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第二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
預算目標的確定方法
(1)利潤增長率法。
其中,8為利潤總額增長率
目標利潤=上期利潤總額X (1 +利潤總額增長率)
(2) 比例預算法。
目標利潤=預計營業收入X測算的營業收入利潤率
目標利潤=預計營業成本費用X核定的成本費用利潤率
目標利潤=預計投資資本平均總額X核定的投資資本回報率
(3) 上加法。
企業留存收益=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
凈利潤=本年新增留存收益:(1-股利分配比率)=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 分配額
目標利潤=凈利潤:(1-所得稅稅率)
(4) 本量利分析法。
目標利潤=邊際貢獻一固定成本
=預計營業收入一變動成本一固定成本
=預計產品銷售量X (單位產品售價一單位產品變動成本)一固定成本
第四章企業投資、融資決策與集團資金管理
回收期=現金凈流量累計為正值前一年的年限+現金凈流量累計為正值當年年 初未收回投資額/該年現金凈流量
凈現值=項目投產后未來現金凈流量現值一原始投資額現值
CF CF CF n CF+
NPV =——' + ——% +... + ——J — CF = E ——CF
(l+r) (l+r)2 (l+r)〃 0 t=l(l+r)‘ 0
式中:NPV為凈現值、工:為各期的現金流量,r為項目的資本成本。
內含報酬率指使項目未來現金凈流量現值恰好與原始投資額現值相等的折現率。 其計算公式為:
CFl , + CF2 2 +...+ CFn
(l+ZRR)i (l+lRR)2 (l+ZRR)” 或表示為:
T矗
•利用插值法計算出IRR的近似值
舉例:
IRR=15% NPV= —8. 33
IRR = x NPV = 0
IRR=14% NPV = 8. 10
(15%—x) / (15%—14%) = (—8. 33 — 0) / (—8.33 — 8.10)
注:考試會給定幾組IRR和NPV,只要選擇NPV 一正一負與0臨近的兩組數據, 利用上面的原理計算即可。
方法一:
「回報階段慚值 、投資階段的現值
說明:投資成本的終值(以“1 +修正的內含報酬率”折算)=報酬的終值(以
“1 +資本成本率”折算)。
方法二:
![]() |
說明:投資成本的終值(以“1+修正的內含報酬率”折算)=報酬的終值(以 “1+資本成本率”折算)。
注:方法一與方法二原理相同,修正的內含報酬率與內含報酬率不同之處是在于 投資成本在計算終值時,一個是按資本成本率折算,一個是按內含報酬率折算, 而報酬均按資本成本率折算終值與現值。
(5)現值指數法(PI)-
現值指數是項目投產后未來現金凈流量現值與原始投資額現值之比。現值指數表 示1元初始投資取得的現值毛收益。
勺cf
PI=白(1+r)
CF。
式中:r為資本成本。
(6)會計收益率法(AAR)。
會計收益率是項目壽命期的預計年均收益額與項目原始投資額的百分比。
aap年均收益額inno/
AAR= x 100%
原始投資額
![]() |
|||
![]() |
|||
(1) 根據現金流量的定義直接計算。
營業現金流量=營業收入一付現成本一所得稅
(2) 根據稅后凈利調整計算。
營業現金流量
=營業收入一付現成本一所得稅
=營業收入一(營業成本一折舊)一所得稅
=營業收入一營業成本一所得稅+折舊
=稅后凈利+折舊
(3)根據所得稅對收入和折舊的影響計算。
營業現金流量
=收入X (1 —稅率)一付現成本X (1 —稅率)+折舊X稅率
=(收入一付現成本)X (1一稅率)+折舊X稅率
注:公式中的稅率指的是企業所得稅稅率。
(1) 確定當量法(Certainty Equivalents, CEs)。
確定當量法就是一種對項目相關現金流進行調整的方法。項目現金流的風險越 大,約當系數越小,現金流量的確定當量也就越小。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n a x CF
NPV = Z J
t=0 (1 + Fp )
式中:%為t年現金流量的確定當量系數,它在0?1之間;玨為無風險利率。
(2) 風險調整折現率法(RADRs)。
風險調整折現率時凈現值的基本表達式為:
NPV=文——業 t-Io
么(1 + RADRs),
式中:RADRs指風險調整后的折現率。
n
Kw = 2 KjWj
jT
式中:Kw——加權平均資本成本;Kj——第j種個別資本成本;Wj——第j種個 別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重(權數)。
外部融資需要量
=滿足企業增長所需的凈增投資額一內部融資量
=(資產新增需要量一負債新增融資量)一預計銷售收入X銷售凈利率X (1- 現金股利支付率)
=(銷售增長額X資產占銷售百分比)一(負債占銷售百分比X銷售增長額)一 [預計銷售總額X銷售凈利率X (1-現金股利支付率)] =(AXSoXg) — (BXSoXg) -PXSoX (1 + g) X (1-d)
式中:A、B分別為資產、負債項目占基期銷售收入的百分比;S。為基期銷售收 入額;g為預測期的銷售增長率;P為銷售凈利率;d為現金股利支付率。
(1)內部增長率。
外部融資需求=(AXS0Xg) -[PXS0X (1 + g) X (1-d) ]=0
![]() |
|||||
![]() |
|||||
![]() |
|||||
![]() |
|||||
其中:ROA為公司總資產報酬率(即稅后凈利/總資產)。
(2)可持續增長率。
SoX (1 + g) XPX |
(1-d) +So (1 + g) XPX (1-d) XD/E=AXSoXg |
g (可持續增長率) |
= P (1—d)(1+D/E) A-P (1-d)(1+D/E) |
g (可持續增長率) |
=ROE (1—d) 1-ROE (1-d) |
式中:ROE為凈資產收益率(稅后凈利/所有者權益總額),其他字母含義不變。
(1)配股。
配股除權價格
配股前股票市值+配股價格x配股數重
配股前股數+配股數量
配股前每股價格+配股價格x股份変動比例
1 +股份變動比例
配股后股票價格-配股價格
購獎一股新股所需的配股權數
(2) 增發。
定向增發的定價:發行價格N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X80%
其中:定價基準日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期的首日
(3) 可轉換債券。
![]() |
|||
![]() |
|||
轉換價值=轉換比率X股票市價
贖回溢價=贖回價格一債券面值
(1) EBIT-EPS (或ROE)無差別點分析法。
公司每股收益=(EBIT —利息)X (1-所得稅稅率)/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
(EBIT-11)(1- T) (EBIT-12)(1 - T)
N1 _ n2
(2)資本成本比較分析法。
![]() |
|||
![]() |
|||
公司價值(VD =B (債務價值)+E(權益價值)
企業集團外部融資需要量=£集團下屬各子公司的新增投資需求一£集團下屬 各子公司的新增內部留存額一£集團下屬各企業的年度折舊額
第五章企業成本管理
產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變動制造費用
在完全成本法下:
產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全部制造費用
利潤=(單價一單位變動成本)X銷售量一固定成本
保利產量=(利潤+固定成本)/ (單價一單位變動成本)
產品目標成本=產品競爭性市場價格一產品的必要利潤
V (價值)=F (功能)/C (成本)
(1) 乘數法。
全部外部損失成本=KX已計量外部損失成本
隱性質量成本=全部外部損失成本一已計量外部損失成本
其中:K為乘數因子,根據經驗估計確定。
(2) 塔古奇損失函數法。
K = C/D2
其中:C為上限或下限值對應的預期隱性質量成本;D為上限或下限相對于目標 值的偏離值。
L (Y) =K (Y-T) 2
其中:K為企業外部損失成本結構的比例函數;Y為質量特性的實際值;T為質 量特性的目標值;L為隱性質量成本。
第六章企業并購
并購收益=并購后整體企業價值一并購前并購企業價值一并購前被并購企業價 值
并購凈收益=并購收益一并購溢價一并購費用
其中,并購溢價=并購價格一并購前被并購企業價值
自由現金流量=(稅后凈營業利潤+折舊及攤銷)一(資本支出+營運資金增加 額)
稅后凈營業利潤=息稅前利潤X (1-所得稅稅率)
息稅前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一主營業務成本X (1-折扣和折讓)一稅金及附加 —管理費用一銷售費用
rWACC = E /(E + D) x re + D/(E + D) x rd
式中:烏囚貧為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D為企業負債的市場價值;£為企業權 益的市場價值;匸為股權資本成本;匚為債務資本成本。
, rd=rX (1—T)
式中:r為借款利率或者債券票面利率;T為企業所得稅稅率。
-式中的r。可采用如下兩種方式計算:
①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re = rf + (rm —rf) XP
式中:r。為股權資本成本;L為無風險報酬率;L為市場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
(rm—rf)為市場風險溢價;B為市場風險系數。
-B系數的調整公式:
式中:B1為負債經營的B系數;Bo為無負債經營的B系數;T為企業所得稅稅 率;D為企業負債的市場價值;E為企業權益的市場價值。
②股利折現模型。
Po = E Dt/(1 + U
t=1
,當假定每年股利不變時,計算公式如下:re=Do/Po
式中:Do為當年股利額;Po為普通股市價。
,當假定股利以不變的增長速度增長時,計算公式如下:re=Di/Po+g
式中:Di為預計的年股利額;Po為普通股市價;g為普通股股利年增長率。
n .
V =2 FCFt/(1 + rwAcc)t + TV/(1 + rWACC)n
t=1
式中:V為企業價值;FCFt為確定預測期內第t年的自由現金流量;rwg為加權 平均資本成本;TV為預測期末的終值;n為確定的預測期。
TV = FCFn+1 /(rwAcc -g) = FCF。x (1 + g)/(gcc -g)
式中:TV為預測期末的終值;FCFn+i為計算終值那一年的自由現金流量;FCFn為 預測期最后一年的自由現金流量;rwg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8為計算終值那一 年以后的自由現金流量年復利增長率。
市盈率(P/E)
價格對收入比(P/R)
價格對凈現金流量比率(P/CF)
價格對有形資產賬面價值的比率(P/BV)。
EV/EBIT
EV/EBITDA
EV/FCF
其中,EV為企業價值,EBIT為息稅前利潤,EBITDA為息稅折舊和攤銷前利潤, FCF為企業自由現金流量。
支付價格/收益比=并購者支付價格
I J iz I J u • I u l Au 丁乂 ___- m
稅后利潤
![]() |
|||||
![]() |
|||||
![]() |
|||||
![]() |
|||||
![]() |
第七章企業績效評價
(1) 指標體系綜合計分方法。
績效指標總得分=Z單項指標得分
單項指標得分=本檔基礎分+調整分
本檔基礎分=指標權重X本檔標準系數
調整分=功效系數X (上檔基礎分一本檔基礎分)
上檔基礎分=指標權重X上檔標準系數
功效系數=實際值—本檔標準值 上檔標準值—本檔標準值
績效指標總得分=Z(單項指標評價指數X該項評價指標的權重)
(2) 單項指標計分方法一一比率法。
某項比率得分值=A/B X100%X權重分數
其中:A為實際完成值;B為考核評價目標值。
(1)投資資本回報率。
稅前利潤X (1—所得稅稅率)+利息支出
投資資本平均余額
投資資本平均余額=期初投資資本+期末投資資本 、、 2
投資資本=有息債務+所有者(股東)權益
(2) 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X100%
(3) 經濟增加值回報率。
經濟增加值回報率=經濟增加值/平均資本占用X100%
(4) 息稅前利潤。
息稅前利潤=稅前利潤+利息支出
自由現金流量=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一付現資本性支出
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一平均資本占用X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中央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實施方案》及《中央企業負責人經濟增加值 考核實施方案》中明確了經濟增加值的考核規則:
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一資本成本
=稅后凈營業利潤一調整后資本X平均資本成本率
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 (利息支出+研發開發費用調整項)X (1-25%) 調整后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帶息負債一平均在建工程
平均資本成本率=債權資本成本率X平均帶息負債/ (平均帶息負債+平均所有 者權益)X (1-25%) +股權資本成本率X平均所有者權益/ (平均帶息負債+ 平均所有者權益)
第九章政府會計與預算管理
1. 預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事業單位收入和支出總預算及分項預算完成的程 度。
計算公式為:
預算收入完成率=年終執行數:(年初預算數土年中預算調整數)X100% 其中,年終執行數不含上年結轉和結余收入數。
預算支出完成率=年終執行數:(年初預算數土年中預算調整數)X100% 其中,年終執行數不含上年結轉和結余支出數。
2. 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占事業支出的比率,衡量事業單位事業支出結構。 計算公式為:
人員支出比率=人員支出:事業支出X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業支出X100%
3. 人均基本支出,衡量事業單位按照實際在編人數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 計算公式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一離退休人員支出):實際在編人數
4. 資產負債率,衡量事業單位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開展業務活動的能力,以及反 映債權人提供資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X100%
支出增長率=(本期支出總額:上期支出總額一1) X100%
人均開支=本期支出數:本期平均在職人員數X100%
項目支出比率=本期項目支出數:本期支出總數X100%
8. 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占總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單位的支出結構。
人員支出比率=本期人員支出數:本期支出總數X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數:本期支出總數X100%
第十章金融工具會計
1.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其他債權投資)整體 轉移形成的損益=因轉移收到的對價一所轉移金融資產賬面價值土原直接計入 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利得(或損失)
2. 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其他權益 工具投資)整體轉移形成的留存收益=因轉移收到的對價一所轉移金融資產賬面 價值土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利得(或損失)
3.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處置時影響投資收益金額
=公允價值一賬面價值
權益結算:當年確認費用=(授予總人數一累計已離職人數一預計離職人數)X 每人授予期權份數X授予日公允價值X累計服務年限/預計服務年限一已確認費 用
現金結算:當年確認費用=(授予總人數一累計已離職人數一預計離職人數)X 每人授予現金股票增值權份數X負債日公允價值X累計服務年限/預計服務年限 一已確認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