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奧財網校提供高質量論文,高水平業績輔導,直接助你評審一次通過。
高級會計師輔導師資團隊實力雄厚,邏輯思維能力強,抓得住評審通過關鍵業績要點,直擊評審重點,解決你的痛點,助力順利評審通過。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既是財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政府高效運轉的重要保障。做好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工作,對于科學分配財力、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行成本、提升管理績效具有重要意義。
(一)科學分配財力的內在條件
資產和資金是財政管理的核心,二者互為前提和基礎,相互促進,相互制約。財政預算是資產形成的主要來源,其分配是否科學決定著資產配置是否合理。同樣,資產是單位編制財政預算的重要基礎,資產的多少和使用效率的高低影響著財政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通過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使財政的分配職能、資源配置職能和宏觀調控職能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二)深化財政管理的必然要求
資產管理是預算管理的環節,也是財政職能的重要體現。一方面,資產管理是財政支出管理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支出從經濟性質上劃分,一類是經常性支出,另一類是資本性支出,即支出后以資產形式存在。另一方面,資產管理又是財政收入管理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資產出租、處置收入和對外投資收益,是財政安排預算資金的來源,是財政收入的組成部分。通過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改變預算編制與資產占用聯系不緊的狀況,拓展預算管理的廣度和深度,規范預算分配,為深化財政預算改革打下了扎實基礎。
(三)資產績效管理的客觀需要
長期以來,受財政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各單位在管理上只注重資金分配,不注重資產使用績效,在資產使用上缺乏投入產出績效理念,不注重成本效益分析,浪費嚴重。通過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融合,有助于進一步推進資產績效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節約政府運行成本。
(一)認識“缺位”
一方面,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的觀念,只求其存,不求其效,成本績效意識不強。一些單位追逐消費浪潮,盲目購置資產,造成資產浪費,特別是一些臨時性機構專項工作一開始就需要購置各種全新的設備,配置以后管理責任又往往不落實,造成專項工作結束后資產的閑置和流失。另一方面,財政內部處(科)室對資產管理在認識上存在偏差,認為資產管理是主管資產處(科)室的事,在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上存在“兩張皮”現象,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二)結合“失力”
一是在預算編制上,除人員經費外,對項目經費和專項經費預算安排,沒有真正實行零基預算法,在一定程度上,仍按照基數加增長方法安排預算。特別是對資產購置經費的安排上,沒有與單位現有的存量資產相掛鉤和履行的職責相匹配,且購置預算粗放,導致資產配置不公。同時,資產日常維護、消耗費用的安排與單位占有實物量相脫節,公用經費預算不夠科學。二是在收益管理上,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收入、對外投資收益缺乏信息披露,個別單位在部門預算編制中存在隱瞞或漏報資產收益的現象,單位的資產出租、處置收入沒有納入財政預算。三是在價值管理上,由于行政單位實行收付實現制,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不重估市場價值,使得某些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市場價值嚴重脫離,不利于核算行政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真實成本狀況。
(三)占有“失衡”
一是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體系不健全,資產增量配置與存量管理之間信息不對稱,使預算安排缺乏科學準確的基礎性數據,難以有效控制資產的重復購置和超標準購置。二是行政事業單位之間和部門內部下屬單位之間資產缺乏合理流動和調配,存在資產的短缺與閑置并存,導致資產配置不公平,形成苦樂不均現象。三是財政部門缺乏有效的針對資產共享共用的監督機制,使資產的配置與調劑相脫節,沒有真正實現資產從“入口”到“出口”的全過程監督。
(四)績效“缺評”
當前財政監督重點放在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規性檢查,缺乏對資產配置、使用效益、投資收益等方面的評價和監督,特別是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管理、運營環節、資產形成、投入產出等后期缺少績效評價,績效評價機制有待于進一步深化。
(五)執法“不嚴”
現階段造成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結合不緊密的原因,有資產配置管理和經費預算安排上的因素,但其關鍵因素之一是財政管理工作上執法不到位。《預算法》《政府采購法》和《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35號令)《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100號令)等法律、法規,均要求將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但部分單位在編制年度部門預算時,仍未將單位的存量資產、處置收入、投資收益等與預算編制相結合。由于執法監督不到位,造成預算編制不精準,資產重復購置。
按照“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要求,牢固樹立資產、預算、財務三位一體理念,著力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
(一)整合財政內部職能
按照“職能整合、職責明確、信息共享、管理互補、運作高效”的原則,整合財政內部管理職能,建立相互聯系、相互管理、信息共享的管理機制,財政資金管理處(科)室側重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財務執行等管理,資產管理處(科)室側重對行政事業單位存量資產、資產新增配置審核和資產收益管理等。在內部運作機制上,必須實現資產與預算、財務互動型“齒輪”式的結合,從機制上克服資金管理與資產管理“兩張皮”現象,確保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高度融合。
(二)明確資產配置標準
資產配置管理是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關鍵結合點,要在全面分析單位存量資產的質量、結構和分布的基礎上,詳細掌握單位完成工作任務和履行其管理職能須占用資產的合理額度,制定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定額標準,包括人均標準、單位標準、結構標準及資產運行的定額費用標準,推行以資產配置審批為主要手段的資產配置管理,防止超標準、無需求或重復配置資產,提高配置效率,實現資產配置均等化。
(三)細化資產預算編制
結合年度部門預算編制,根據單位完成年度工作任務和履行職能的需要,由單位提出擬購置資產的品目、數量并編制資產購置預算,財政部門結合單位存量資產和配置標準提出購置審核意見,把資產配置審核作為資產購置的前提條件,增強資產配置的計劃性、有效性和規范性。對年度安排的資產購置預算,必須明確購置資產品名、數量、單價、金額、經費來源安排等,年度內安排的資產購置預算,原則上不得調整,確需調整的,需履行相關報批手續,切實增強預算的約束力和可操作性。
(四)強化資產政府采購
政府采購是資產購置的一種方式,要建立資產購置和政府采購之間的互動機制,對納入政府采購范圍的,必須依法實施政府采購,擴大通過政府采購購買資產的范圍和規模。年度無購置預算安排的,不得進行采購。在預算執行環節,按照政府采購的有關規定,跟蹤資產購置預算執行結果,規范資產購建和使用行為,督促資產占有使用單位不斷提高使用效率。
(五)加強資產收益管理
按照收入“一個籠子”的要求,在編制部門預算時,單位應上報《當年度資產收益情況計劃表》,資產收益主要包括國有資產經營、出租出借,資產出售、出讓和對外投資收益等收入,并把資產處置收入和對外投資收益,作為政府非稅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年度終了,隨決算報表上報《當年度資產收益情況執行表》。
(六)注重資產績效管理
財政績效評價是按市場經濟規律對政府公共支出進行管理的必然舉措,也是財政管理的內在要求。一是要把資產管理和財政績效評價緊密結合起來,運用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對資產預算編制的科學性、資產運行成本、資產使用效益、資產管理水平進行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通過評價,建立起以績效為取向的資產管理責任制。二是要把績效評價結果與單位資產配置經費安排緊密掛鉤,促進單位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增強預算績效觀念,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七)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要實現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結合,必須制訂與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以制度來保證兩者的結合。一是要在現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建立部門資產共享共用和調劑機制及管理辦法,加大所屬單位間共享調劑的力度,切實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推進資產共享共用。二是要建立財政內部協作例會制度,從優化服務、管理互補、信息共享、提高效能角度出發,查找不足,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形成合力,確保財政內部有效運作,切實增強內部管理的融合度。
(八)注重資產規范管理
按照資產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要求,著力解決資產管理中突出的問題,實現資產從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一是要以規范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流程和明確管理責任為基礎,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資產管理云信息系統,全面反映資產的存量、分布和使用情況,實現資產動態監管。二是要扎實做好資產從使用、處置、收益等方面進行管理的基礎性工作,落實資產管理責任,進一步提高資產信息質量,為資產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創造條件。三是開展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房產和閑置資產普查,研究資產管理方式,進一步把存量資產盤活,推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有效整合和共享共用。
(九)強化財政執法監督
一是要加強對《預算法》《政府采購法》和《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35號令)《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100號令)等法律、法規政策執行落實的監督,重點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資產管理、政府采購等方面進行監督,督促單位依法履行職責,切實提高單位和管理人員法律意識。二是加強財政同其他部門的協作,借助紀監委巡視巡察、審計部門的檢查,發揮監督的威懾作用,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整改落實,切實規范財經紀律。三是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政策執行、資產配置、處置、使用、收益收繳等方面的監督檢查,督促單位嚴格執行各項政策、制度,建立良好的管理秩序。
來源:《預算管理與會計》2022年第9期
18年以上深耕高會論文、評審和考試服務,深刻把握各省市評審要求和特點,專業服務水平
高,質量提升明顯。
強大師資力量,優質服務保證,服務質量保障,考試評審過關無憂。
掃描微信獲取最新高會資訊,最新最快考評信息一網打盡。
聯系方式:
奧財網校lzbhld.com
網校聯系 QQ:898180377, 389961449
奧財網校郵箱:kjlww@vip.163.com
掃描為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