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侯捷寧
6月28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五部委聯合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下稱《規范》),并明確將于2009年7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實行。這部被業內譽為是“中國版的薩班斯法案”將對今后的中國企業以及證券市場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記者采訪了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咨詢專家、德勤合伙人王鵬程先生。
王鵬程說,“《規范》以五部委形式發布,其權威性、實施的強制性會大大提高,將對今后的中國企業的發展、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各機構抵御、防范風險都有重要意義,是一個里程碑事件。”
王鵬程表示,《規范》為中國企業實施內部控制提供了統一的“游戲規則”,受益者包括企業,企業的所有者,尤其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資本市場的相關利益方都會從中受益,甚至包括提供鑒證業務的注冊會計師,但最大的受益者應當還是企業自身。
王鵬程介紹,規范還將附帶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指引、內部控制操作(應用)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鑒證準則等配套辦法,與基本規范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這在國際上也是一項先進的舉措,美國在實施薩班斯法案3年之后的2007年才出臺了指導企業如何進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指引,而中國的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在制定時,已經考慮到了配套辦法,將給予企業及監管機構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導。
眾所周知,當年薩班斯法案對恢復投資者信心起了很大作用。那么,現在中國出臺這個規范,是否也對恢復市場信心有積極的作用?
“長期看,這肯定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因素。”王鵬程說。
王鵬程指出,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是證券市場長遠健康發展的基石,而公司的規范運作依賴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執行。從規范中闡述的內部控制的目標我們可以看出,內部控制規范的實施將幫助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確保其合法合規地運營,提高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披露的質量,有效保護上市公司的資產,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和效果,從而促進上市公司實現其戰略目標。
“因而,規范的實施,將通過提高中國上市公司質量來促進中國證券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同時,可以幫助企業建立良好的形象,增強投資者信心,并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他表示。
根據德勤幫助中國企業開展內部控制相關項目的經驗,王鵬程認為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時往往會面臨以下問題:企業高級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夠;未關注公司層面的控制,治理結構形同虛設;缺乏實施內部控制的專業技術人才;缺乏有效的針對內部控制的監督考核機制,使內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內部控制短期效應,未能建立內部控制的長效機制;內部控制的要求沒有與企業日常運營工作相結合;信息系統控制很弱或者信息系統未能與內控要求有效結合。
針對上述問題,王鵬程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建議:
首先,公司管理層對內部控制項目的支持與重視是內部控制成功實施的重要因素,他認為,規范的出臺正是時候,相信企業的管理層也都能認識到規范的重要性。當然,靠監管機構多方的推動也是重要的因素,可以將內部控制工作效果納入考核范圍,建立與維護內部控制的長效機制。此外,企業內部的需求,會有很大改善。
其次,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具有資質和豐富經驗的咨詢機構協助企業搭建內部控制體系,將內部控制工作融入企業日常工作,與企業日常運營相結合,減少內部控制實施的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
第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和維護是一個長期工程,企業需要培養自己的內部控制專業人才,考慮內部控制的人才儲備,另外,對于需要接受內部控制審計的上市公司來說,需要預留充足的時間對缺陷進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