略管理的內涵
(一)戰略內涵
“戰略”一詞來源于軍事,意為作戰的謀略,后來逐漸被引申至政治和經濟等領域。 戰略是一種從全局考慮和謀劃,以實現全局目標的計劃和策略。 一般而言,戰略具有以 下特征:(1)全局性。戰略是根據全局發展的需要制定的,它所追求的是整體效果,因 而是一種整體的全局性的決策。(2)長遠性。戰略的著眼點是未來,是為了謀求未來的 長遠發展和長遠利益。(3)指導性。戰略是一種概括性和指導性的規定,是指導行動的
高級會計實務
綱領。(4)應變性。戰略必須建立在對內外環境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是預先的計劃和突 發應變的組合。(5)競爭性。戰略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在競爭中戰勝對手,是針對競爭對 手制定的,具有直接的競爭性。(6)風險性。戰略著眼于未來,但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從而導致戰略方案帶有一定的風險
企業戰略是戰略在企業這一特定領域的具體應用。企業戰略是指企業為了實現長期 生存和高質量發展,在綜合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作出的一系列帶有全 局性和長遠性的謀劃。戰略對于企業的成功越來越重要,沒有戰略的企業,就像一艘沒 有舵的船,只會在原地打轉,不知向何處航行。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企業外部環 境的變化日益加快,戰略不僅決定企業業務活動的框架并對協調活動提供指導,而且使 企業能夠應對并影響不斷變化的環境;戰略將企業偏愛的環境與它希望成為的組織類型 結合起來,戰略既是預先性的,又是反應性的。
目標責任體系。 4.協同管理原則。
企業應以實現戰略目標為核心,考慮不同責任中心業務目標之間的有效協同,加強 各部門之間的協同管理,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率,達到預期效果。
(三)企業戰略管理要素、體系與程序 1.企業戰略管理要素。
(1)經營范圍。經營范圍指的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領域,在設計時需要考慮 目前所處的經營領域,以及未來進入何種經營領域,以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所需的發展 空 間 。
(2)增長向量。按照產品與市場組合的方式的不同,增長向量分為市場滲透、產品 開發、市場開發和多種經營四種。在明確產品與市場領域的基礎上,企業經營活動應遵 循什么方向發展成為第二個戰略管理要素。例如,是在現有產品市場進行擴張,還是開 發新產品?是在新的市場開發現有產品,還是在新的市場開發新的產品?
第一章企業戰略與財務戰略
(3)競爭優勢。明確企業在產品與市場領域成長發展中的優勢與條件,既要正確認 識企業的競爭優勢,又要充分利用企業的競爭優勢。
(4)協同作用。企業應在從現有產品與市場領域向新的產品與市場領域拓展時取得 “1+1>2”的效果。協同作用可表現在各個方面,如戰略協同、業務協同、財務協同、
文化協同等。
著名的管理學家伊戈爾 ·安索夫指出,戰略就是將企業活動與這四個要素連接起來 的決策規劃。
2. 企業戰略管理體系。
企業戰略管理體系可以細分為企業總體戰略、經營戰略和職能戰略三個層次。
企業總體戰略,也稱公司層戰略,它是企業最高決策層指導和控制企業的行動綱領。 一般由公司董事會制定。企業總體戰略通常可分為成長型戰略、穩定型戰略和收縮型戰略。
經營戰略,也稱業務單位戰略、競爭戰略、事業部戰略,是指在公司戰略指導下, 各戰略業務單位所制定的部門戰略,包括對特定產品、市場、客戶或地理區域作出戰略 決策。經營戰略通常包括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
職能戰略是指為實施和支持公司戰略及經營戰略,企業根據特定管理職能制定的戰 略。企業職能戰略的重點是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它由一系列詳細的方 案和計劃構成,涉及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領域,如研究與開發戰略、生產戰略、人力資 源戰略、市場營銷戰略等。
3.戰略管理程序。
戰略管理程序,也稱戰略管理應用程序,是指導企業應用戰略管理工具、方法的具 體程序。戰略管理程序一般包括戰略分析、戰略制定、戰略實施、戰略控制、戰略評價 和戰略調整等。
戰略分析是整個戰略管理過程的起點,對于企業制定何種戰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目的在于評價影響企業目前和今后發展的關鍵因素。戰略分析包括外部環境分析 和內部環境分析。外部環境分析包括宏觀環境分析、行業環境分析和經營環境分析。內 部環境分析包括企業資源分析、企業能力分析、核心競爭力分析和價值鏈分析等。
在戰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戰略制定涉及多方面的選擇。戰略選擇就是根據企業不同 類型的戰略特點,結合公司戰略管理要素進行的選擇。如公司總體戰略選擇、經營戰略 選擇、職能戰略選擇;還有內部發展戰略選擇、并購戰略選擇、聯合發展與戰略聯盟選 擇和國際化戰略選擇等。
戰略制定,也稱戰略目標設定或戰略規劃,是指企業根據戰略分析結果,合理界定 企業的使命和愿景,并將使命和愿景轉化為戰略目標。企業設定戰略目標時, 一方面, 各部門都需要設定戰略目標,并將其具體化為一套財務關鍵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預測值; 另一方面,設定的各關鍵指標的目標值,應與本企業的可利用資源相匹配,并有利于執 行人更加積極有效地實現既定戰略目標。
戰略實施,也稱戰略落地,是指將企業戰略目標變成現實的管理過程。戰略目標在 企業高層達成一致后,應向中下層傳導,并在各項工作中得以分解、落實;同時,應加
高級會計實務
強執行反饋,及時修正戰略執行偏差,以確保實現戰略目標。
戰略控制是指應用管理會計的工具、方法等,將戰略實施的關鍵業務流程化,融人 企業現有的戰略管理體系中,包括對戰略制定、戰略實施等方面的全方位控制。
戰略評價是指企業通過檢測戰略實施的進展,評價戰略執行效果,審視戰略的科學 性和有效性,不斷修正戰略舉措,以實現預期戰略目標。戰略評價內容有:戰略是否適 應環境變化,是否有效配置資源,戰略實施進度是否恰當,以及戰略涉及的風險是否可 以接受等。戰略評價在本質上是戰略控制的一種手段。
戰略調整是指根據企業情況的發展變化和戰略評價結果,即參照實際營運事實、營 運環境和戰略執行情況等,對所制定的戰略進行及時調整,以保證戰略對企業管理活動 的有效指導。戰略調整一般包括對企業的愿景、發展方向、戰略目標及其戰略舉措等的 調整。通過戰略調整,保持和增強戰略競爭力。當企業具有戰略競爭力時,其戰略實施 會給顧客帶來更多價值,給企業帶來超額利潤,進而形成競爭優勢。超額利潤是指一項 投資所獲得的超過投資者預期從其他相同風險投資項目獲得的利潤。對于那些不具備競 爭優勢的企業而言,至多只能獲得平均利潤。從長期看,如果企業連平均利潤都無法獲 得,那么,經營業績必然會下滑,最終導致經營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