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趙欣 來源: 字數:2005
績效評價需要直接使用一些會計數據,而對這些數據的要求與傳統財務會計數據并不完全一致。那么,作為績效評價數量化指標的重要提供者,會計應該如何進行籌劃呢?
近日,國家審計署公布的《關于200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在今年的審計工作中,審計署在進一步突出對重點部門、重點行業、重點項目和資金的審計監督的同時,加大了績效審計力度,除了繼續對一些財務違規情況的關注外,對一些國有企業的投入產出效益等績效評價指標進行了重要審計,認為一些國有企業存在重復投資,導致資源閑置浪費,部分投資項目效益較低等影響企業效益的問題。
績效評價需要直接使用一些會計數據,而這些數據的要求與傳統財務會計數據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那么,作為績效評價數量化指標的重要提供者,會計應該如何進行籌劃呢?
企業績效評價要義
企業績效評價,就是通過設置科學規范的評價指標與標準,采用科學的方法,對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生產經營狀況、財務運營效益、經營者業績等各項內容進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綜合考核、分析,從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評價其經營業績的優劣。為了提高定量性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準確性,需要企業在會計核算中,通過建立事前的科學預算、事中的動態考核再到事后的財務指標的分析的績效評價體系,進行企業自身的縱向比較和行業間的橫向比較,以達到評價企業經營業績,明確企業在同行業中發展水平的作用。會計數據是評價指標的直接來源,會計記錄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企業進行評價的準確性。結合企業進行評價的要求進行有效地會計籌劃,對企業績效評價至關重要。
企業績效評價,會計籌劃的重點在哪兒
企業績效評價是一個涵蓋多方面內容的綜合工程,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家權威部門發布的一些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適合自身的評價方法和體系。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06年先后頒布了《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14號)和《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實施細則》(國資發評價[2006]157號),細則規定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指標由22個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和8個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組成。
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由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狀況、資產質量狀況、債務風險狀況和經營增長狀況等4個方面的8個基本指標和14個修正指標構成,用于綜合評價企業財務會計報表所反映的經營績效狀況,并給出了定量評價指標的計算公式。企業盈利能力狀況以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2個基本指標和銷售(營業)利潤率、盈余現金保障倍數、成本費用利潤率、資本收益率4個修正指標進行評價,主要反映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投入產出水平和盈利質量。
企業資產質量狀況以總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2個基本指標和不良資產比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資產現金回收率3個修正指標進行評價,主要反映企業所占用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資產管理水平與資產的安全性。企業債務風險狀況以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2個基本指標和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帶息負債比率、或有負債比率4個修正指標進行評價,主要反映企業的債務負擔水平、償債能力及其面臨的債務風險。
企業經營增長狀況以銷售(營業)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2個基本指標和銷售(營業)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技術投入比率3個修正指標,主要反映企業的經營增長水平、資本增值狀況及發展后勁。
企業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包括戰略管理、發展創新、經營決策、風險控制、基礎管理、人力資源、行業影響、社會貢獻等8個方面的指標,主要反映企業在一定經營期間所采取的各項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指標權重實行百分制,指標權重依據評價指標的重要性和各指標的引導功能,通過征求咨詢專家意見和組織必要的測試進行確定。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權重確定為70%,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權重確定為30%。在實際評價過程中,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和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的權數均按百分制設定,分別計算分項指標的分值,然后按70:30折算。這些定量指標的計算都需要直接采用會計記錄數據。針對這些指標要求,企業在相關賬戶,如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及分項目的收入、成本的明細賬設置中應該考慮到評價指標的計算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項目明細賬設置。
會計籌劃需注意的問題
嚴格說來,企業績效評價是一個屬于管理會計范疇的問題。但財務會計在其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財務會計記賬的方法、準確性都直接影響到了企業績效評價的有效性。在進行相關的會計籌劃中,應該注意的是,由于財務會計的記錄主要是針對過去的經營成果,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會計分期又使得會計數據有一定的割裂性和短期性,而從一個企業的發展角度來看,企業進行績效評價要從相關性、效果、效率、影響和可持續性等方面進行。因此,會計記錄方法在保持一定的穩定性的同時,應該根據需要及時調整會計賬戶的分類形式,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編制一些輔助性賬戶記錄,以便于相關指標的計算和分析、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