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1年8月8日粵電公司成立以來,公司審計監察部已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評議工作13項,在查處經濟違紀、加強資金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下面談談我們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體會:
1、抓好銀行開戶情況審計,核實銀行存款的真實性,關注貨幣資金安全性。金融市場的社會化服務,為企業經營提供了便利,但隨之而來的是金融機構的客戶競爭,造成企業多頭開戶、貨幣資金分散、資金缺乏足夠的安全。尤其是個別領導和財務人員,對資金安全認識不足,為了取得息差在非銀行金融機構開戶,把資金存放在信托投資公司、信用合作社等高風險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2、查清不良資產,做好資產質量的審查工作。資產質量的審計是劃分經濟責任的重點,而資產質量審計重點是查清不良資產。容易出現不良資產的項目有:(1)經營期應收賬款呆壞賬;(2)各項費用掛賬,主要審查其他應收款、待攤費用、遞延資產等;(3)盲目采購造成存貨長期積壓、貶值;(4)決策失誤造成設備閑置,長期形不成經濟效益;(5)決策失誤造成土地、房產閑置,造成投資損失或形不成經濟效益;(6)錯誤決策造成投資失敗,被投資企業資不抵債;(7)各項待處理財產損益等。
3、在經濟責任審計中,對被審單位所屬的多種經營企業(以下簡稱“多經企業”)進行審計,不僅是必要的,而且相當重要。對多經企業進行重點審計,可以揭露經營失誤、不良資產、潛虧等問題,分析造成經濟損失原因,為界定企業領導人主管責任和直接責任提供依據。而對關聯公司和關聯交易進行審計,可以了解企業領導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關系的情況以及廉潔自律情況。
4、審計評價要分清責任。企業領導人對企業財產和經營負全面責任,但實際工作中存在工作分工,因此,正確劃清以下責任是審計評價的核心問題:直接責任和間接責任;主觀責任和客觀責任;前任責任和現任責任;集體責任和個人責任;故意責任和過失責任;經濟責任和非經濟責任等。對責任界限難以分清的,只作客觀敘述,不要草率下結論。
5、審計評價要考慮企業的長遠利益。企業是一個持續經營的經濟實體,如果領導人只考慮其任期內的經濟效益,就會盲目發展,拼設備、拼人力,而忽視企業的發展潛力,造成企業的短期行為。因此,在評價經濟責任時應關注企業的發展后勁和長遠利益。