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月1日在全國推出的增值稅轉型,是一次重大的稅制改革,它啟動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在全社會鼓勵投資和擴大內需的形勢下,它是一項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重大利好政策。增值稅轉型到底會對企業產生哪些財務影響呢?
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財務的影響
1.增值稅轉型增加企業盈利
增值稅轉型將減少企業稅收支出,直接增加盈利水平。增值稅轉型在宏觀經濟繁榮時,企業受益幅度較低。而在經濟下滑時,如果企業機器設備投資額較大,則增益較明顯。
增值稅轉型作為強大的政策推動力,能夠直接減少企業的增值稅支出,直接增加盈利水平。同時,由于增值稅轉型會降低新增固定資產每期提取的折舊額以及企業管理費用,雖然造成企業所得稅有所增加,但企業凈收益和稅后收益率明顯提高。因此,增值稅轉型不僅直接減輕了企業的增值稅負擔,而且對企業經營收益影響也是重大、直接和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收益能產生如此明顯影響是非常難得的。
2.增值稅轉型降低資產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實行不同類型的增值稅,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也不一樣。在生產型增值稅中,由于購進增值稅不能抵扣而只能計入固定資產原值,導致資產價值增加。又由于增值稅不能抵扣,從而導致企業應繳納的增值稅額明顯增加。而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后,固定資產投資當年,新增固定資產取得的進項稅額一次性全額抵扣,增值稅額明顯降低。同時,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因不再包含購進的增值稅進項稅額而相對明顯減少,從而導致企業計提折舊額減少,推動企業盈利水平提升。因此,增值稅轉型不僅有利于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還能夠幫助企業保持一種穩健的財務結構。
3.增值稅轉型提升設備購置當年的現金流量
增值稅轉型最終通過降低產品銷售成本,來提高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后,固定資產投資的當年,由于企業可以少繳增值稅,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由于增值稅支付的大幅減少而有所上升,但以后各年的現金流量不再受增值稅轉型的直接影響。同時,投資當年經營現金流量除了受增值稅抵扣的影響而大幅度上升外,還有可能由于新增固定資產的作用而使凈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有所增加。但當年投資固定資產對于現金支出的影響一般會高于新增固定資產,使凈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有所增加。受其影響,融資現金流量中的利息支付也會有所上升。
增值稅轉型的企業財務對策分析
增值稅轉型是國家實施減稅政策的重要舉措之一,企業應抓住這次歷史性機遇,充分享受增值稅轉型帶來的稅收優惠。筆者認為,在這次增值稅轉型過程中,企業應采取以下對策:
1.采購固定資產應盡量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
增值稅轉型會對企業投資產生正效應,使企業存在擴大投資和設備投資的政策激勵,從而對企業收益產生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對除房屋、建筑物、土地等不動產以外的購進固定資產(包括接受捐贈和實物投資)、用于自制固定資產(含改擴建、安裝)的購進貨物或增值稅應稅勞務,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才能享受增值稅進項稅抵扣的政策。如果購進時不能分清固定資產用途的,也要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待明確購進固定資產的用途后,再最終決定是否能夠進行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
2.采購固定資產必須選擇供貨商的納稅人身份
一般納稅人企業在采購固定資產時,必須在不同納稅人身份的供貨商之間做出抉擇。供貨商有兩種納稅人身份,即一般納稅人或者小規模納稅人。假定購進固定資產的含稅價款為S,供貨商若為一般納稅人,則其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T1。若供貨商為小規模納稅人(能到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其增值稅征收率為T2。則從一般納稅人供貨商和小規模納稅人供貨商處購進固定資產時,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分別為:ST1÷(1+T1)和ST2÷(1+T2)。
(1)若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T1取值為17%,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T2取值為3%時,則有:17%÷(1+17%)>3%÷(1+3%),則一般納稅人企業從一般納稅人供貨商處采購固定資產,能獲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2)若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T1取值為13%,T2取值為3%時,則有:13%÷(1+13%)>3%÷(1+3%),則一般納稅人企業從一般納稅人供貨商處采購固定資產,能獲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3.采購固定資產抵扣增值稅時機的選擇
當企業購買固定資產時,必須考慮固定資產的購進時機。一般來說,購進企業在出現大量增值稅銷項稅額時期購入,這樣在固定資產購進過程中就可以實現進項稅額的全額抵扣。否則,若在一定時期,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大于該時期的銷項稅額,則購進固定資產就會出現一部分進項稅額不能實現抵扣的現象,從而降低固定資產抵扣的幅度。因此,增值稅轉型后,企業必須對固定資產投資做出財務預算,合理規劃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分期分批進行固定資產更新,以實現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與企業財稅目標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