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媛
針對去年上市公司年報中的新會計準則執行、財務信息披露和監管等問題,證監會會計部負責人日前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利潤影響相對有限,去年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68.73億元,占去年利潤總額的0.51%。
截至今年4月30日,除*ST威達()、九發股份和已經終止上市的東方鍋爐外,截至去年底已經上市的1547家公司均如期披露了去年年報,實現凈利潤9344.53億元,同比增長51.38%。
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使用一直備受投資者關注。上述人士表示,大多數上市公司對公允價值的采用比較謹慎,如對于投資性房地產,絕大多數公司采用了歷史成本法而非公允價值方法進行計量。從統計數據來看,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利潤影響相對有限:去年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68.73億元,占去年利潤總額的0.51%。
上述人士表示,對公允價值的影響還需進一步評估。此外,同公允價值相關的信息披露,包括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估值模型和參數選取等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證監會也將對公允價值的監管進行進一步研究。
對于投資者如何分析股權激勵對于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影響,上述人士作了詳細解釋。股權激勵相關會計處理的主要依據是《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從年報披露看,當期分攤的股權激勵費用是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上市公司應當根據股權激勵計劃條款設定的條件,采用恰當的估值技術,分別計算各期期權的單位公允價值;在各個資產負債表日,根據最新取得的可行權人數變動、業績指標完成情況等后續信息,修正預計可行權的股票期權數量,并以此為依據確認各期應分攤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