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晚,由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共同制定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下稱規范)正式發布,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再次成為市場監管重點。
這部醞釀兩年之久,有著中國版薩班斯法案之稱的法規,將于明年7月1日起施行。正在倫敦接受關于“中國法律服務業國際化管理培訓”的中世律師事務所聯盟一些從事金融業務的律師向本報記者表示:《規范》對中國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長期而言的作用是積極的,對于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來說,意味著要先過國內這一關,其他國家的資本市場要求更高。他認為,中介機構將在法規實施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由于風險加大,律師和會計師等也需要審慎做事。
路偉國際律師事務所北京代表處主任呂立山(RobertLewis)表示,中國企業首先需要建立風險意識,其次要依靠國際化的標準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進行一個分析和評估。建立內控制度,除了聘請外部顧問外,還需要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的風險管理的IT軟件系統,用科學的執行制度健全中國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
對于市場擔心的美國“薩班斯法案”由于規定苛刻,讓有些企業不堪重負的問題,廣東廣大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平認為,《規范》肯定會給企業增加成本,比如增加崗位、調整管理流程和聘請外部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等等。但與美國相比,這種影響不會很大,因為包括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審計機構在中國收費遠低于國外。(記者 朱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