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隨著管理會計在公共圖書館的推廣應用,管理會計在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支持科學決策、加強績效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有力促進了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的豐富、數字資源的整合,以及社會效益的持續提升。然而,目前一些公共圖書館在應用管理會計的過程中,存在著對管理會計缺乏重視、管理會計制度不健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協同應用不足、缺少專業人才等問題。如何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優勢作用,使公共圖書館更好的履行社會職能,成為當前公共圖書館面臨的重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特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01 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制度建設 為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積極作用,公共圖書館的管理者自身要對管理會計有正確的認識,了解管理會計的政策指引、應用管理會計對單位發展的重要性,積極發揮帶頭作用,使管理會計的理念和應用價值被每一名工作人員所了解和認可;鼓勵工作人員積極參與管理活動,為管理會計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 管理會計制度建設要有良好的針對性和適用性,不符合單位實際情況的制度只能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在管理會計制度建設時,公共圖書館需結合單位的發展規劃及業務活動特點,構建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可執行性的管理會計制度體系,包括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績效評價制度、內部控制制度、財務報告分析與評價制度等,以制度落實管理會計的工作內容和崗位職責,使工作的開展有標準可依,有章可循。 對于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制度建設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公共圖書館需持續進行修訂和完善,使管理會計制度建設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成為單位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 02 運用績效評價工具,加強績效管理 隨著《“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出臺,國家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越來越重視,對資金的使用效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公共圖書館在進行績效評價時,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績效評價指標往往難以制定。應用平衡計分卡這一管理會計績效評價工具,將單位的規劃目標分解為相互平衡的績效指標體系,可以很好的解決現階段圖書館績效指標的制定問題。 平衡計分卡是從四個維度出發,對公共圖書館的財務工作、服務水平、工作流程、工作人員的學習與成長等方面進行定性或定量的評價,形成系統、全面、客觀的績效評價結果。首先是財務維度。通過設置財務制度是否完善、預算收支是否規范透明、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運行與服務成本等指標,對公共圖書館的財務狀況進行評價。其次是服務對象維度。設置公共服務使用率、公益活動參與度、投訴建議數量、讀者滿意度等指標,對服務對象滿意度進行績效評價。鑒于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職能,服務對象滿意度應作為績效評價的核心指標,分配較大的權重。第三是業務流程維度。通過對文獻借閱、數字資源服務、公益培訓、展覽等主要業務流程的逐一梳理,篩選出影響公共服務水平的關鍵因素作為定性指標進行評價。第四是學習與成長維度。結合員工培養計劃,對工作人員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工作業績、以及員工滿意度等方面設置指標,根據工作人員對圖書館的貢獻分配權重,進行績效評價。公共圖書館綜合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進行績效評價,有利于對單位績效的財務與非財務方面、短期與長期發展的綜合反映。 在績效評價過程中發現的預算執行偏差、影響服務對象滿意度等情況,公共圖書館應查明原因,在后續工作中加以調整和改進;對于在績效評價中發現的重大工作失誤或過失,要實施嚴格的問責制度,以責任落實推動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03 應用風險管理工具,合理管控風險 公共圖書館在運營管理中的風險主要集中于財務活動的合法合規、資產的安全完整、業務活動的順利開展等方面。公共圖書館應用風險管理工具進行風險管理,是根據風險管理制度,設立風險管理部門,評估出圖書館在控制環境、預決算業務控制、資產控制、采購控制等方面的風險,針對風險類別和風險點設定相應的防控措施,將對風險的管理控制工作分解到各個工作崗位和業務流程,實現風險管理的全員參與和全過程管理。 例如預算編制的風險管理。在編制項目預算時,如果僅由財務部門沿續以前年度的項目預算進行編制,編制出的項目預算很可能與單位的實際發展需求不符,阻礙業務活動的開展。借助管理會計的零基預算法,根據圖書館的發展規劃和業務活動的實際需求,在收集各項財務及業務數據的基礎上,經過各部門充分溝通協調,進行預算項目的確定和預算編制。 又如資產的風險管理。圖書館用于提供公共服務的設施設備數量逐年增多,是否需要維修維護、是否需要報廢、是否需要重新購置等問題,這部分支出金額可能很大,如不慎重考慮將影響資產的使用效率及公共圖書館的正常運行。在預算編制時應對資產的使用狀況予以充分考慮并合理測算,保障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轉,有效控制國有資產的管理風險。 04 綜合應用管理會計工具,提高決策水平 公共圖書館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價值鏈分析、敏感性分析、多因素分析法等營運管理工具方法的綜合應用,由管理信息系統提供經分析加工的數據,公共圖書館的管理者基于這些可靠性高、綜合性強的數據信息制定決策,將更為科學合理。 例如敏感性分析工具的使用。公共圖書館開展了很多針對不同讀者群體的公益講座,以公益講座的社會效益作為要實現的目標,以參加者的年齡、學歷、職業、現場互動情況、講座后的反饋信息等作為影響目標實現的敏感性因素,對敏感性因素在不同講座中的變化情況進行量化分析,找出敏感性因素對公益講座社會效益影響的方向和程度,據此形成有針對性的活動方案,使以后的公益講座可以更好地滿足參加者需求,提升公益活動的社會效益。 多因素分析法也是公共圖書館日常運營中重要的管理會計方法。例如購置熱門書籍時副本量的確定。副本量即同一個品種圖書的購置數量。通過選取借閱總人次、借閱率、平均借閱時限等因素,將賦予權重后的各因素的乘積作為總量指標,以類似書籍的歷史數據作為參照進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各因素的變化對副本量的獨立影響和交互影響,進而找到最佳副本量的參考范圍。根據管理會計方法購置的圖書副本量既可以滿足讀者的合理借閱需求,又避免了國有資產不必要的浪費和閑置,提高了公共圖書館的運營效能。 05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推動管理會計人才發展 財務人員是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主力軍,當前,信息技術的進步已使財務人員從瑣碎繁重的會計核算、數據填報等工作中解脫出來,公共圖書館應以此為契機幫助財務人員轉變思維方式,努力提升自我,向管理會計轉變。 公共圖書館應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一方面,通過培訓班、專題講座等形式對財務人員和各級管理人員進行專業能力的培養,包括會計學、管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管理會計的政策指引、信息系統操作等課程,提升工作人員的財務規劃、管理決策能力。另一方面,針對全體工作人員開展職業道德培訓,提升其責任感和主動性,保障圖書館的各項管理制度得以自覺遵守和嚴格執行。此外,創造條件為工作人員提供與同行業或先進單位溝通交流的機會,學習借鑒先進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人員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同時,也不能忽視對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的培養,做到管理信息系統的日常維護、系統升級和設備更新有專人負責。 為實現在培養人才的同時用好人才,公共圖書館應在年度績效考核中引入激勵評價機制,對綜合素質高、業績突出的工作人員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激發工作人員自我提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