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熱點聚焦
今年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即將結束。近日,本報記者對青島市、大連市納稅人進行了采訪,多位企業財稅負責人均表示,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匯繳工作更加順暢,也更加輕松了。談起匯算清繳技巧,青島、大連企業總結出了“三字經”:匯、惠、會。
5月11日,記者走進位于青島市即墨區的海聯金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聯金匯”)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幕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一臺臺體型龐大的沖壓機將產品沖壓成型,焊接機器人、搬運機器人靈巧地擺動“手臂”,對產品進行加工……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在車間內往來穿梭的工人師傅中間,多了幾位財務人員忙碌的身影——他們在對一臺臺生產設備的折舊情況進行仔細核對,以便順利完成今年的企業所得稅匯繳。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匯繳工作更加簡便、順暢了。”海聯金匯公司助理總裁、財稅負責人姜春梅告訴記者,公司的匯繳工作已進入最后的檢查核對階段,整體進度相比往年快了不少。回過頭來看,這既有財稅部門出臺政策及時,申報程序簡化等原因,也有企業匯繳能力提升的原因。
回顧今年匯繳的全過程,青島、大連企業總結出了匯繳“三字經”:匯、惠、會。
匯 提前匯集政策,有的放矢匯繳
要做好匯繳,企業首先要清楚哪些具體的稅收政策與自身有關,這樣在統籌安排匯繳工作時才能有的放矢。記者在青島市和大連市采訪時發現,匯繳順暢的企業,都會結合自身實際業務情況,提前將所涉及的稅收政策進行系統性匯總梳理。這樣,就能從整體上掌握匯繳工作全貌,及時準確地進行核算并作出相應納稅調整。
姜春梅告訴記者,為了系統全面地匯總梳理與公司業務相關的稅收政策,他們專門建立了電子臺賬,將集團及下屬各公司涉及的稅收政策、稅務處理情況、易錯風險點等匯總到電子臺賬中,每年匯繳開始前,他們會專門對臺賬中記錄的信息再次統一梳理。進入匯繳期,他們會連續組織集團財稅人員開展多場研討培訓,并以這份電子臺賬為抓手,圍繞重點、難點集中精力開展核算、檢查、資料準備等工作。
有的納稅人從“匯”中受益,也有的納稅人因忽視“匯”的環節而出現稅務風險。某投資有限合伙K企業平時不太重視對稅收政策的匯總,也沒有將政策適用中容易出錯的風險點進行系統梳理。2019年9月,K企業取得一筆股權轉讓收入3億元,由于要投資一個新項目,未向合伙人分配利潤。法人合伙人在當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繳中未確認該投資收益。經稅務部門提醒,K企業才明白過來:根據政策規定,合伙企業只要實現了收入,不管是否向合伙人分配利潤,法人合伙人都需要按規定確認當期收入,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K企業自此意識到做好稅收政策、易錯點、風險點等匯總梳理工作的重要性。
北京易瑾稅務師事務所合伙人高麗霞表示,要做好“匯”,企業一方面須在日常稅務管理中及時收集與自身業務相關的稅收新政,加強對政策的學習解讀,分門別類地梳理好基礎政策、重點政策、易出錯政策等,并做好相應記錄,讓匯繳工作“有案可循”;另一方面,進入匯繳期后,由于工作多、時間緊,企業應著重圍繞重點政策、易出錯政策、最新變化政策等開展梳理核算等工作,這樣可以更充分地把握時間,提升匯繳工作質效。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不少成員企業和業務板塊多的大型企業集團加快了稅務信息化建設步伐,充分發揮智能軟件的作用,自動梳理財務、稅務等相關數據和信息,實現企業所得稅“一鍵匯繳”,智能化程度較高。對此,有關專家建議企業,在開發稅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實現稅務管理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很有必要關注企業所得稅基礎信息的匯總功能,從而為提高“智能匯繳”的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惠 把握匯繳機會,充分享受優惠
企業倘若不小心錯過了當期享受稅收優惠的機會,一定要把握年度匯繳的機會,最終將稅收優惠“落袋為安”。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即墨區稅務局稅政二科干部辛鵬表示,由于國家每年都會調整部分稅收優惠政策的享受條件、享受期限和享受范圍,也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宏觀調控需要,出臺一些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因此,對于企業來說,能否把握好匯繳機會,對于企業一年間享受優惠的整體質效將產生影響。
2020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稅收優惠政策,需要在今年企業所得稅匯繳中格外關注。比如,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為擴大產能新購置的相關設備,可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稅前扣除;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延長至8年;符合條件的支持疫情防控的捐贈支出可全額扣除。
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楊速明告訴記者,即發集團去年初為支持疫情防控捐贈了200萬元,今年在填報A105070《捐贈支出及納稅調整明細表》之前,他們仔細對照《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捐贈稅收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9號)的相關要求,還與即墨區稅務局多次溝通,搞清楚所有的疑點后才開始匯繳申報,確保了政策適用的準確性。
在青島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處干部王霞看來,企業要想在匯繳中更好地把握“惠”,需要對不同優惠政策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統籌考量。比如,不同優惠政策之間是否可以同時享受、是否相互影響等,據此判斷享受優惠中的風險疑點,及時進行更正調整,或者選擇適用更適合的優惠政策。
王霞表示,納稅人在匯繳中要特別注意可以同時享受優惠的情況,比如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集成電路生產項目等減半征收優惠,可以和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等稅率優惠同時享受。不過,納稅人在同時享受項目所得減半優惠和低稅率優惠時,應注意對A107040《減免所得稅優惠明細表》第29行“減:項目所得額按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疊加享受減免稅優惠”進行準確填報。
王霞分析,由于申報表填報順序原因,按優惠稅率減半疊加享受減免稅優惠部分,應在本行對該部分金額進行調整,計算公式為:本行=減半項目所得額×50%×(25%-優惠稅率)。比如,某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600萬元,適用15%優惠稅率,其中600萬元符合技術轉讓所得減免稅優惠的條件,500萬元可以免稅,100萬元可以減半征收所得稅,則本行應填報100×50%×(25%-15%)=5(萬元)。
大連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處處長于維良告訴記者,目前大多數企業所得稅優惠在預繳時即可申報享受,但像安置殘疾人員及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加計扣除,創業投資企業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等優惠政策,只能在匯繳時申報享受。因此,企業有必要在日常進行“匯”的過程中,及時對各項可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做好臺賬記錄,提醒自己不要漏享那些只能在匯繳中享受的優惠。
“只有做好這些日常工作,才能為匯繳期間更精準地查漏補缺、盡享稅收優惠打下堅實基礎。”于維良說,在前期學習和掌握政策規定基礎上,進行匯繳時,企業應當對預繳中已申報享受的優惠情況系統性進行梳理,檢視其中是否存在不準確、不合規之處,及時進行更正修改并作出納稅調整。同時,企業還要注重在平時加強政策學習解讀,準確把握政策適用條件,收集保存好相關憑證資料。
會 掌握科學方法,解決實操難題
“問題年年出,年年不解決。”這是實踐中一些企業匯繳情況的真實寫照,其中“年年出”的多是較為復雜的實操難題。對于這些難題,企業應當掌握有效的方法,懂操作、會解決,確保匯繳進程不被難題“卡殼”。在青島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處處長劉建永看來,匯繳的過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次對企業日常財稅管理結果的“檢驗”。基于此,企業在匯繳工作中遇到的許多復雜實操問題,實際上也并非業務本身多么復雜,主要原因是其日常管理缺位。
有的企業由于前期沒有做好臺賬管理、費用分配與歸集等基礎性工作,導致在匯繳中遇到研發費用難以準確核算的問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的企業研發團隊成員既進行研發也開展生產。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后續研發費用核算的準確性,企業在研發項目立項的初期,就應該及時建立臺賬,準確核算記錄具體有多少人、多少工時用于研發項目,在其全部工作中的具體占比是多少。“工資、費用等分配都要按照該比例來歸集。”劉建永說。
劉建永表示,企業只有更扎實地進行臺賬管理,到了匯繳時才能拿出清晰明確的數據,否則只有一本“糊涂賬”,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準確核算自然就無從著手。他建議,企業應在日常工作中持續健全完善財務核算,認真做好每一個細節的稅務處理工作,這樣就相當于將匯繳中的復雜難題“分解”到了日常管理的一個個環節中,從而可以讓自己在匯繳中更加游刃有余、高效準確地解決復雜難題。
對此,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楊速明、海聯金匯公司財稅負責人姜春梅都感觸頗深。她們均告訴記者,今年匯繳中所遇到的較為復雜的實操難題是固定資產折舊的稅會差異問題——企業購入的500萬元以下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從會計角度看需要每年根據規定的折舊方法進行折舊,而從稅務角度看可以一次性扣除,這就會產生稅會差異,需要在匯繳中認真核算。
比如,某臺生產設備確定的會計折舊年限為8年,而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49號)相關規定,需要對會計上按8年計算的超過按稅法10年規定計算的折舊額部分,進行納稅調增。同時,該生產設備按會計規定已滿8年折舊期并已提足折舊,但按稅法規定未滿期未提足折舊,在剩余2年內按稅法規定可繼續提折舊,進行納稅調減。
“作為制造企業,我們每年都會進行生產設備更新改造,設備不僅數量非常大,而且不同設備購進的時間、計提折舊的時間也都不一樣,需要一臺臺去詳細核算統計。”姜春梅向記者表示,面對如此龐大的工作量,如果都等到匯繳期間才開始做,將是非常復雜的實操難題,而她的經驗是在日常管理中就把明細臺賬做好,準確記錄每臺設備開始享受優惠的時點,這樣在匯繳中可以快速進行檢查核對,更高效地完成稅會差異處理。
中匯稅務師事務所合伙人張春鳴告訴記者,隨著新收入會計準則的實施,在收入確認時點、收入金額計量等方面帶來稅法與會計間差異。她建議企業不僅要學習好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各項規定,熟悉稅會差異,還要加強內部管理,完善管理臺賬,準確記錄結算方式、約定收款日期、對方簽收日期、是否開具發票、是否已確認收入等信息,從而更有效地防控潛在風險,更高效準確地進行匯繳。
(參與本文采寫的還有:程麗華趙英劉金貴段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