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近年來,市財政部門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市區兩級基本建成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了預算和績效一體化管理。在2021年即“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市財政局開新篇、謀新局,量質并舉打造深圳預算績效管理新格局。
一、“圍繞全過程”,分年度承前啟后布置工作落實績效主體責任 提前謀劃、統籌布局,印發全年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通知,力促各部門通過“一文”讀懂弄通做實全年工作任務。從2020年度單位自評和部門評價,2021年度績效運行監控到2022年度事前績效評估和績效目標管理等各環節工作,均按照“一級管一級”的原則,強調“誰申請用錢、誰編制績效,誰審批款項、誰審核績效”,促使績效管理鏈條更加緊密銜接,形成閉環,推動各級預算單位樹立績效意識、落實績效責任,逐步實現“要我有績效”向“我要有績效”轉變。 二、“著力全覆蓋”,明確界定四本預算績效管理內容范圍和職責分工 一是以一般公共預算和其他三本預算為管理對象,將四本預算全部納入績效管理,并結合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實際,單獨布置政府投資項目績效管理工作。 二是進一步拓展預算績效管理范圍,延伸對政府投資引導基金、PPP項目和政府債務項目等進行布置,進一步強化各部門將績效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刻植入決策、履職、排錢、用款的各項工作和各個環節中。 三是按照預決算公開要求,創新公開方式,分主體、分層次推進預算績效信息公開,在“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基礎上穩步實現“全公開”。 三、“信息化職稱”,推動預算和績效管理實現一體化、標準化和智能化 在“智慧財政”核心系統中搭載績效管理模塊,與項目庫、預算編審、指標管理、國庫支付等子系統銜接。統一組織布置、統一管理層級、統一操作流程、統一精細程度,將不同環節、不同類別的績效工作實質性嵌入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的全過程中,推進預算和績效管理實現一體化、標準化、智能化。橫向上,解決預算指標和績效數據“兩張皮”的問題,預算指標與績效數據同步流轉;縱向上,實現績效數據各環節串聯、上下游銜接,減少外部管理導致數據孤島、信息不對稱等,做到績效數據源頭活水、有跡可循、客觀可視。 四、“抓核心要素”,建立探索復核深圳實際的預算績效指標標準體系 統籌部署各部門緊密結合部門履職、發展規劃和工作目標,分期分批啟動部門績效指標標準庫建設工作。按照定性加定量、共性加個性的原則設計范例為各單位建模,指導各單位通過“采、建、引”的方式,開展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績效指標體系建設。信息系統中搭建“部門指標庫”模塊,由各部門自行維護和使用,逐步做到“先有指標后編績效”,將績效工作指標化管理,推動各部門更加積極主動、做實做優績效管理工作。 五、“考訓督結合”,努力實現深圳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走在前列 一是加大政府績效考核力度。在往年主要考核預算績效管理“有無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向“績效工作有無效果”拓展,在設置的考核指標中,增加對各單位開展各環節工作的績效結果應用進行考核,推動“績效工作講績效”。 二是優化績效業務培訓模式。結合管理實際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分批次、分層級對有關財政部門、預算單位以及第三方機構等開展業務培訓工作,提升業務能力和工作質量。 三是內外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繼續加強與人大、政協、審計、紀檢監察等溝通協調、共同推進,形成市區聯動、財政牽頭、部門主導、外力參與、社會監督的“深圳經驗”,力爭深圳預算績效管理先行示范并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