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產權交易所、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最新資料顯示,近日在華能、國電、中石化等央企集團整合旗下資產的背景下,永誠財產保險、申銀萬國等一些大中型金融企業的部分股權遭遇掛牌轉讓。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央企多數是相關金融企業的小股東,因此,對轉讓方和標的企業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而真正影響金融產權轉讓的阻礙是資產評估。
產權交易所的公開資料顯示,這些待售金融股權的整體規模比較龐大。其中,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掛牌 6000 萬元轉讓所持有的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5000萬股股權;中石化集團掛牌 45.5 萬元出售所持華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08%股權;華能集團則一舉掛出了兩個單子,在以 17214 萬元轉讓申銀萬國1721.31萬股股權的同時,還準備以 20000 萬元轉讓另外的2000萬股申銀萬國股權。
但是,分析資料可以發現,盡管上述待售金融股權的整體規模比較龐大,卻并不意味著標的企業控制權的轉移。這應該跟標的企業的規模有關,因為不少標的企業都是大中型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其整體規模決定了,幾千萬股甚至上億股股權換了小股東,也不一定影響實際控制人對標的企業的話語權。據了解,永誠財險就是一家大型國有控股企業,與其他保險同行相比,永誠財險前五位股東都跟電力有關:華能集團、大唐集團、深圳市能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為 20%、10%、10% 10%、10%,此次轉讓方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也跟電力領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持股比例僅為 5%(擬全部轉讓),對永誠財險的股權結構沒有太大影響。
申銀萬國的情況類似。作為大型國有參股企業,申銀萬國的前五位股東分別為中央匯金公司、光大集團、上海久事公司、上海國際集團和 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是37.23% 、12.51%、9.65% 、8.46%、5.67%。本次轉讓方華能集團僅持有申銀萬國股權的 1.1497%,是個名副其實的小股東,如果轉讓成功(擬轉讓0.55% 左右),持股比例將降至不足0.60%,而購得這部分股的公司亦很難因此增持這少量股權而威脅大股東的利益。
銀河證券一位分析師認為,這至少可以看出兩點內容。一方面,轉讓方基本上都是央企集團,金融業并不屬于這些央企集團的主營業務范圍。在國務院國資委要求央企做大做強的背景下,這些央企集團很可能繼續加快對旗下資產的整合與重組,專攻主業,放棄與主業無關的輔業資產。另一方面,轉讓方多數是相關金融企業的小股東,原來就不具備對標的企業的控制權,今后也不打算在金融領域駐留,因此,拋售所持金融資產,對轉讓方和標的企業都不會產生太大問題。
但他同時認為,金融行業牽涉到國家的金融穩定和經濟安全,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因此,涉及到金融企業的資產轉讓很可能面臨更多的約束條件,監管也更為嚴厲。比如說,意向受讓方在面對財務狀況良好甚至連續3年盈利的經濟標準、員工安置的管理層隊伍穩定的社會標準以外,還要符合《公司法》等法律條款,以及央行關于向金融機構投資入股的規定要求。這無疑將加大金融領域資產轉讓的難度和不確定性。
上述幾宗金融企業的轉讓案例,已經證明了這種情況的存在。仍以永誠財產保險為例,意向受讓方在競購永誠財險之前,就得掂量掂量自個兒的條件:提交經保監會認可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連續3年的審計報告,符合《公司法》、《保險法》、《保險公司管理規定》及保監會關于保險公司股東資格的相關規定;書面承諾未持有其他財產保險公司股權;在成為新股東后,若投資其他財產保險公司股權,按照標的公司章程中關于不競爭條款的相關規定執行等。而數月來申銀萬國等標的企業待售股權一直待字閨中,也從側面表明了金融資產轉讓的復雜程度。
但是,該銀河證券分析師強調,無論要求多么嚴格、門檻多么高,金融領域的資產整合都應該繼續推進,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做好金融資產的評估工作,全面估價金融企業的有形資產及無形資產,防止在轉讓進程中發生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
大通證券吉 也認為,金融企業評估比較難,因為金融企業無形資產高。他說,在估值過程中,可以將待售金融企業和股市上的同類上市公司相比較。以永誠財險為例,永誠財險的市凈率是0.6倍,市盈率是6倍,而太保市凈率為3倍,市盈率是18倍。一個是未來經營的預期,一個是流動性溢價。如果流動性溢價很高,就說明它的產權值錢。還有就是和歷史比較,這類股權以前能賣多少錢,現在又可以賣多少錢。只有全面評估企業狀況,才能保障轉讓方和意向受讓方的利益,推動資產整合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