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守住風險底線 ,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 提 ,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保障 。
近年來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和互 聯網金融等業態發展 ,資金競爭進一步加 劇 ,產品創新層出不窮 。在“存款立行”的 經營理念推動下 ,商業銀行負債業務復雜 程度明顯上升 ,由此產生各種市場異象 , 加大經營風險 。
為促進商業銀行提升負債業務管理 水平 ,維護銀行業體系安全穩健運行 ,銀 保監會近日印發《商業銀行負債質量管理 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要求 商業銀行應加強內審內控 ,確保負債項目 的真實性 ,負債會計核算等應當符合法律 法規和有關監管規定 。
首次從負債端進行全面規范
商業銀行負債是資產負債管理的一 項重要內容 。
中國農業銀行財務會計部考評處處 長朱學彬在接受《中國會計報》記者采訪 時表示,《辦法》是首次針對商業銀行負債 質量進行規范的文件 。相較于過去大多從 資產端著手的政策 ,此次從負債端進行全 面規范,具有一定指示意義和風向標作用, 是與國際銀行業監管接軌的一大體現。
商業銀行業務包括表內業務和表外 業務 ,這個“表”就是資產負債表 。 資產負 債表業務分為三大類 ,即資產業務 、負債 業務和所有者權益業務 。
寧夏銀行石嘴山分行丁自明告訴記 者 ,以前監管部門的規范性文件 ,重點在 于規范資產業務和資本管理(所有者權 益業務),對負債業務的規范也多從業務 品 種 和 規 模 上 入 手 。 這 次 出 臺 的《辦 法》,突出強調“質量”,體現對商業銀行負 債業務要求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 。 這也 是新發展理念在商業銀行發展的具體體 現 。 由此展望 ,今后在商業銀行資產業務 和權益業務的監管上 ,也將逐步由規模風 險管理深化到以質量管理為核心上 。
根據監管要求和實務經驗 ,商業銀行 應根據風險 、效益等情況隨時對其所有的 資產負債類型 、數量以及資產負債的總 量 、比例及其組合做出決策 。嘉興銀行資 深經理李吾衛表示,這次出臺的文件是對以 往的流動性管理辦法 、大額風險管理辦法 、 互聯網存款、同業業務等現有規章制度的一 次系統梳理和總結,目的是提升商業銀行風 控水平,使其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佳收益 ,
實現安全性 、流動性和盈利性目標 。
“從規范負債行為角度,《辦法》對包 括金融創新在內的多類行為提出合規要 求 ,有助于應對風險聚集新挑戰 。”朱學彬 認為 ,作為約束性政策文件 ,其定期披露 及重大事項報告條款有助于提高金融透 明度 ,減少負債端風險的外溢 。 同時 ,4項 “禁止性”規定再次提高消費者權益的安 全度 ,反映出“后疫情時期”穩定市場 、發 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側重 。
內控內審壓實責任
商業銀行負債關系千家萬戶 ,如果商 業銀行負債質量較差 ,極易引發擠兌群體 性風險 。
《辦法》提出 ,商業銀行應當建立完善 的負債質量管理內部控制體系 ,應當將負 債質量管理納入內部審計范疇 。對此 ,丁
自明表示 ,內控體系和審計的建立是要壓 實商業銀行的責任 ,增強其自我約束能 力 。 此舉不僅促進商業銀行各個層面 、特 別是高級管理層負債質量管理職責落實 , 讓負債管理由外部監管變成自我約束 ,而 且對監管和外部審計檢查監督商業銀行 負債管理落實提供工作標準 ,使監管審計 更有針對性 ,也會相應降低成本 。
完善的內控體系是一家銀行穩健經 營 、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
李吾衛認為 ,“商業銀行應當建立完 善的負債質量管理內部控制體系”是本辦 法的核心要求 。 內審的首要工作是評價 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其次是評價 內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執行 ,并持續督促 問題整改 。 從近幾年銀行業出現風險的 情況分析 ,內控制度不完善和未能得到有 效執行是其首要因素 。
朱學彬認為 ,從配套管理體系角度 , 《辦法》歸納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管理標 準 ,構建起全面系統的管控體系 。 例如 , 在內部控制方面 ,提出要將負債質量管理 與整體內控有機結合 ,有助于提高銀行財 務和運行報告的可靠性 。 在內部審計方 面 ,規定定期獨立審查 、增加審計頻率等 情景和措施 ,對負債風險的發現和消化有 重要意義 。 此外 ,在績效考評 、信息披露 等方面 ,則以“不得”“至少”等硬性規定 , 為負債管理劃清監管底線 。
“可以說 ,負債管理的路徑由監管為 主轉向商業銀行主動提升質量 ,對打擊非 法融資 、規范存款市場將起到很大促進作 用 。”丁自明也表示 ,由于利益帶來的業績 沖動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商業銀行負
債管理仍然需要加大監管力度 。
嚴守會計準則加強“六性”
《辦法》明確提出負債質量管理的“六 性”要求 。 其中 ,負債會計核算等應當符 合法律法規和有關監管規定 ,各項負債業 務應當基于真實的債權債務關系 ,并符合 會計準則的相關要求 。
丁自明認為 ,會計信息質量是會計要 素的靈魂 。
《辦法》對商業銀行的負債質量提 出負債來源的穩定性 、負債成本的適當 性以及負債項目的真實性等具體要求 , 正是從核算這個源頭出發落實質量 ,也 體現出隨著經濟的發展 ,數據質量越來 越重要 。
“六性”要求的提出 ,不僅從核算上 , 更是從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全面性上 , 完整地對負債進行綜合管理 ,對商業銀行 業務管理體系架構自我優化提出新的要 求。《辦法》的出臺 ,短期可能會對商業銀 行負債業務發展有一定影響 ,但從長遠 看 ,必將促進商業銀行修煉內功 ,提高其 抵御風險的能力 。
朱學彬也表示 ,“六性”要求較為全面 地明確負債質量管理的各個核心要素 。 其中 ,除負債與資產匹配的合理性要求相 對傳統外 ,獲取主動性 、結構多樣性 、項目 真實性等要求均為新的明確規范 ,更為契 合當前負債利率市場化加快的背景 。 這 有助于商業銀行有針對性地提高負債管 理所涉及的會計 、風控 、研發等專業能力 , 也便于行業數據的匯總對比 ,從而反映銀 行系統真實的風險狀況 。
在李吾衛看來 ,近幾年 ,不少比例的 金融創新產品引導社會資產配置高收益 化 ,再加上銀行負債的高成本化 ,使中小 銀行的存款穩定性總體上呈下行趨勢 ,這 導致個別銀行通過不正當手段組織存款 甚至虛增存款 。“‘六性’要求是監管部門 看到商業銀行負債業務存在的問題和風 險后開出的‘對癥藥方’,目的是控制流動 性風險 。”李吾衛稱 。
從實施影響角度看,《辦法》圈緊創新 業務“紅線”,對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 的管理提出新的挑戰 。 朱學彬認為 ,從整 個行業來看 ,《辦法》有助于增強商業銀 行的風險抵御能力 ,從而進一步提升金 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 同時 ,如 何平衡“六性”等監管要求將成為銀行管 理的重要課題 ,此舉亦將促進行業健康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