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業財融合 ,顧名思義 ,是指業務與財 務相結合 ,財務要滲透到業務管理中去, 同時業務也要懂得財務, 兩者相互協調 、 相互合作 。
財務不再僅僅是會計服務者 ,更是 企業戰略的引航者和業績的共創者 ;業 務要以財務為導向 ,通過財務引領各項 價值創造工作 。 自企業誕生以來 ,業務 和財務就相生相伴 ,互相促進提升 。 隨 著企業經營模式的轉變 ,信息獲取和處 理能力的提升 ,業務和財務必然會走向 融合 。
目前 ,我國業界已對業財融合進行 諸多探索 。 會計界可從制度化 、信息化 和國際化3個方面 ,持續推動業財融合由 量向質的提升 ,助力我國現代產業體系 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 。
第一 ,持續優化制度設計 ,暢通業財 融合路徑 ,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 。 企業 一方面需要“做大”,由一省一地向全國 乃至向全世界發展 ;另一方面需要“做 強”,注重高質量發展 ,兼顧生態環境 ,如 今年兩會提出做好“碳達峰”和“碳中和” 工作等 。
在這種發展形勢下 ,需要強調制度 的統一性和靈活性 ,既保證會計信息的 社會統一性需求 ,又兼顧不同經濟體對 業務和財務的個性化要求 。 需要企業在 內部管理活動開展上不斷調整 、優化 ,因 地制宜 ,實現業務和財務的雙向有機融 合 ,同時需要我國會計制度以及財稅法 律法規做好銜接和保障 。
第二 ,加強信息化建設 ,促進業財深 度融合 ,依靠創新推動經濟發展 。 財務 工作通過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 ,創造新 的價值 。 業務的拓展需要財務基礎信息 的支持 ,這就對財務信息化提出更多要 求 。 財務在“數字化”的基礎上 ,更應實 現“數智化”變革 ,進一步整合各個不同 的信息系統于一體 ,匹配國內業務發展 模式 ,實現業財深度融合 。
第三 ,參與國際合作 ,推動業財融合 國際化 ,助力對外開放 。“十四五”規劃中 強調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的目 標 。 我國已形成全球最大的產業集群 , 與各國家和地區企業往來更加頻繁 。 中 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 ,既要解決 “走出去”的產業發展和財務管理問題 , 又要應對和不同國家 、地區間的貿易沖 突和壁壘問題 。
在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等不同 經濟體的業務和財務對接過程中 ,業財 融合的模式既要適應國內市場 ,又要適 應國際市場 ;要抓住國際市場機遇 ,降低 相關風險 ,保證全球化信息暢通 ,滿足財 務需求 ,為業務創新 、業務開拓提供支 撐 。這對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提出更 高的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