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作為四川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核心區域,成都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上已躋身全國前列。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成都如何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如何構建數字生活、推進數字治理,探索超大城市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成都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系統謀劃成都數字經濟的五年發展。
《規劃》以提升數字技術、數據要素、數字基建三大數字經濟新要素的供給能力為基礎,充分發揮智慧蓉城豐富的數字應用場景牽引作用,圍繞核心產業引領、新興產業成勢、未來賽道啟航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體系加快構建,功能引導、場景驅動、優勢互補的數字經濟區域發展格局加快形成,規范有序、開放協同的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加快營造,找準成都發展數字經濟的動力源和切入點,并明確了任務體系。
定性目標+定量指標”
全域差異化協同發展
《規劃》采取“定性目標+定量指標”方式提出目標體系。定性目標到2025年,高水平建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智慧蓉城、數字經濟整體發展水平保持全國第一方陣前列。展望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經濟新高地。
而定量目標則細化為具體的指標,以更精準地當好工作的指揮棒。定量指標圍繞“數字技術創新、數據要素流通、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發展、數字應用水平”5個方面,設置了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數字經濟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R&D經費投入年均增速、公共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量、5G基站數量、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等24項指標。
《規劃》提出,要推動數字經濟在全域差異化協同發展,支撐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因此,圍繞做優做強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規劃》統籌考慮區域功能定位、產業基礎、優勢短板等,突出區域發展特色與重點,為各區(市)縣明確了工作抓手。
率先探索數據要素價值化
《規劃》的一個重要亮點是率先探索數據要素價值化,構建“公共數據運營、科學數據共享、社會數據融合”的城市全數據要素流通體系。
“從要素迭代趨勢看,數據資源價值化能打造數字經濟新活力。”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黨中央提出數據可作為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并將其與技術、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一起納入改革范疇。數據作為全新、關鍵的生產要素,將與技術、人才、土地、資本等傳統生態要素組合迭代曾、交叉融合,形成革命性突破。
《規劃》聚焦公共數據高效運營,健全涵蓋公共數據運營主體、運營授權、運營平臺、運營辦法等的市場化全體系創新架構,持續探索精準高效的公共數據開發運營新模式;聚焦科學數據共建共享,整合全市科學數據共享和科學數據競賽平臺,依托成都超算中心,精準構建“智算+超算+邊緣計算”多層次算力支撐體系;聚焦社會數據融合創新,加快建設社會數據融通平臺,創新社會數據流通機制,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據、政企數據有效融通。
如何讓數據價值化?成都將探索推進數據資本化,例如建立數據銀行,以科研數據為示范,面向學術期刊、科研人員提供在線存儲、匯交管理、長期保存與獲取、共享、出版、引用服務。再例如,探索創新數據信托產品運營模式,促進數據資產運用、增值和收益。
為了健全數據交易流通機制,成都還將完善數據交易場所及配套機構,建設四川數字資產交易中心,完善數據產品交易撮合、數據資產登記發布等功能,鼓勵設立社會性數據經紀機構,規范開展數據要素市場流通中介服務。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
全面提升數字產業競爭力,《規劃》堅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推動數字經濟“6個核心產業+7個新興優勢產業+6個未來賽道”協同發展。
《規劃》突出數字經濟產業標識性、融合性、未來感,提出大力攻堅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軟件和信息服務、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網絡六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即“數字產業化”;同時,推動“產業數字化”,包括制造業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和農業數字化,突出發展無人機、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新型數字化食品、數字醫藥健康、數字文創、金融科技七大新興優勢產業;還將前瞻布局量子科技、光刻設備、6G通信、腦科學、XR擴展現實、隱私計算六大數字經濟未來賽道為“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賦能,構建形成核心產業引領、新興優勢產業成勢、未來賽道啟航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體系。
為何會瞄準這“6+7+6”?“這是有的放矢,精準構建新型數字產業體系,逐一明確6個數字產業化核心產業、7個產業數字化具體賽道、支撐數字產業基礎共性領域的6個具體技術突破方向。”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此解讀說,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方面,基于“關鍵核心組件—終端產品—軟件服務—信息流交互”的數字技術應用邏輯,聚焦“芯屏”核心零部件、各類智能終端、高端軟件及人工智能應用、5G等新一代信息網絡6大細分領域,構成完整閉環;在重點產業數字化方面,基于優勢導向選取了成都具有相對技術先進性的工業無人機、數字醫藥健康、數字文創領域,基于轉型導向選取了成都具有一定產業基礎、需進一步轉型適應行業發展潮流的智能網聯汽車、新型數字化食品領域,基于需求導向選取了成都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未來發展所需的機器人、金融科技領域;在未來技術突破賽道方面,著眼于支撐集成電路高質量發展,發揮成都相關領域科研機構比較優勢,聚力突破光刻設備;著眼于搶占人工智能發展新機遇,瞄準元宇宙、類腦智能等前沿發展趨勢,聚力突破XR擴展現實和腦科學;著眼于滿足信息流、數據流高效安全交互流通,聚力突破6G通信和隱私計算;通過芯片、人工智能、信息網絡三大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領域的技術突破,更好支撐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
同時,《規劃》明確,堅持統籌集約、適度超前,加快建設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先進算力基礎設施和城市融合基礎設施,形成技術先進、模式創新、支撐有力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底座,強化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的硬件支撐。
數字新基建將如何改變市民生活?《規劃》提出全面升級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包括協同推進“雙千兆”網絡建設,適度超前部署5G和光纖超寬帶“雙千兆”網絡,積極推行“微基站+智慧桿塔”、“5G+Wi-Fi6”等新型5G網絡部署方式,推進5G獨立組網(SA)建設,率先在全國實現5G規模化商用。城市融合基礎設施也將升級。《規劃》提到,推進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交通樞紐服務設施的感知、通信、計算等設備擴面升級,推動基于5G車路協同車聯網大規模驗證與安全應用,完善無人駕駛測試驗證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軌、智慧機場建設,探索建設智慧出行服務(MAAS)系統。
創新智慧蓉城數字應用場景
營造“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多元應用場景
探索超大城市的數字化轉型,數字需要融合在市民生活和政府治理中。
《規劃》強化應用場景驅動,聚焦“數字政府”,提出打造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社會訴求“一鍵回應”場景,提升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聚焦“數字社會”,提出營造社會民生服務、未來社區生活、鄉村振興數字場景,以市民需求為導向激發數字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