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入這個制度會有助政府更全面地掌握公共財政,增加政府賬目的透明度,最終有利于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在2006-2007年度,特區政府在現金收付制下計算的綜合盈余僅為586億(港元),而在應計制下這個數字為1249億(港元)。”日前在廣州舉辦的粵港財經論壇上,香港庫務署代理署長黃徐玉娟充滿喜悅地說。
為了達到香港特區政府財務匯報的目標,除了現金收付制(也稱為收付實現制會計)賬目外,特區政府從2002-2003年度開始引入應計制(也稱為權責發生制會計,下同)。幾年過去后,應計制在特區財務舞臺上已經從最初的青澀舞者逐漸舞向成熟。
盛裝起舞
在2002年推行應計制之前,特區政府已經為此默默準備了3年。
特區政府引入應計制的進程最早開始于1999年。當時,特區政府決定,由庫務司司長牽頭組織成立專責小組,研究政府的賬目匯報方式。此后,專責小組用了大概兩年的時間,研究以應計制匯報特區政府的賬目范圍、資產、負債、收入、開支等。專責小組也就推行應計制所需的條件進行研究,并制定時間表實施有關建議。
2001年,特區財政司司長在財政預算案演辭中公布,從2002-2003年度開始引入應計制會計制度,每年編制及公布應計制賬目,用來匯報特區政府整體的財務表現及財務狀況。時任財政司司長這樣說道,“根據應計制會計,政府要在賬目內計入擁有的資產及財務承擔,譬如投資于公營機構的數額、固定資產及政府在公務員退休金方面的財務承擔。引入這項制度會有助政府更全面地掌握公共財政,增加政府賬目的透明度,最終有利于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隨后,在當年的5、6月間,專責小組就推行應計制一事公開咨詢公眾意見。可喜的是,咨詢結果顯示,社會各界人士均一致歡迎特區政府提出采用應計制會計。應計制的推廣呼之欲出。
有政府的支持、民意的推動,專責小組終于在2002年發表報告書,報告中建議:采用循序漸進方式,分階段實施應計制。第一階段從2002-2003年度的賬目開始,主要工作包括制訂會計政策及指引,以確保計劃的推行;政府會計人員培訓;財務資產估值;公務員退休金負債、約滿酬金、尚余假期及其他債項估值。第二階段從2004-2005年的賬目開始,這個階段最大的亮點就是,將固定資產劃入應用應計制進行會計核算的范疇。
“我們按照專責小組報告書內的建議,從2002-2003年度開始編制及公布以應計制為基準的綜合賬目,此外,從2004-2005年度開始,應計制賬目也包括特區政府擁有的固定資產的價值和折扣,還附有一份資產保管報表,用來匯報特區政府為提供公共服務所動用的主要實物資產,即建筑物、基建資產和土地等的具體數據。”香港庫務署總庫務會計師黃成禧說。
到目前為止,特區政府已公布了5份應計制賬目,而2007-2008年度的賬目則仍在編制中。
雙人舞步
應計制和現金收付制并存,是特區政府目前采用的模式。
特區政府并不是在全部范圍內都采用了應計制。
政府的財政預算是以現金收付制編制的。“在這點上,香港有別于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和美國、瑞典、法國等國保持一致。”黃成禧說。
對于為何同時保留兩種會計處理基礎,香港庫務署代理署長黃徐玉娟認為,現金收付制可以清楚地顯示政府遵守立法會撥款和管理現金收支財政預算的狀況,這于財政預算而言更為有效。而黃成禧的話更透露出另種信息,“在我們與英國及瑞典的交流中,體會到他們也會按自己的情況,采取合適的匯報的做法。”
毋庸置疑,現金收付制可以較好地滿足遵守財政預算的基本要求。因此,特區政府可以在綜合匯報中采用應計制,而在財政預算中仍保留現金收付制,這有利于信息處理的簡化和預算制度的穩定性。而且,從之前美國的經驗看,通過一定的對賬處理,應計制的政府會計和財務報告信息與收付實現制的預算信息可以實現銜接和協調一致,并不會影響各自的原有功能。
舞動精彩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應計制的引入確實起到了成效。
以反映政府財務表現和狀況為目標而采用的應計制,其賬目匯報范圍主要包括由政府負責其開支的營運服務和政府擁有主要權益的公營及其他公司。具體來說,比如政府一般收入賬目及根據公共財政條例第29條設立的8個基金、政府為特定目的而設立的基金、香港房屋委員會、政府擁有主要權益的公營及其它公司、營運基金、外匯基金等都包含在內。
在應計制下,特區政府對資產和負債的確認、計量和核算與企業會計核算方法有共通之處。比如,固定資產按成本扣除累計折舊后匯報;將貸款、投資等現金開支內的資本開支,以及出售投資所得和已收償還貸款等現金收入內的資本收入均以資產交易處理。以房屋委員會為例,在應計的原則下,用作建造公共房屋、改善樓宇設備及購置器材的費用,會以成本價入賬,在扣除累計折扣后,其凈值才被列在資產負債表中。這些處理原則與企業相關業務的處理原則是一致的。更直接地說,“在更新會計政策及編制其財務報表時,房屋委員會會參考香港會計師公會編制及發布的會計準則及財務報告準則,在適用及適當的情況下套用。”香港房屋署總庫務會計師黃俊光補充說。
在香港房屋署高級財務經理馮偉文看來,采用應計制會計有一些需要留意的地方。一是現行的會計準則越來越繁復,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不太容易理解其中的名詞及分類,所以在應用時要特別注意和研究。二是應計制會計需要設置較精密的會計及財務資訊系統配合。三是需要用更多的資源及更長的時間去為資產作出識別及估值。四是需要定時檢討及更新會計政策準則。最后,就是必須要提供職員培訓和符合審計要求。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應計制的引入確實起到了成效。以2006-2007年度的財務報表為例,在現金收付制下綜合盈余僅為586億港元,而在應計制下這個數字為1249億。“在應計制下,我們不單計算一般政府收入賬目和8個特定基金的表現,還包括外匯基金的盈余、政府企業的應占利潤及虧損,退休金撥備等主要項目”,黃徐玉娟解釋道。
舞步穩健
在經過兩個階段成功推進應計制后,特區政府正在努力尋求改進的方向。
黃成禧說:“我們按照專責小組報告書內的建議,在2006-2007年度進行研討,以評估應計制賬目的成效,并確定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改善的方向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根據應計制會計的原則,已使用但未支付費用的貨品或服務,應在使用年度列作開支項目,并在年度終結時列作負債。同樣地,在收入方面,交易應在有關事項發生時便確認入賬。
可是,就政府一般收入項目及根據公共財政條例第29條設立的基金來說,都沒有按應計制入賬。原因是政府現在的會計系統是以現金收付制為基礎,并沒有提供與應計制有關的功能。
第二,特區政府沒有將政府土地列作固定資產匯報,這是因為缺乏客觀參考標準(例如市值)為特殊用途的土地估值;此外,即使是可供出售的土地,如果用市值入賬,就必須跟隨常變的市場行情而不斷重估,土地估值的工作耗費甚巨,而且相當費時。此外,那些沒有收費的基建資產,特區政府也沒有將它們列作固定資產匯報。
“然而,我們每年編制一份資產保管報表,以交代政府為提供公共服務所動用的資源。該報表提供有關主要基建資產、政府用地及建筑物,以及用作發展公共房屋的土地的數據。”黃成禧說。
第三,目前,接受資助的非政府機構都按應計制會計編制賬目。“但是,就特區政府的綜合財務報表來說,我們沒有采納公共部門會計準則的原則,把這些非政府機構的收支和資產納入綜合匯報范圍內。我們現在的做法是將有關的補助金及資助金列作開支,以反映政府為達到既定政策目標而從這些機構購買所需的服務。”黃成禧透露,“在這一方面,我們會做進一步研究,探討采納國際會計準則而須將非政府機構的收支和資產納入綜合匯報范圍的可行性。”
舞向未來
放眼未來,應計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正在更換現時的會計系統,有關應計制的會計功能,預期可于2008年年底前完成。”談起未來,黃成禧顯得信心十足。按照規劃,在這一系統投入使用后,應收收入及應付開支就可以按照應計制入賬。此外,其中有關固定資產的系統功能,也將幫助各政府部門記錄資產項目和計算折扣。對特區政府來說,2009-2010年度的應計制政府賬目或將是第一份由這個新系統編制出來的賬目。
放眼未來,如何在充分考慮成本和效益的原則下,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和其他國家的做法,逐步制訂適合香港情況的會計政策,是特區政府需要直面的問題。比如需要就一些較復雜的會計政策作進一步探討,特別是應否將用于營運的文物資產納入為固定資產;是否將所有基建資產列作固定資產匯報;以及是否將非政府機構的收支和所運用的資產納入匯報范圍內。
此外,應付制賬目的審計同樣是特區政府未來需要考慮的。
鏈接
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在政府預算和政府會計中引入了權責發生制,并對其實行改革。改革模式概括為三種:
1.弱勢改革模式,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它主要是對某些有明確期間的應收款項和應付款項按權責發生制加以確認。丹麥,法國,波蘭等采取這一改革模式。
2.次強或強式改革模式,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在此模式下,除實物資產不進行資本化和不計提折舊外,金融資產以及所有負債、收入和費用均按權責發生制處理。冰島,意大利的改革基本采用這一模式。
3.超強式改革模式,完全的權責發生制。主要代表國家有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