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戴永定
科學的管理是房建項目獲利的重要條件,房建項目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想要生存,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是其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取勝的必要。開源節流是企業取得利潤的通常手段,但是房建項目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中投標時很難增加價值,這就需要房建項目在經營過程中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成本管控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房建項目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在在施工的每個階段進行全面的、動態的管理。
一、工程開工前,項目成本管理部門會同相關人員須到當地市場,依據公司的規定,調查當地人工費、材料費、運輸、機械租賃設備、架料租賃市場的價格,本著實事求事的原則指導項目責任預算單價,以此作為項目部簽訂外部勞務合同、供料合同、設備租賃合同的依據;為了保證價格控制有效,嚴格規定外包單價不得突破責任預算價;如確是在因市場行情影響范圍內調價,項目要有書面申請,報公司審批后方可執行;通過市場勞務競價招標,進一步降低勞務單價,實行優先采用公司長期合作且信譽度較好的勞務公司,這是房建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一環。
做好項目的前期策劃,不斷加強項目財務管理,推動管理會計應用,合理調配、使用資源,提高資金的周轉能力,以嚴格的資金收支為主線嚴控項目成本,以最少的資金保證項目生產正常運轉,最終實現項目利益。加強應收賬款催收措施,實行責任制,加強跟業主溝通,按合同規定收回應收賬款,南京洺悅華府資金回款有較好的表現。
二、從技術層面以南京洺悅華府和南京龍潭保障房為案例,過程管控和方案優化,為房建項目節約成本和創效墊定基礎。
案例1(龍潭、華府):圖紙會審
案例描述:目前,受設計院的設計模式影響,各專業間的設計圖紙存在諸多問題,一般為各專業間的設計圖紙存在對不上的情況,或專業本身的設計圖紙存在問題,這容易造成施工企業頻繁出現錯誤施工的情況,進一步造成返工,增加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效率。
優化措施:以南京洺悅華府項目、龍潭保障房項目為例,前期通過技術管理人員的圖審,累計發現圖紙問題257條(洺悅華府)、349條(龍潭保障房),極大程度的避免了錯誤施工及返工現象,加快了施工進度,減少了施工成本。
案例2(龍潭):后澆帶獨立支撐優化
案例描述:傳統的鋼管支撐后澆帶支撐體系在配模及支模架的搭設過程中,為便于后期獨立拆模,必須將支模體系及模板獨立支設,這樣費時、費工,占用大量周轉材料資源,懸挑段的支撐穩定性不足,且易被誤拆。
優化措施:采用后澆帶獨立支撐柱,在地下室頂板臨近后澆帶部位300mm位置留設240mm×240mm柱,利用混凝土良好的受壓性能作為后澆帶支撐,該支撐體系承載力高,穩定性好,施工簡單方便,且避免了工人誤拆,適合普遍工況下的后澆帶支撐,經濟成本方面需增加了小部分人工材料費,但減少了鋼管的租賃費。
案例3(華府、龍潭):全現澆混凝土外墻
案例描述:傳統設計中,建筑外墻多為磚砌體,存在施工風險大、質量難以管控、滲漏風險大、濕作業增多、費用較高、施工進度緩慢等缺點。
優化措施:全現澆混凝土外墻,大大減少現場的濕作業,與主體結構一次成型,加快施工進度。采用鋁模一次性澆筑,具有優異的整體性、平整度。減少各工序的交叉施工,提高外墻的抗滲性能,安全性大大提升;同時,將虧損工序變為盈利工序。
案例4(龍潭):塔吊基礎優化
案例描述:根據塔吊使用說明書,塔吊基礎的尺寸一般較大。
優化措施:項目根據實際土質情況,經過充分的計算與驗算,將塔吊基礎的尺寸由原7.2m×7.2m×1.5m優化為5.0m×5.0m×1.4m,單個節省513.12m3混凝土。
案例5(龍潭、華府):窗臺企口優化
案例描述:原設計中,窗臺外側無企口,后期易產生滲漏水的質量問題。
優化措施:項目對窗臺滲漏水的情況做了深度分析,在鋁模深化階段,即優化了窗臺企口,跟隨主體結構一次帶出,并在后續的窗框收口施工過程中嚴格管理,極大的減小了窗臺滲漏水的質量問題。
案例6(龍潭):跳倉法施工
案例描述:原設計中,地庫底板及頂板存在大量的溫度后澆帶,此后澆帶的留設,增加了施工難度,增大了滲漏風險,且成本偏高,后續的封堵也費工費時,在很大程度了上延緩了施工進度,增加了施工成本。
優化措施:取消溫度后澆帶,采用跳倉法施工。其優點如下:①有利于提高施工質量。采用跳倉法綜合技術取代后澆帶,兩縫變一縫,并且7d 封倉,整個地下室成為無縫一體(除沉降后澆帶外)。這樣可避免后澆帶長期留置的垃圾積聚與清理困難問題、鋼筋銹蝕問題,以及后澆帶帶來的滲漏隱患;②有利于加快施工進度和周轉材料的利用。采用跳倉法取代后澆帶,7d 封倉代替通常要求的“結構封頂后兩個月澆筑后澆帶”,以及由此帶來的后澆帶模板占用,地下降水無法停止、肥槽及頂板覆土無法及時回填等一系列問題,有利于加快施工進度。既符合綠色節水施工、避免浪費水資源,又可節約施工費用。同時由于原后澆帶處模板和模板支撐可以提前拆除,可以提前插入地下二次結構、裝修工程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進度。
案例7(龍潭、華府):自主深化設計
案例描述:一般,建筑工程項目的預制構件深化設計將委托給設計院、構件廠或其他第三方單位,其存在深化設計周期長、后期溝通成本高、優化措施難以體現、各分包單位間協調難度大等缺點。
優化措施:項目裝配式深化設計由公司委派人員與項目人員獨立完成,前期通過提前與設計單位進行對接,提前進場,使得裝配式深化設計與一次設計同時進行,做到模數化、標準化,使得安裝施工便捷、快速。同時易于溝通、易于協調,能最大程度的體現各項優化措施,解決各分包單位間的矛盾。
案例8(華府):BIM技術應用
案例描述:傳統建筑工程施工,是一個由二維到三維的過程,遇到復雜節點或復雜立面,設計人員、施工管理人員與分包勞務人員之間的溝通難以明確做法,每個過程的理解程度存在較大差別,易造成施工錯誤,從而增加施工成本,減慢施工進度。
優化措施;項目根據BIM規范,建立REVIT全專業、全參數化模型,形象直觀、三維一體、透視化、節點化、可視化的對施工過程進行全方位的展示,針對復雜節點及復雜里面,開展三維可視化交底,極大程度的減少了各方的理解誤差,加快了施工進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案例9(龍潭):太陽能基座優化
案例描述:原設計中,太陽能基座位于屋面結構層,其數量達200余個,對屋面的防水節點處理造成了極大的難度,且難以較好的處理,存在較大的滲漏水風險。
優化措施:經優化,將太陽能基座設置于屋面的剛性層(位于防水層之上)上,可極大程度的避免復雜的防水節點處理,大幅減小屋面的滲漏水風險,加快了施工進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三、從施工層面以南京龍潭保障房為案例,過程管控和方案優化,為房建項目節約成本和工期控制。
案例1(龍潭):采取主體穿插施工:
此措施為項目部以及分包單位節省一定成本,例如在9#整體外墻保溫跟隨主體進行進行,相比于11#采用吊籃施工,縮短了60天工期,穿插施工即縮短了樓棟整體工期,同時也避免了使用吊籃施工所產生的安全風險。在主體施工階段中,采取了大穿插施工方法,分段進行主體結構驗收,在首段主體結構驗收完成后,組織室內的安裝工程及門窗工程施工,縮短了整體的施工工期,節省了項目建設成本,例如7#在1-15F主體結構驗收后,立馬組織室內的安裝工程、門窗工程、室內膩子等工序施工。
項目陽臺欄桿隨主體結構安裝,防止了高處墜落及物體打擊事故,同時也減少了后期安裝工程的工期。
案例2(龍潭):采取了部分優化工藝:
項目在主體施工階段,各棟號均采取在水井位置布置的永臨結合消防管,解決了樓層施工的用水問題同時,也減少后期安裝工程的工程量,利用永臨結合的方式可有效節約成本,縮短工期,避免漏水隱患,防止對后期精裝工序的影響,也杜絕了消防用水的真空期,同時,滿足"綠色建筑,節能環保"的國家政策;取消了溫度伸縮后澆帶,減少了后澆帶位置防水薄弱環節的處理,一批次與二批次相交的頂板,二批次與三批次相交的頂板因未設置伸縮后澆帶,相較于原設計方案,減少了后期的防水施工工藝,為項目部節省了施工成本。
案例3(龍潭):優化了施工工序
如5,7#主體施工階段,現場采取了增加作業人員,整層(未分東西單元)施工6天時間,在鋁模施工期間,管理人員的校模,鋁模的及時整改,極大縮短了施工工期,也為后期室內精裝提供保障,此措施有助于實現工程質量與成本的統一,加強了項目部管理人員對施工過程質量的把控,同時也提升了項目部的管理水平,減少了項目部、勞務及分包單位的施工成本。
案例4(龍潭):現場采取了室外穿插工藝
充分利用了空間和時間,盡量減少以至完全消除施工中的停歇現象,從而加快了施工進度,降低了施工成本。后期頂板防水,覆土期間,室外污雨水管,自來水管,消防管等管網同時布置,保證各工序的有效穿插,減少了安裝工程的施工時間。
案例5(龍潭):做好施工資料記錄:
自項目開工以來,因疫情、資金、原材等問題造成項目工期延誤的,現場收集落實了每日影像資料及施工日志的記錄,并往業主去函,將非項目部原因導致工期滯后的,如實反應,并要求預以順延,減輕了項目部工期壓力,同時也為后期索賠提供有力證據。
案例6(龍潭):進行下沉式管理:
項目專業分包數量較多,在現場實際管理過程中,分包材料所用量及每日用工施工日志均已記錄,材料進出場組織聯合驗收,有助于對材料的質量把控及安全文明施工,例如鋼管架材料進出場(工程,安全,勞務,經營組織聯合驗收,移交勞務單位,并記錄在冊,避免后期鋼管架單位虧損,找項目部從材料方面進行單方面索賠);防水單位及真石漆單位材料進出場,組織聯合驗收,施工期間,記錄每棟施工部位的材料用量及人工用量,并留存當日影像資料,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由材料原因而導致的質量事故,保證了各工序的順利驗收。例如在9#外墻真石漆施工期間,聯合驗收能檢查分包單位是否“貍貓換太子”,以次代好,避免了真石漆完成面出現色差等問題。
案例7(龍潭):嚴細成本管理,提高工程效益。
在項目實際管理過程中,多次組織現場管理人員學習各勞務合同及分包合同,熟悉合同內容,避免出現非項目部提供的零星材料的申報,為項目部節省施工成本,例如在勞務合同中,地上砌體施工階段,甲方只提供磚砌體材料及鋼筋材料,其余零星材料(網格布,鋼絲網等)由勞務自行負責;落實項目材料核銷,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現材料浪費,準確分析出材料浪費原因,避免后期出現類似材料浪費事件。例如在1-12#樓層混凝土澆筑過程前,項目管理人員提前計算出各標號的混凝土用量,并報技術、經營及物資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一方面控制了混凝土用量,節約了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加強了項目管理人員對現場的驗收質量把控;落實工期過程管控,及時糾偏:開工到6月份的混凝土累計應消耗總量為125778.31m3,累計實際消耗總量為121285.08m3,累計節約4493.23m3,節約率為3.57%,累計節約費用1964867.86元。鋼筋累計應消耗總量為14624.953t,累計實際消耗總量為14304.292t,累計節約320.661t,節約率為2.19%,累計節約費用882191.61元。
案例8(龍潭):主體施工階段,項目管理人員根據總進度計劃,編制各棟的月度及周計劃,明確工作內容、工作順序,持續時間及工作之間的相互銜接關系并付諸實施,在技術施工過程中落實過程管控,一應發現偏差,在分析偏差產生原因的基礎上采取排障措施,如在1#、2#施工期間,根據相關周計劃,落實現場每日施工任務,出現需協調的人員問題,當日組織碰頭會解決,編制趕工措施,增加作業人員,及時糾偏,減少各工序節點的突破;
案例9(龍潭):辦清工作移交,厘清各單位責任:
項目在主體及室內粗裝施工過程中,各施工階段要求工完場清后,按要求辦理工作面移交,方便了項目現場的安全文明管理,提升了現場的整體美觀,當場內安全文明施工不達標時,能第一時間找到責任單位,并落實整改,避免出現因垃圾問題各家單位出現糾紛的情況。如在一批次9#10#隔墻施工完后,按要求進行工完場清,并辦理移交手續至石膏單位、5#主體施工完成后移交工作面至隔墻。
四、加強對房建項目的成本管控意識
為使成本管控獲得良好的效果,房建項目首先應該樹立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理念,將成本管理作為一項工作中重要的部分。公司領導層應該加強對成本管控的重視程度,領導層應集體制定從公司層面到項目管理人員層面的成本管理方案,定期對企業從公司層面到房建項目層面各階層職工進行成本控制培訓,通過會議討論交流樹立從上到下的成本控制意識,提高全員成本管控素質,把這種觀念滲透到企業文化中去,才能調動全體員工成本控制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主動地為企業為項目控制成本。
從靜態成本管控到動態成本管控
施工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就決定著成本的發生以及管控也是動態的。成本的管控不能僅僅是對過去以及發生的成本的考核。應建立反饋機制。項目前期制定的成本預算,核算若是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偏差,應分析出現偏差的原因,若出現超額成本,及時分析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并調整接下來的目標成本,重新制定接下來的成本預算方案。這是需要貫穿于施工全過程的動態管理。
明確責任意識,健全獎懲機制
員工工資與企業績效密切相關,只有企業盈利,員工才能獲得更多利益。成本管控是每個員工的責任,需要企業領導帶頭組織、協調,對于項目前期成本預測、施工過程中成本核算、分析、考核等工作應該明確到項目每個部門,各部門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積極參與、加強溝通和協調。并將階段性成本控制成果與每個人的績效考核掛鉤,使每個人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成本管控中去。
五、加強對勞務分包隊伍的管理
目前,一般建筑企業在項目層級只分配管理人員,現場施工采取對下分包的方式。勞務分包工作是房建項目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勞務分包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工程的質量、進度、成本等。勞務分包人工效率不高,會導致施工進度緩慢,期間發生的人工費、機械租賃費就會增加,若管理不善,還會導致在施工過程中對材料運用不合理,導致材料浪費。其次,勞務分包管理不善,會直接導致工程施工進度推遲,可能會導致房建項目擔負違約賠償金的風險。再次,勞務分包管理不善,會導致房建項目工程款的支付、農民工實名制出現問題,出現農民工工資發放糾紛,影響房建項目的信譽。因此,對于勞務分包工作要實施科學有效地管理,才能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控制成本。在對勞務分包隊伍的選擇時要謹慎,建立適宜的機制和措施。此外,施工人員自身的素質也會影響施工進度和質量,因此,勞務分包隊伍施工人員在進場前要做好培訓工作,確保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到位,減少人工費用的產生,提高勞務分包單位效率,以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總之,獲得利潤是房建項目生存的重要條件,房建項目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控制成本,房建項目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取勝,需要增強成本管控意識,完善內部成本管控體系,做到從公司到項目全員全過程動態的管控,更要與時俱進,根據市場環境與政策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管理方式,才能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