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發布,無論對于鞏固企業防范風險舞弊的“防火墻”,還是鑄牢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安全網”,都將發揮十分重要的基本作用。日前,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發布會上,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如是說。
王軍指出,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制定發布和若干配套指引的公開征求意見,是繼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企業審計準則正式頒布和順利實施之后,財政、審計、證券監管、銀行監管、保險監管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企業和資本市場又好又快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這個平臺,讓內部控制這棵幼苗成長為替企業和單位遮蔭蔽雨的“參天大樹”,為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保駕護航的“守護神”。
王軍表示,這次法規的出臺意義深遠。構建了一個標準框架。科學地構建了一套內部環境優化、風險評估科學、控制措施得當、信息溝通迅捷、監督制約有力的內部控制框架。可以有效地解決政出多門、要求不一、企業無所適從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內部控制的監管效益、降低監管成本,有利于優化企業管理和增強企業競爭實力,有利于保障資本安全、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強化了一種內控理念。進一步強化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風險防范意識,實現了由內部牽制、單一會計控制向全面、全員、全程的風險控制的觀念轉變,必將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立信守誠、和諧進取、健康向上的內控文化,對深化企業改革,推進金融改革,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建立了一套內控措施。進一步強化了對財務報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約束,提高了企業資源管理與利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維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利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夯實了一個制度基礎。基本規范的制定實施,既是促進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和其他有關法規制度有效執行的配套制度安排,同時也是推動企業內部各項規章制度令行禁止的重要機制保障。
確立了一個實施模式。有效地化解了標準制度與實施過程中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和沖突,提高了內控標準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公認性,增強了標準的執行力。
構筑了一個聯動平臺。在環環相扣、相互關聯的大會計系統之中,完備的會計法規為會計改革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
王軍強調,基本規范的發布只是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下一步的任務更加艱巨,要著力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著力抓好實施準備工作,研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業實施成本,穩步擴大基本規范實施范圍。二是著力加強宣傳培訓,為貫徹實施基本規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三是著力健全內控標準體系,逐步建立一套以基本規范為統領,以評價指引、應用指引和鑒證指引等配套辦法為補充的內控標準體系,不斷完善以法制為推動,以企業實施為主體、以政府監管和社會評價為保障、以各方面積極參與為促進的內控實施體系。四是著力鞏固民主決策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建設高質量的內控標準體系提供強大智力支持。五是著力推進內控國際趨同,通過促成我國內部控制標準與國際內部控制框架的趨同乃至等效,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持。六是著力創建有國際影響力的制度體系,致力于創建適應國情、體現原創、縱橫交錯、互為聯系、獨樹一幟、影響世界的中國會計制度體系,進一步提升中國會計的國際影響力,更好地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
企業內部控制有章可循
日前,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以下簡稱基本規范)。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業執行。基本規范堅持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際慣例,確立了我國企業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框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是科學界定內部控制的內涵,強調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
二是準確定位內部控制的目標,要求企業在保證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的基礎上,著力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三是合理確定內部控制的原則,要求企業在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全過程中貫徹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
四是統籌構建內部控制的要素,構建了以內部環境為重要基礎、以風險評估為重要環節、以控制活動為重要手段、以信息與溝通為重要條件、以內部監督為重要保證,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五要素內部控制框架。
五是開創性地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以政府監管為促進、以中介機構審計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內部控制實施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