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一、基本情況
(一)醫院基本情況。
甲醫院是一所面向全社會開放,醫、教、研、防全方位發展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占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 建筑面積20多萬平方米,現有床位 1300 余張,設有臨床和醫技科室 48 個。
自2012年《醫院財務會計制度》(2012 年版)頒布后, 醫院引入了全成本核算軟件,啟動了科室成本核算工作,并開發了成本核算軟件與 HIS、HRP 系統的接口,確保數據更精細、更準確。2019年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相關要求,調整了成本明細項目,確保成本核算工作順利開展。
(二)實施條件。
醫院設立了成本核算領導小組,財務處作為成本核算辦公室,設有專門的成本核算崗位和兼職成本核算員,明確了崗位職責。
引入專業成本核算系統,成本核算更專業、更準確、更高效。醫院建設了 HRP 系統,實現了成本核算與 HIS 系統、 會計核算、物資耗材、資產、工資獎金等多個功能模塊的互聯互通。
(三)基礎數據。
成本項目:人員經費、衛生材料費、藥品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費、提取醫療風險基金和其他醫療費用 7 個一級成本項目,并按照經濟分類設置明細項目 207 個。
科室核算單元:成本核算系統與財務系統核算單元保持一致,并與 HIS 等其他系統做一一對照。醫院共有科室核算單元 523 個,其中末級科室核算單元 443 個。
人員:主要來自人事處和工資崗,負責提供各部門人員信息、考勤和人員變動情況。
面積:各科室使用面積來自后勤管理處。
成本數據:主要來自財務系統,并通過 HRP 的物資耗材、 資產管理、工資獎金模塊、HIS 獲取明細數據。
收入數據:主要來自財務系統,并通過 HIS 接口獲取醫療收入的明細數據。
工作量數據:門診、住院工作量、手術量及實際工作天數等信息來自信息中心。
醫院進行科室成本核算,從醫院相關信息系統可以取得成本核算所需要的基礎數據:科室設置情況、科室成本、可能用到的分攤參數等,如下表(部分舉例)。
醫院成本核算基礎數據
二、實施步驟及核算內容
(一)科室成本核算規則。
科室成本核算是指以科室為核算對象,按照一定流程和方法歸集相關費用、計算科室成本的過程??剖页杀竞怂愕膶ο笫前凑蔗t院管理需要設置的各類科室單元。
按照相關制度要求,醫院開展科室成本核算,采用四級三類分攤的方法。成本數據與財務系統中同期費用合計基本一致。
(二)直接成本的歸集。
醫院發生的納入成本核算范圍的全部成本,應當按照成本核算單元進行歸集??剖抑苯映杀痉譃橹苯佑嬋氤杀九c計算計入成本。下面主要以神經內科門診為例介紹科室成本歸集和分攤過程:
1.直接計入成本的歸集。
直接計入成本是指在會計核算中能夠直接計入到科室單元的費用。醫院的人員經費、物資和衛生材料領用、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等都可以直接歸集到科室。
人員經費主要來自工資獎金模塊,在會計核算中已通過科室、經濟分類等輔助核算進行歸集;衛生材料費、物資領用來自物資耗材模塊,可以直接歸集到領用科室;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明細來自資產管理系統,因數據量龐大,通過系統接口實現自動取數;其他醫療費用中可以直接準確歸集到科室的在會計核算時做科室輔助核算。舉例說明:
直接計入神經內科門診成本
2.計算計入成本的歸集。
計算計入成本是指由于受計量條件所限無法直接計入到科室單元的費用。有條件的醫院可先計算耗費較多的科室的成本,其余的耗費再采用人員、面積比例等作為分配參數,計算計入其他科室。通常需要計算計入的成本包括房屋類固定資產折舊費,計提醫療風險基金和水費、電費、供暖費、 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等其他醫療費用。舉例說明:
計算計入神經內科門診成本
其中:神經內科門診取暖費舉例。
計算公式如下:某科室承擔取暖費=該科室使用面積/全院科室總使用面積 ×當期全院取暖費=177/103553 × 7457858=12747.49(元)
3.直接成本合計。
直接計入成本與計算計入成本合計為科室直接成本。舉例說明:
神經內科門診直接成本
某醫院 20XX 年各科室直接成本表 (單位:元)
(三)間接成本的分攤。
科室間接成本采用順序分配法,即四類三級分攤的方法,按照分項逐級分步結轉的方式進行分攤,最終將所有科室成本分攤到臨床服務類科室。
1.一級分攤。
一級分攤:行政后勤類科室費用分攤。采用人員、工作量等作為分攤參數。
以神經內科門診分攤審計處成本為例來說明行政后勤類科室成本的分攤過程:
計算公式:神經內科門診分攤審計處人員經費=[神經內科門診人員數/(全院人員數-行政后勤類科室人員數)]×審計處人員經費=[7/(3215-275)]×1891286=4503.06(元)
神經內科門診分攤審計處固定資產折舊費=[神經內科門診人員數/(全院人員數-行政后勤類科室人員數)]×審計處固定資產折舊費=[7/(3215-275)]×5570=13.26(元)
神經內科門診分攤審計處其他醫療費用=[神經內科門診人員數/(全院人員數-行政后勤類科室人員數)]×審計處其他醫療費用=[7/(3215-275)]×76935=183.18(元)
同理,可計算各行政后勤類科室分攤到神經內科門診的成本。
臨床服務類科室、醫療技術類科室、醫療輔助類科室直接成本加分攤接收的行政后勤類科室成本,得一級分攤后各科室成本。
2.二級分攤。
二級分攤:醫療輔助類科室費用分攤。采用人員、內部服務量、工作量、內部服務價格等作為分攤參數。
以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掛號收費科一級分攤后成本為例來說明醫療輔助類科室成本的二級分攤過程。確定掛號收費科的分攤系數為工作量,即各科室掛號量,通過一級分攤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計算公式: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掛號收費科人員經費(科室一級分攤后成本)=(神經內科門診人次/全院門診人次)×掛號收費科人員經費(科室一級分攤后成本)=(100 000/2 000 000)×20831702=1041585.10(元)
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掛號收費科固定資產折舊費(科室一級分攤后成本)=(神經內科門診人次/全院門診人次)×掛號收費科固定資產折舊費(科室一級分攤后成本)=(100000/2000000)×382382 =19119.10(元)
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掛號收費科無形資產攤銷費(科室一級分攤后成本)=(神經內科門診人次/全院門診人次)×掛號收費科無形資產攤銷費(科室一級分攤后成本)=(100000/2000000)×32953=1647.65(元)
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掛號收費科其他醫療費用(科室一級分攤后成本)=(神經內科門診人次/全院門診人次)×掛號收費科其他醫療費用(科室一級分攤后成本)=(100000/2000000)×2508295=125414.75(元)
同理,可計算各醫療輔助類科室分攤到神經內科門診的成本。
臨床服務類科室、醫療技術類科室一級分攤后成本加分攤接收的醫療輔助類科室成本,得二級分攤后各科室成本。
3.三級分攤。
三級分攤:醫療技術類科室費用分攤。一般采用執行收入的比例、工作量等作為分攤參數。
以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放射科成本為例來說明醫療輔助類科室成本的三級分攤過程。確定放射科的分攤系數為執行收入,通過二級分攤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放射科二級分攤后成本情況表
計算公式: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放射科人員經費=(神經內科相關收入/放射科執行收入)×放射科人員經費(二級分攤后成本)=(4620000/67290 000)×51125293=3510162.78(元)
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放射科衛生材料費=(神經內科相關收入/放射科執行收入)×放射科衛生材料費(二級分攤后成本)=(4620000/67290000)×26535968=1821907.76(元)
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放射科藥品費=(神經內科相關收入/放射科執行收入)×放射科藥品費(二級分攤后成本)=(4620000/67290000)×15340 =1053.22(元)
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放射科固定資產折舊費=(神經內科相關收入/放射科執行收入)×放射科固定資產折舊費(二級分攤后成本)=(4620000/67 290000)×3745890=257185.47(元)
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放射科無形資產攤銷費=(神經內科相關收入/放射科執行收入)×放射科無形資產攤銷費(二級分攤后成本)=(4620000/67 290000)×66375=4557.16(元)
神經內科門診分攤放射科其他醫療費用=(神經內科相關收入/放射科執行收入)×放射科其他醫療費用(二級分攤后成本)=(4620000/67290 000)×14122685=969635.98(元)
同理,可計算各醫療技術類科室分攤到神經內科門診的成本。
臨床服務類科室二級分攤后成本加分攤接收的醫療技術類科室成本,得三級分攤后各科室成本。
三、科室成本信息的應用醫院科室成本核算的結果,目前主要用于滿足醫院內部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需求。
(一)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的數據來源主要包含醫院成本報表、醫院會計報表和其他資料。醫院成本分析提出了“概述、醫院運營情況分析、本量利分析、科室經營情況分析、計算成本分析指 標、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六部分組成的成本分析思路,即 成本分析報告常規包含部分。通過成本分析,對成本數據進 行挖掘與分析,計算保本盈虧點等指標,查找不合理的成本支出,為醫院開源節流找到合理有效的切入點,為醫院的經 營決策提供切實可行的管理意見和建議。
(二)科室運營管理。
定期對科室開展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并向醫院領導和科室領導進行反饋,分析內容包括總體情況、資源配置情況、工作量情況、收入成本情況、績效分配情況等。
通過開展成本核算和分析,深入了解科室成本動因、成本構成、成本水平的情況,對于不合理的提出建議。同時分析科室收入來源、收入構成、收入水平的情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為醫院和科室加強過程管理,增強資源有效配置提供依據。
(三)成本管控。
通過開展成本核算,完整、準確地揭示成本形成和發生的過程,對影響成本的因素施加管控,將實際成本控制在目標范圍內。2020-2021 年為進一步加強醫院經濟管理,合理控制運行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全院樹立過“緊日子” 的意識,減少疫情對醫院運行造成的不利影響,甲醫院開展 運行成本管控工作,主要從合理控制和降低采購成本、領用和消耗成本、科室自身可控成本等方面入手,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