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984年12月煙草公司組建以來,基層煙草站的煙葉購進入賬,普遍源沿了供銷社系統的傳統會計核算通病,普遍采取用“付款匯總表”替代商品驗收單做法,其不能準確地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財務通則》和企業財務會計制度要求,及時、真實和有效地反映和監督發生的經濟業務活動。
此舉在理論上存在技術錯誤。
普遍采取用“付款匯總表”替代商品驗收單,直接借記庫存商品,貸記相應的銀行存款或現金等科目。此舉不符合產品購進計價入賬的一般原則,因為,煙葉收購與付款往往在時間上并不完全同步,實際情況是,當天收購了多少金額并不一定會付出多少金額。既然存在時間上的應付未付煙葉款差額,就應該在“應付帳款——煙農煙葉款”這一負債科目中反映,“應付帳款”科目,借方表示減少,貸方表示增加,余額一般在貸方。
此舉在實踐工作中存在漏洞。
在計算機尚未普及的90年代初中期,特別是采用傳統計算工具的90年代前,管理和監督上存在諸多漏洞和隱患。如:湖南省永興縣供銷社系統1985年前,農副產品收購同樣不是由實物負責人根據第一聯的存根聯匯總制作驗收單,而是根據第二聯的收購付款小票聯由出納員匯總后即所謂的“付款匯總表”替代驗收單增加庫存商品。供銷與煙草的以下兩個典型案例足以說明其核算和管理上的弊病。80年代初,永興縣大布江供銷社千沖收購部蓋有印章的收購發票被盜3張,兩次開出并領取品名為山蒼籽油的收購發票款虛增庫存商品共計6000余元,三年后偷盜者因案中案才暴露;又如:煙草站長無意間發現煙葉票據計算錯誤。1996年,某鄉政府收集煙農付款票據向煙站統一結帳,站部煙葉票據復核員計算匯總時,將C3F260公斤誤匯總為2600公斤,差錯金額達2.8萬余元。事隔將近兩個月,站長在召集收購員通報收購進度和等級結構時才偶然發現這一錯誤。
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為了解決這一所謂的難題,防止會計信息失真,途徑是實現“雙控”或“雙牽制”的應付帳款平行記帳備抵法。正確的操作是,按照煙葉收購點司磅員(倉庫保管員)、開票員、主驗級員或點長“三員”簽字確認的驗收單(該驗收單可用微機中的電腦匯總替代,但必須簽字確認),“借:庫存商品;貸:應付帳款”,同時申報煙葉特產稅“借:庫存商品;貸:應交稅金”,此可稱其為“一控”。煙站報帳會計報來的“付款匯總表”經縣級公司復核確認后,再備抵“應付帳款”,即“借:應付帳款;貸:銀行存款等”,此可稱其為“二控”。
實現“雙控”或“雙牽制”的應付帳款平行記帳備抵法,其主要意義有以下幾點:
第一,當“應付帳款”不平衡出現月末貸方余額時,受“付款未達帳”影響,可迅速反映有多少具體數額的應付未付煙農款項,以及隨時掌握付款結帳的進度,防止煙葉收購站(點)付款員蓄意有款不付而“打白條”的現象發生;出現年末貸方余額時,主要是煙農票據丟失或洗衣服時票據不小心被清洗掉,造成跨年度未結帳或有源無主的溢余賬(如果出現有源無主的溢余賬,在一定會計期間應轉入“營業外收入”)。同時,此舉有了計算經營能力范疇的應付帳款——煙農煙葉款周轉天數依據,其周轉天數=(應付煙農煙葉款期初余值+應付煙農煙葉款期初末余值)÷2÷煙葉主營業務成本×365。其意義在于,如果是財務上的不及時付款,雖然能直接加速現金周轉,減少財務費用,但損失的是煙草信用,甚至影響煙葉收購進度。
第二,是目前防止煙葉收購中出現“空頭票”的最有效會計核算辦法。當“應付帳款”出現借方余額即紅字時,以上兩個典型案例將會發出預警,“付款匯總表” 或數字上的技術差錯多報冒領,或有意識地虛報冒領,煙站報帳會計還可把煙農丟失或洗衣服不小心被清洗掉的票據款化為己有。同時,此“雙控”的現代核算辦法,使得煙草站站部“核心集團”不敢越“三員”驗收單的雷池半步多開“空頭票”。根據從縣局機關派出多名煙葉司磅員的調查顯示,收購結束后,煙葉司磅員對本收購點煙葉購進具體數量和等級結構心中無數的占100%,由于傳統核算的機制存在問題,縣局機關派出把關的煙葉司磅員,失去了應有的全過程的系統監督作用,使得站部“核心集團”開空頭票來增加“庫存商品”貪污現金易如反掌。
第三,只要存在煙葉購進,其每天的數據將真實反映在記帳憑證、帳簿和報表中,不會出現報帳會計報帳付款后才被動反映“庫存商品”的現象,也不會出現完全依賴微機中的統計數據替代會計信息的局面。
第四,充分利用現代“統計信息”的“三員”入庫驗收單才是煙葉購進計價的會計核算唯一依據,也是申報煙葉特產稅的唯一合法依據,存在時間差的被動的“付款匯總表”不能成為其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