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矛盾就是需求不足。政府雖然不斷采用降低銀行貸款利率、發行國債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方式刺激需求,但消費疲軟的趨勢并未得到改觀。因而,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將增加有效需求,從而促進當前的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國民經濟整體效益和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1.實行消費型增值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目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尤其是在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以后,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而我國加入WTO后則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目前,內需不足,特別是投資不足成為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有資料表明,在“九五”期間,1996年投資增速為14.8%,1998年投資增速為8.8%,1998年由于國債資金的注入,增速有所回升為13.9%,1999年投資增速又降為5.1%。2000年在國家各種政策的刺激下,投資增速回升為9.3%。整個“九五”期間投資平均增速只有10.38%左右。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我國民間資金的總量在10萬億元左右,而且社會儲蓄余額還在以每年7000億元~8000億元的速度增長。生產型增值稅由于其內在機制的局限性成為制約投資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迫切需要用消費型增值稅通過對企業投入固定資產所含稅金進行抵扣以刺激投資需求,帶動經濟的持續增長。
2.費型增值稅是我國應對WTO挑戰的客觀需要。為了實現對WTO的承諾,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保護性關稅已被打破,國門已向國外敞開,大量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外企及國外產品已蜂擁而至,搶占我國市場。同時,我國企業也要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生產型增值稅規定固定資產所承付的進項稅不予扣除,從財務會計角度來講,這筆“投資稅”計入固定資產成本,最終進入產品成本。按2000年《中國統計年鑒》所列基本建設投資和技術改造專項新增固定資產的數字測算,屬增值稅征收范圍的企業1999年新增固定資產4000億元,按17%的稅率計算,進項稅額達680億元左右,全部計入產品成本,從而推動了產品價格。而消費型增值稅則允許680億元進項稅全部從當期銷項稅扣除,毫不影響產品成本。由此可得出結論:生產型增值稅下的產品成本高于消費型增值稅的產品。現今世界上開征增值稅有100多個國家。其中,采用收入型的有六七個國家,約100個國家實施消費型,唯有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開征生產型增值稅。在此情況下,如果繼續實行生產型增值稅,使本國產品帶稅參與國際競爭,無疑是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取滅亡。
3.實行消費型增值稅是加快我國企業發展的需要。對企業來說,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無疑是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一劑良藥。我國目前各行業整體缺乏精良的裝備,設備陳舊老化嚴重,超齡使用十年、二十年的不在少數,尤其是老的國有企業。如此低的生產力水平生產的低品質、低工藝、低效益的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缺乏較強的競爭實力。不僅如此,設備更新換代速度的緩慢同時造成了機械制造業和冶金行業的衰退。生產型增值稅對傳統產業,尤其是高新企業的抑制作用顯而易見,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允許企業抵扣外購固定資產所含稅款,可以帶動產業升級,生產出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質量、適銷對路的產品,更重要的是最終有利于提高本國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消費型增值稅既避免了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的稅法,又明顯的起到了鼓勵資本投向高新技術企業和中西部地區的作用,符合我國產業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