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指出,對中國銀行業來說,建立多功能的財務基礎架構非常重要,對大部分銀行來說是首要工作。2年至3年內應集中于進一步改善財務職能的基礎,財務職能的變化應包括提高金融信息的質量和透明度。此外,月末和特別報告的回應時間也可持續改善。
在競爭日趨激烈、資本市場震蕩加大、全球化策略深入人心的當今世界,全球銀行的高級財務團隊面臨著全新而復雜的挑戰。記者6月5日從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獲悉,一項針對全球大型銀行財務主管(CFO)進行的調查顯示,隨著全球銀行業的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期望CFO更著重戰略性問題而非日常的監控及報告財務信息,CFO的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大,他們也感受到這種責任帶來的壓力,銀行的財務管理模式也將隨之改變。安永的兩位專家建議銀行在建立共享服務機制、加強信息基礎架構、將財務與風險職能相結合這3個方面下功夫。
據悉,這是安永和首席財務官調查服務機構(CFO Research Services)聯合對全球14家大銀行財務主管進行調查后得出的結論。調查結果顯示,為了符合目前各方對他們的期望,CFO必須首先改善財務職能的營運。隨著各行業的迅速發展,目前的操作方式可能未能協調及效率較低。只有改善財務操作,他們才能成為真正的戰略伙伴,協助評估新產品,提供業務績效的領先指標,并促進企業并購。
鑒于全球信貸緊縮情況持續,企業不得不改善資產負債情況,防止未來受到市場沖擊,財務投資的需要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緊迫。調查結果顯示,如果CFO能運用他們對業務的敏感度,可為企業和行業帶來長遠的影響。多家銀行紛紛推動CFO角色的這種改變,把多種財務職責集中起來,使各部門能夠分享CFO對機構的整體觀點。
在美國次貸危機中,眾多創新金融產品所隱藏的巨大風險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金融機構能夠識別、量化并上報這些風險,次貸危機也許就不會如此嚴重。正因為如此,安永中國華北區金融服務業務主管合伙人楊振輝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創新產品所帶來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財務部門的早期參與,次貸危機已經給全球大銀行的財務管理模式帶來了一些變化。“要了解次貸危機發生時銀行面臨的風險增大了多少,風險的增加如何影響銀行的財務管理、財務信息披露和財務處理,如何計算、評估損失并進一步跟蹤,這些不能光依靠一個部門的工作,需要財務管理與風險管理職能的結合。”
據悉,國際大銀行已開始消除財務與風險報告重復的內容,組成了共同協作團隊并密切協調它們在信息系統方面的投資,且越來越多地采取了從頭到尾的流程管理,更好地明確了各方的責任,能一目了然地為企業尋找成長、節約成本和管理風險的機會。
楊振輝還說,“現在CFO更加努力地滿足目前市場的要求。除了平常的監控和匯報等重要工作外,也需向企業提供對風險的全面看法和實際可行的應對戰略建議。因此,他們正在促使企業變得更具競爭力,有更好的適應力面對未來的挑戰。”
除了將財務管理與風險管理職能結合起來之外,安永認為CFO和銀行可以采用的其他最佳做法還包括:首先,利用共享服務中心作為判斷操作規模的方式并改善財務職能的可靠性。共享服務中心可為大型銀行的每日交易提供高度可靠、及時而又經濟的信息交流平臺,CFO可通過該中心取得具實質意義的對比信息,并藉此推動改進工作。其次,修補脆弱的信息基礎架構。財務部門可確定企業整體的重要信息來源并進行分析,以確保銀行在復雜及多樣化業務中實現高績效。另外,安永還建議銀行制定財務部門的長遠計劃,以鼓勵創新精神和培訓人才。
對中國銀行業來說,安永全球金融服務部合伙人徐英偉認為,建立多功能的財務基礎架構非常重要,對大部分銀行來說是首要工作。“2年至3年內應集中于進一步改善財務職能的基礎。財務職能的變化應包括提高金融信息的質量和透明度。此外,月末和特別報告的回應時間也可持續改善。”“如果有更穩固的基礎,可采用更先進的管理方法,如作業成本計算和資本分配模型。在財務和風險職能得到進一步協調后,管理層才能做出較客觀的業務決策,也能因此維持較高的盈利能力。”
根據徐英偉的介紹,中國所有的銀行在建立共享服務機制、加強信息基礎架構、將財務與風險職能相結合這3個方面都做了不少努力并取得了進步。在信息基礎架構方面,因中國銀行業的主要市場比較單一,一些大型銀行甚至比在多個國家開拓市場的國外銀行做得還要好;在建立共享服務機制方面,目前已有一些銀行在信用卡的業務操作中開始實施了;在風險和財務職能結合方面,中國的銀行正在努力按照新資本協議建立自身的風險管理體系,同時考慮用資產負債管理的方式把財務管理與風險管理職能結合起來。
“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財務人員參與了風險管理工作,比如最近很多銀行實施海外并購,財務部門在并購的早期階段就參與進去,就并購如何影響回報、如何影響資本充足率發表意見。”楊振輝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