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案例分析三】(15 分)
甲公司為一家非國有控股高端裝備制造上市公司,為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升風險管理和 內部控制水平, 甲公司于 2024 年 1 月召開專題會議,對照資本市場管理監督制度,查找內
部治理和風險管控方面的差距,積極研究應對措施,會議要點摘要如下:
(1)完善公司治理……
(2)強化風險管理……
(3)規范內部控制……
(4)強化監督評價……
假設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1)根據資料(1),指出至③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如存在不當之處,指出不當之處,
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資料①存在不當之處。
不當之處: 甲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可以在控股股東 A 公司擔任非獨立董事、監事,但不得擔
任除此以外的其他職務。
理由:根據《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第六十九條,上市公司人員應當獨立于控股股東。上市公 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在控股股東不得擔任除董事、監事以外的其他行政職務。控股股東高級管 理人員兼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的,應當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承擔上市公司的工作。本
題中甲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可以在控股股東 A 公司擔任獨立董事。
資料②不存在不當之處。
資料③不存在不當之處。
要求:(2)根據資料(2),指出至③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如存在不當之處,指出不當之處,
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資料①存在不當之處。
不當之處:風險管理的目標應當是在確定公司風險偏好的基礎上,將公司核心風險控制在風
險容忍度范圍內。
理由:風險管理目標是在確定企業風險偏好的基礎上,將企業的總體風險和主要風險控制在
企業風險容忍度范圍之內。
資料②存在不當之處。
不當之處:通過風險矩陣的數學運算將個別風險重要性等級匯總得出總體風險重要性等級。 理由:應用風險矩陣所確定的風險重要性等級是通過相互比較確定的,因而無法將列示的個
別風險重要性等級通過數學運算得到總體風險的重要性等級。
資料③不存在不當之處。
要求:(3)根據資料(3),指出至③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如存在不當之處,指出不當之處,
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資料①不存在不當之處。
資料②存在不當之處。
不當之處:對風險較高的戰略性創新項目,不論金額大小,授權總經理審批后實施
理由:對于重大的業務和事項,企業應當實行集體決策審批或者聯簽制度,任何個人不得單
獨進行決策或擅自改變集體訣策。
資料③存在不當之處。
不當之處:公司財務報告應當在財務分析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理由:《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一一財務報告》第十六條,總會計師或分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應
當在財務分析和利用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而不是財務報告。
要求:(4)根據資料(4),指出至③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如存在不當之處,指出不當之處,
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資料①存在不當之處。
不當之處:建立權責相結合的獎懲制度
理由:企業應根據風險管理職責設置風險管理考核指標,并納入企業績效管理,建立明確的、
權責利相結合的獎懲制度, 以保證風險管理活動的持續性和有效性,不是權責相結合的。
資料②存在不當之處。
不當之處:評價組工作成員重點對其所在部門內控有效性展開評價工作。
理由:內部控制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覆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
事項,實現全過程、全員性控制,不存在內部控制空白點。
資料③存在不當之處。
不當之處: 內部控制審計與內部控制評價的范圍應保持一致。
理由:內部控制審計是由注冊會計師進行外部評價,而內部控制評價是企業董事會自我評價, 兩者區別一是評價主體不同,二是評價目標不同,三是評估結論不同。內部控制審計由注冊 會計師進行,側重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目標實施的審計評價,僅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
性發表意見。內部控制評價由企業董事會實施,對內部控制整體有效性發表意見并出具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